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07-28常学霞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8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心理健康教育阅读教学

常学霞

摘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二者的融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用正确的人格磨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积极生活状态的形成。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与渗透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环境创设;阅读教学

很多小学教师反映,在讲课时,由于小学生思维的跳跃性极强,容易导致精神不够集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并且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想要更好地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要以温馨、祥和的阅读环境作为条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心情放松,精神状态比较好,阅读文章能够对学生的情绪起到积极的影响。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教学开展科学的设计和组织,积极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其次,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组织情景话剧演练,或者结合多媒体课件,积极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度,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的相关阅读教学,可事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的互动,对故事的内容获得大概的了解,之后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通读,选择班上性格活泼的两个小朋友,来扮演作者本人与作者父亲,对于两人对话的片段模仿表演。当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如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者贴画。通过这两个小朋友的表演,教师可选择班上其他的同学代表,谈一下对这篇文章宗旨的理解。之后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主要是教导学生,不要被眼前的短暂利益所诱惑,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懂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合作表演的同时,还能够训练交际、交往能力,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保障。

对于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师要保持宽容的教学态度,制订的阅读计划要适度、适宜,符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与此同时,当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不理解的问题时,教师要给出耐心的讲解和指导,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小学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结合教材内容,适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的文本内容,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适度地挖掘文本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恰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深度分析,结合科学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对课本的文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还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一定要脱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作为前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翠鳥》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懂得保护大自然,爱护花鸟鱼虫,文章中关于翠鸟的描述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翠鸟长得漂亮的赞美之情。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鸟的种类,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培养学生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利用课外阅读的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涉及的知识点,如果只是限于教材内容中,恐怕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只能是凤毛麟角。利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历。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比如,一些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可以给其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一些学生的自信心不够,要推荐能够增强其自信的书目。也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心得开展交流,教师要做好科学的指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综上所述,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推动作用,作为教师,要深谙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结合课外阅读,多种方式并重,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叶媛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人文之友,2019(8).

[2]咸延广.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20(14).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心理健康教育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