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美育的融合
2021-07-28叶妙妙
摘 要:“育主动发展的人”是学科教学的追求。因此,教师要在让学生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其背后的育人价值。让学生爱上数学,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美好,数学很简单,数学很有趣,数学很有用,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快乐的。因此,教师如何挖掘数学内在蕴含的美好,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美;内容美;方法美;顺材而问;学科融合
“育主动发展的人”是我们的教学追求。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其背后的育人价值。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追求,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让学生爱上数学,显得更为重要。
一、挖掘数学中的内容美,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常常会给人带来很古板、很严肃的错觉。其实,数学也有其美好的一面,这就需要老师要有挖掘数学美的意识,让数学美看得见、摸得着。比如这节课,轴对称的现象在自然界有、在生活也中有,它不仅蕴含奇妙的数学知识,更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美感,也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因此,课始我设计了欣赏自然界和人类创造的对称现象这个片段,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然界的对称美,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可以利用对称的原理来创造美,让生活更美好。像这样的素材还有很多,只要用心,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就会不断增强,良好的学科情感也就能逐渐形成。
二、渗透数学中的表现美,培养数学自信
学生要爱上数学,很好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展开教学,以学定教,重组例题,从尝试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入,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经历、体验后,通过交流与碰撞,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把探究的时空、交流的机会、质疑的权力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真切地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这节课中,“如何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呢?”我没有直接给方法,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经历“初试—再试”,在试错中体悟画图的方法,在对比中感悟方法的简洁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第一次尝试,笔者大胆放手,提出问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让学生自主探究,而这一过程学生都是凭直觉画的,放手尝试后自然有正确的、错误的生成性资源,老师收集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进行对比展示,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直观感知发现正确的道理与错误之处。同时有意诱错,再次让学生直观明确:要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要先确定点的位置。
第二次尝试,利用初试中的感悟,再次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图,这次学生就能又对又快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图的方法。两次尝试,学生从凭直觉画图到用方法画图,从慢到快,从错到对,对比强烈,感悟深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方法的简洁美,真切感受到了数学方法的魅力。有了方法,就能有效解决问题,自信心也就逐渐树立起来了。
三、运用教学的方法美,培养主体意识
其一,重整教材,顺“材”而问。本节课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经验开展教学,提出大问题:怎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让学生带着大问题经历两次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其二,重心下移,顺学而导。两次画图探究活动,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经历“凭直觉画图——用方法画图”的过程;紧接着,老师收集对学生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顺学而导,组织学生充分地交流互动,在导说、导思、导疑、导辨、导创等多种方式的引导中,对资源进行了比较、辨析、讨论、碰撞,促进学生思维从无序向有序化、从疏漏向严密化、从点状向结构化提升。
置學生在做中悟、悟中思、思中学、学中用,用中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也就能逐渐形成。
四、展示数学的应用美,体会数学价值
其一,精心设计了画对称轴、添方格、设计轴对称图形三个层次的练习,题量不多,但层次明显、运用味足。第一题旨在巩固对称图形的特性;第二题添方格,旨在开放思维中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性;第三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表达。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习得技能,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发展了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
其二,在课末,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轴对称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原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良好的学科情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对称不仅美而且有用,感受到学数学真有用、学数学真好。
我们说,文化是以文化人,那么美育应该是以美化人。能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过程中爱上数学,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最终成为一个有主动发展意识的人,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2]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叶妙妙,本科,就职于厦门英才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