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2021-07-27何睦

商业文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教职工管理者教学管理

何睦

当前影响各大高校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问题,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需要各大高校建立创新型的组织来构建激励机制,积极地发挥激励理论效能,采取激励对策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增强工作的内驱力,使得高校更好的进行内部管理,最终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概述

激励理论概述

在管理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开始认识到激励理论的作用,高校组织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效率其往往会采取一些激励性手段,目的是实现内部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管理心理学中激励理论是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它主要侧重于人为行动动机的积极引导,通过激發和引导使人们行动动机更加的正确,从而达到人们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使人的真正潜能得到激发,最终为高校管理创造出一定具有价值的效果。激励理论能够充分地调动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真正地满足人的需要,该种理论在管理学中通过激励的方法和原则,从而实现有价值意义的管理。在一个组织管理中激励水平越高,及成员的积极努力程度就越高,激励理论也是持续激发动机的一个心理过程,综合运用该理论也能够使得目标任务完成得更快,帮助高校实现工作效能的快速提升,因此,高校组织管理活动中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对高校的管理起到实践意义。

高校教学管理概述

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也是教学活动达成一定目标的过程。各大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同样这样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为了达成既定的发展目标。教学秩序要想得到充分地保证其必须高度的重视教学管理的内容,例如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计划的正确规划,也离不开教学质量和运行的管理,另外教学的基本设施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高校的教学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教学质量,此时高校在管理中承担着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并对其进行系统性较强的优化管理,能够对教学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也能够提升高校管理的重要地位,从而推进高效管理实现稳定和全面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运用的意义

教学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高校教学管理中如果充分地运用激励理论,最终将会实现教学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高校管理者在激励理论的指引下能够实现人员动机的合理激发,对教学管理中人员动机进行合理的支配,从而大大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高校管理者借助激励理论能够增强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对教学管理质量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高校教学管理中高校教学活动占据着核心地位,其能够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和秩序的推进。激励理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管理更加的高效。激励理论运用到教学管理能够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积极性,使得管理者的优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促进高校教学活动达到一定的时效性。

促进高校长远发展

激励理论运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对激励机制的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也能够促进高校实现长远发展。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对教职工进行激励措施,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打造师资团队。高校教学管理中渗透激励机制,能够营造良好的和谐工作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既定发展目标,也间接的促进高校实现长远发展。

高校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来看激励理论,该理论能够实现高效管理的效率,如该理论能够改善并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组织在心理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

强化物质与精神激励的有机融合

激励理论中的物质激励法是最直接可行的激励手段,该手段通过对职工薪酬、福利和奖金的奖励,是从物质方面进行的奖励。从激励理论中的精神激励角度来看,适当的精神奖励能够提升人员素质的精神力,提升其自尊、社交和自我能力的实现。从人的需求来看,激励理论分为两大类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指人基本需求层面的内容,精神需求则属于人类高层次的一种需求。

现阶段各大高校在管理中受传统思想影响,对精神的需求一般高于物质的需求,特别是激励政策应符合教师的需求,才能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实践中高效管理者应强化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才能实现管理的高效性。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互为前提和根本,有助于高校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有助于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构建高素质的机制。高校管理中应帮助教职工树立工作归属感和工作情感,减少行政管理模式的程序化干涉,积极加强教学工作施行的融洽工作氛围,才能促进教学主体管理者实现一定的高效管理。

始终秉承公平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来看,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首次提出公平理论的原则下,强调了人们在组织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人们在组织活动中获取的成果,需要与他人获取成果的努力进行对比,只有展开双向的对比和比较才能获取自我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例如在各大高校的管理实践中,激励理论中的相关内容应秉承着公平的原则,积极构建管理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内容的有效运行。高校管理者应尽可能的做到相关管理内容的公平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在完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实施管理才能调动教学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教学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才能帮助教学管理活动达到一定的高效性。

增强民主性

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行政色彩较为浓厚,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会导致教学管理不受重视,会导致对教师动机行为的激发不够重视,从而使得教学管理活动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教学管理中实施民主性的扩大,以及实施民主参与性,这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时效性提高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在激励理论下增强对民主性的扩大,将其充分的运用到教学管理活动中能够实现教师能动性的激发,有助于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帮助其提升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应摒除传统行政化色彩,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才是关键的。民主性的扩大要求教学工作者实施民主化管理,只有实施公平民主性的管理,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提升管理的效率。

注重培训激励和榜样激励

高校管理中也要加强教职工的岗位培训,特别是运用激励机制中的培训激励和榜样激励,能够让员工调整工作心态和激发工作热情,让教职工感受到积极乐观的工作氛围,才能让其提升责任心和进取心。激励理论中的培训激励和榜样激励能够让教职工以身作则,让其为人师表并保持着良好的形象,这样也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达到一定的效能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也是促进高校组织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科学和合理的激励理论方案能够帮助高校管理者实现管理效能。激励理论中的相关措施的全面实施,能够激发教学群体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群体的潜能,让高校管理达到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高校管理效率的大大提升。因此高效管理者应积极研究激励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从激励理论应用出发强化管理措施的优化,才能促进高校管理工作更加的高效。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咏.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6):185-186.

[2]曹伟.高校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 87-89.

[3]袁坤. 如何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5.

[4] 杨海红.试析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教职工管理者教学管理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窗口和镜子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