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2021-07-27张晓晨

商业文化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准则政策

张晓晨

会计政策是指在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原則、程序和方法。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会对企业管理当局的财务、经营、筹资等一系列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企业当期利润,进而对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等,因此本文以企业会计政策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阐释会计政策的内涵和选择的必然性,其次从多方面分析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运用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以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活动趋于复杂,会计政策也由原先的简单盘存和记账不断发展,形成了严密的会计规范体系,与此同时,企业也拥有一定范围内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权利。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一成不变的会计政策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从自身经营状况出发,选择最适合的会计政策,确保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真实性与公允性,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来看,虽然国内外都对会计政策做了大量理论研究,但是企业在会计政策的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点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引起企业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重视。

会计政策概述

会计政策的定义

会计政策可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从宏观来看,会计政策是政策制定机构,根据经济政治等大环境,为对会计主体的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上的规范而制定的会计准则;从微观来看,是企业在会计准则之中选取的、实际应用的会计政策。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对会计政策有不同定义,我国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具体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选择本单位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单位经营目标,从定性、定量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最终由管理层拟定决策并由财务部门加以执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再加以细分,即初始选择和后续变更,且企业选择会计政策之后,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变更的应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予以说明变更原因。

会计政策选择是运用的前提条件,只有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才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进而运用到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会计政策的运用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可归属于企业的决策行为。因为它不仅可以协调企业的各方面的经济矛盾,进而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时也是决定企业盈亏状况分配经济利益的重要依据,它涉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上升到战略层面,统筹兼顾各方,思虑周全,才能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会计政策运用的影响因素

国家法律的规定

国家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不同发展时期国家对于会计政策的规定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企业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会计政策选择也就无从谈起,但市场经济体制下则不同,企业自主选择的空间范围增大,但仍需考虑政府的政策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国家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会计政策选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例如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税法和经济法。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法律规定,合理运用会计政策,一旦不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企业将付出相应的代价,轻则罚款,重则面临破产清算。

相关环境因素

企业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的,环境的变化推动着会计的变迁,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在所有的相关环境因素之中,经济环境的影响最大。国家的宏观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将倾向于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以规避风险;若经济环境好转,企业会改变策略,选用激进一点的会计政策,向市场传递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从而发展与开拓市场,寻求良好的投资与筹资机会,进而扩大公司规模。除此之外,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也在各个方面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运用,例如社会文化环境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会计政策选择运用者的思想观念。

企业的实际状况

首先,企业的发展阶段会影响会计政策的运用。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在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之内,尽量选用高确认资产与收入、低确认费用与负债的会计政策,到达成熟期之后,企业会以正确反映公司价值为标准,选用的会计政策会和现行市场状况联系更加密切,最后的衰退期,公司的会计政策会倾向于低确认收入和资产、高确认费用和负债的类型,为将到来的清算等做好准备。

其次,公司的规模大小也会影响会计政策的应用。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经济体量相对较大,需要进行复杂业务的处理,在会计政策运用时,会尽力追求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均衡化,充分考虑未来变化,以使年末会计报表更加真实公允。而与之相对的,中小企业这类规模较小的企业,因为年末不用披露报表等财务信息,会在企业会计准则的范围内,选用一些使企业利润增大的会计政策,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信心。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之间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各方,它不仅包括为企业提供注册资本的股东们,因资金借贷关系而形成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和因生产经营关系而形成的供应商、消费者和职工等。因为企业是处于一个巨大的利益关系网络之中,所以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应用时,企业必须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利益相关者有着自己合理的诉求权力,因此利益相关者的总体利益最大化便成了影响会计政策运用的关键因素,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各方的监督机制

现行体制下,国家对企业财务相关信息的监督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税务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监督和来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但是从当前情况看,由于我国企业繁多且规模大小不一,企业不合理使用会计政策,通过随意调整会计政策从而粉饰财务报表偷税漏税的现象屡屡发生,税务部门的监督力度还是相对较弱的;其次注册会计师的监督独立性薄弱,注册会计师在审查企业账务时,受企业影响较大,其出具的审计意见有时也会被企业左右,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允性;最后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监督的分量也不足,内审工作往往拘泥于形式,提出的问题也是隔靴搔痒,并不能暴露单位存在的真实问题。如果各方监督机制联合起来,定能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使其更加合理规范。

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政策的运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变更,及时调整企业的会计政策。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会计人员,可以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节税利益,这是那些专业知识技能不够的会计人员难以做到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会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计算机相关技能的会计人员,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会计政策的运用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完善企业会计政策运用的建议

遵循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同企业的经营范围、规模大小、运营状况、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方面均不同,因此选择的会计政策也千差万别。企业应坚持公允性的原则,以实际经营情况所需为基础,选择恰当的、适用的会计政策,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比如对于使用频率高、更新速度快、磨损较大的固定资产,若采用直线法将折旧平分至每个月并不能真实客观反映损耗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无论生产量大小计提的折旧都相同,也无法与收入进行合理匹配,此时就应该考虑采用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根据生产量大小计算折旧额,或在前期机器生产效率高使用頻繁时多计提折旧,在后期机器老化生产效率低下时少计提折旧,从而达到合理配比。总之,企业在应该灵活选用会计政策,根据自身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改变会计政策,确保会计政策能够适用于新的企业环境,从而使企业达到成本选择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的经营者是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主体,只有保证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科学、民主,才能保障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能够合理公正。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保证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且相互制衡的机制,理性化选择会计政策;其次应当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单纯采用单一部门的建议选择会计政策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最后需要强化企业内部薪酬和业绩激励机制,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财务人员或者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奖励,鼓励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建言献策等。

完善企业信息披露体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与此同时还应履行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义务。例如有些企业对于应收账款虽然按照账龄分析法进行了披露,但并未对重大应收账款予以详细列示,投资者并不能详细了解情况,因此企业的信息披露体系应更加完善,在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的情况下,提供公司全面的会计报表信息,应对于重大合同的修改、重大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进行阐明,企业还应对今年内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披露,使得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在近几年的重大发展与重要事件,对企业发展前景做出明确判断,合理规划投资行为。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企业各项经济事项账务处理流程、会计信息质量高低、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与公允性等。普通企业的财务人员倾向于选择账务处理相对简便的会计政策,但并不能详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要从心底认识到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灵魂所在,其选择的恰当与否对于企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快速的今天,会计政策千变万化,应该及时认真学习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充分理解会计准则,并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运用会计准则,同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做违背会计准则、粉饰财务报表等违法的事情。

加强外部监督力量对企业的影响

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运用的恰当与否,不能仅依靠企业自身去评价,更需要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从专业角度出发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出具的审计意见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需要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一些企业更是基于长期发展的需要,在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基础上也会聘用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企业需如实提供本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也需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但是如果无论注册会计师提出何种意见,企业都只是流于形式对审计意见置之不理,对不合规的会计处理方面仍不改正,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规范化建议不予采纳,都无法真正发挥外部监督的力量。因此企业管理层应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应当定期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由其重点审查本企业会计政策运用的恰当与否、信息披露程度状况、重大经济事项合法性与合规性等提出的问题与建议,企业如果予以充分研究并对确实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建议进行采纳,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提升监管水平,对违规出具虚假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予以严惩,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肃清注册会计师行业环境,保证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

结 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并不能单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去选择,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未来的投资决策、纳税筹划规划等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对整个资本市场运行秩序的影响等。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秩序的逐渐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性意识的提高,企业定能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合理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楚有为.公司战略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8,15(05):44-53.

[2]刘永涛.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及会计政策研析[J].税务研究, 2018(01):118-121.

[3]翟胜宝.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伦理思考[J].会计研究,2009(03):11-17.

[4]冉春芳.会计政策选择、长期资产配置与国企高管隐性腐败[J].财经问题研究,2015(09):63-71.

[5]甘冬香.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当代会计, 2015(02):17-19.

[6]蒋格格 张复生.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J]. 中国商贸, 2014 (03):50-52.

[7]汪伟 马妍馨.中小企业会计政策模式选用策略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14(03):74-76.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会计准则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途径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