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事

2021-07-27林清秀

散文诗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熏香阿嬷诗经

林清秀

古旧的石板路曲折蜿蜒,尽头是座三进的老宅院,檐角高翘,灰瓦黛墙,青苔丛生,破败的木门边,植一株上了年纪的三角梅,年年花开不败。最初踏入已鲜有人住的老宅群,是折三两枝梅花去的,却不料自此被一抹清香所迷。

夕阳将下未下,暮色中的孙婆婆静静倚靠着一方老磨盘,沉浸在翻脱了线的《诗经》中。磨盘上青烟袅袅,燃着一截将熄未熄的蔑香,远远看去,像极了一阕婉约的宋词。刚满九岁的我,第一次见小镇上的人,把香料燃成一首美得惊人心魄的诗。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山海岛,妇人们十分信仰关帝,逢初一十五都要净手焚香,叩首祷拜,她们把平安喜乐诉诸三支点燃的清香,虔诚而恭敬。妇人们也悲悯独居的孙婆婆。我年迈的阿嬷除了悲悯外,还多了一些敬重。

孙婆婆是从前老地主的独生女,识文断字,写得一手苍劲有力的行书。到了“钟鼓乐之”的婚嫁年纪,却极不巧地遇上土地改革运动,没人敢娶她回家。好不容易嫁了出去,新婚第二日却遭遇了国民党在海岛上的“抓壮丁”行动——1950年,在国共战争中败退的国民党军队数次带走了一百多位“壮丁”,孙婆婆的丈夫就在“壮丁”的行列里。此后孙婆婆守了三十几年的活寡,直到80年代末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她才见到了久别的丈夫。那一年,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孙婆婆的丈夫身边,站着另一个年轻的妻子,原来他在台湾已经另组建了家庭。

我年少的许多光阴,是在老宅群里度过的。那时候我家通往学校的路,已有一条修葺一新的水泥路,但我总爱拣老宅群七拐八绕的小巷道走,尤其一定要刻意途经孙婆婆家,看一看那株热烈欢喜的三角梅,吸几鼻子好闻的清香。那么多年里,孤身一人的孙婆婆拒绝了村委会给的低保,拒绝了丈夫远寄回来的经济援助,靠给人裁衣衫度日。孙婆婆也爱给人写“侨批”,90年代前帮小镇上不识字的妇女们写家书,从海岛寄到东南亚的亲戚朋友家,再由东南亚的朋友换上信封,转寄到台湾。临近春节了,孙婆婆给人写春联,喜气洋洋的红纸铺了一地,求对联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我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但每到春节,我总要自作主张地带上红纸,上孙婆婆家讨字。也只这时候,孙婆婆皱成一团腌菜似的脸,才会绽放成一朵盛放的波斯菊。这期间,孙婆婆都要燃香,线香、立香、盘香、塔香,还有小镇上极少见过的香粉,盛在一只精致的小盒里,忽明忽灭,暗香隐约。

孤寡的日子渐渐过成了一口枯井,酷爱《诗经》、燃香成瘾的孙婆婆就像一个谜。我的阿嬷从前也生自铜陵城里的名门大户,虽善女红却只字未识,但她爱找孙婆婆闲唠。对孙婆婆燃香,阿嬷总要费解又疼惜地嗔怪她,省吃俭用的碎银子,都让一把火烧没了,糟蹋啊!

大概因为谜一样的孙婆婆,孩提时我便对香道上了心。博览群书后发现,香道美学博大精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千古雅士、文人骚客用得,高僧大德、寻常陌巷亦用得。追根溯源,中国用香、品香肇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即使万千国产香水琳琅满目,各种舶来品香精横陈面前,然而对传统香的推崇者仍众。

传说最早使用熏香的,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孝女,她的父亲不喜喝汤药,聪明如她,想到将药进行熏烤,让药性散发在空气中。没想到这法子果然奏效,她父亲的病情渐渐好转,直至痊愈。想来民间常见的艾熏,大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历史传记、古典名著、唐诗宋词元曲,那些穿越了光阴隧道的文字里,也轻易可见“香”痕迹。日本的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亦多次提及熏香盛会。古人雅趣,在没有香水的年代,更是将香用得出神入化。从元稹的“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到王建的“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蒸笼换好香”,再到陆游的“风生团扇清无暑,衣覆熏笼润有香”,想来有了熏香,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品茗之际,才是名副其实的“红袖添香”。

“玩香道须宁神静心。”已经有多年玩香修为的女友燕子说,通过品香、侍香,感受香氤带来的清雅闲寂,在休憩的同时还能提升修为与智慧。燕子曾赴日本求学,繁忙学业之外,总要借机饕餮日本的香道大餐。她曾许多次说过,那是一场场隆重的盛会,演示者手持香具列队缓行,神情庄重,装香灰的器具精巧无比,连熏蒸和服也有一套繁琐的程序,见之难忘。

蓦地,我不由想起已经故去多年的酷爱燃香的孙婆婆。

孙婆婆去世后,她从未在人前提起的老朋友从东南亚赶回来。岁月是一把稚拙的雕刻刀,來人两鬓成霜,我阿嬷还是一眼就认出来,那个多年来为乡人把信转寄到台湾的老人,是和年轻的孙婆婆两情相悦过的故人。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也是那个对着孙婆婆灵位哭成泪人的故人,从不间断地寄回来各种香品,陪伴了孙婆婆挨过寂寞的光阴。

除了我亲爱的阿嬷,孙婆婆极少和人往来。她的一生经历过战乱离苦,也被多场时代运动席卷而过,但在那些磋磨的断舍离中,孙婆婆读《诗经》,写行书,燃熏香,把内心修成一条大河波浪宽。

我也是在熟读《诗经》多年后,才恍然惊觉,那些古朴敦厚的文字里,那么频繁地写到古人用香,香花、香草、香木……用来祭祀,也用来传情达意。现在想来,孙婆婆的淡然,多半和燃香有关。在那些袅袅青烟里,纷扰世事去芜存菁,颠沛流离删繁化简,余下的,是大洋另一端,有人牵挂着自己的牵挂,已然很好!

许多时候,我们嗜某物件成瘾,不过只是因为这个物件,与我们心心念念的某个人有关而已。

猜你喜欢

熏香阿嬷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中药消毒熏香研究概况
佐贺的超级阿嬷
二则 暖阁熏香雪未晴
六朝瓦当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运用
抠门儿的朵阿嬷
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赏析
巧用《诗经》解难题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