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2021-07-28罗彦林
罗彦林
摘 要:走进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在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渗透劳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五育”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立足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循序渐进渗透劳动教育。就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加以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数学;劳动教育;策略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方式中,旨在使学生具有优秀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理念要贯穿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感受劳动气息,正确认识劳动,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增强热爱劳动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将劳动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渗透劳动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并落地落实。围绕数学教材,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元素以及劳动信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劳动教育,从而使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如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引领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体会1公顷究竟有多大。教学中挖掘劳动教育信息,与生活紧密相连,引出土地的面积大小,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农民伯伯在这样一块土地上进行劳作时的辛苦与不易,从而形成节约粮食的自觉意识,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二、欣赏数学之美,深刻感受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与品质,借助数学中蕴含的劳动元素让学生在参加数学学习过程中,深刻感悟劳动创造美的内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产生愉悦感和成功感。如,教学“欣赏与设计”时,学生在学习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漂亮图案对基本图形进行分析,并设计美丽图案,以此来发展空间概念,构建自我知识体系。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漂亮图案,如衣服上的图案,抑或家中的地板、窗帘上的图案等,了解掌握基本图形的特点,感受生活中数学元素的无所不在,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生活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民族服饰图案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优秀品格,鼓励学生对这些图案的特征进行个性化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这些基本图形进行分析时能激发创造性,由此也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美的同时,乐于表现与创造美。而到了“设计秀”环节中,让学生投入到自我设计、自我展示之中,按自我意愿设计各种独特的图案并涂色,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欲。这一教学从引入基本图形到分析,再到学生设计,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加深,经过观察、分析、设计,欣赏、感受、表现、创造美,深刻体会到劳动创造美的这一价值内涵。
三、借助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并且借助自身的技能以及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同时也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如,教师在教授“种植问题”以及“按比分配”等的数学内容后,设置与种植劳动相关的具体实践任务,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具体的操作实践流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性活动,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学生设计的过程给予指导,同时就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点拨与引导,切实保证各小组在种植物的行距、株距上保持整齐、美观,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各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实践、探究,对教师分配的在“开心农场”种植茄子任务,就如何种植以及按比例配制农药进行计算,然后各小组设计实践流程,最后进行合作种植。各小组设计的具体实践流程包括:先准备农药、锄头、水桶等基本物资,然后对挖坑的距离以及定点进行测量,接着向每个坑施肥,后给茄子苗定根,按比例配制农药、喷洒农药。经历了实践劳动,学生不仅理解了种植问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在动手操作之中增强了劳动技能,体验到劳动的成功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满足感,体验了创造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需要教师切实地挖掘劳动因素,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臺,引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终达成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赵俊生.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应对策略[J].教师,2021(4).
注:本文系2020年度定西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DX[2020]GHB22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