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带货中知识优先争夺现象研究

2021-07-27宋芳慧

新媒体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直播带货

宋芳慧

关键词 直播带货;会话分析;知识论;知识优先争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81-08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直播带货蓬勃发展。“口红一哥”李佳琦曾在短短5分钟内卖出1.5万只口红,直播女王薇娅曾在直播间卖火箭发射业务。他们既是销售员,又是种草官。卖的产品既有奢侈品,又有农产品,一场直播可以吸引数百万人观看,直播带货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目前直播带货行业用语规范还不健全,鲜有文献对这一新兴行业的语言进行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探究直播带货语言既能揭示直播带货的语言特点又能从语言运用角度帮助其提高直播效率。所以本文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直播带货语言进行分析,探索直播带货中知识优先争夺现象。

1 文献综述

1.1 知识状态和知识表达

要研究交际中知识论,就必须区分知识状态(epistemic status)和知识表达(epistemic stance)。Labov,Pomerantz和Kamio共同提出知识状态(epistemic status):即交际双方A和B各自有自己的所知信息域,他们的谈话内容都是他们的所知信息领域之中某一特定事件,而且他们对这一特定事件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各自的知识表达(epistemic stance)就对应他们的知识状态[1]。双方对于某事物的知识处于知识梯度(epistemic gradient)的不同位置,即知道得多(K+)或知道得少(K-)。如图1所示。

交际者A知识状态处于底部,交际者B知识状态处于顶部,也就是B就某件事情知道的比A多。随着AB交际时间的增长,交际者A就这件事情了解的更多,所以A的知识状态也会增长。在交际中能展现知识状态高低的表达我们称它为知识表达。我们来看下面几句话:

(1)你结婚了吗?

(2)你结婚了,是吗?

(3)你结婚了。

(1)—(3)表达了同样的命题内容即询问听话者的婚姻状态,但是知识表达不同。不同的知识表达可以反映出说这句话的交际者对另一交际者的婚姻状态的掌握情况。Labov和Fanshel指出人们对自己的的思想、感觉、经历、希望和期望通常是更有知识权及表达权[2]。所以,在听话者的婚姻状态这个知识中,说话者知道的少(K-)听话者知道的多(K+)。(1)揭示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婚姻状态完全没有了解,而(2)、(3)的知识表达揭示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婚姻状态有一定了解,(3)所展现的对听话者婚姻的知识状态要高于(2),所以这三句话的知识表达所反映的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婚姻状态了解是逐渐递增的。也就意味着在句法选择上,一般疑问句所展示的知识状态要低于反义疑问句更低于陈述句。另外,Heritage和Raymond指出我们对自己亲戚、朋友、宠物、爱好等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3],所以说话者的知识域不仅包括实际拥有信息,还包括拥有信息的权利和表达信息的权利[4]。总的来说,知识状态包括交際者掌握的知识、知识获得的途径以及对方是否更有发言权等内容。知识状态可以看做相对于知识域的永恒的社会性特征。而知识表达(Epistemic Stance)是这种社会关系在言谈应对中的具体言语体现[5]。

1.2 知识优先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知识状态及知识占有往往不对称,从而导致知道的多的一方在交际过程中享有更多的描述和评价的权利。例如在医患交流方面,医生对疾病的知识要比病人多,所以医生享有更高的知识优先权。另外,在一些访谈,新闻播报等特殊交际情境中,主持这项交际活动的人会通过话轮设计展现自己知识优先以稳固在节目主持中的会话主导性。当说话者运用各种语言资源展现自己知识优先时,听话者会敏锐的感知到上一话轮所展现的知识优先。若听话者认为自己更具有知识优先,则在发起下一话轮时争夺知识优先。如果交际双方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那影响知识优先争夺现象的因素是说话者衡量自己有更高的知识责任及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同辈之间如果你给别人讲道理,也就意味着你觉得你比别人混的好。但是在像师生关系,长幼关系等这种上下级关系中,交际双方具有明显地位差,听话者知识优先争夺现象表现不明显。根据前人对知识优先的研究,我们发现知识优先有两种英文表达:epistemic primacy和epistemic authority,本文中的知识优先的英文表达选择前者[6]。

国内知识优先研究主要以于国栋和吴亚欣两位教授开展的知识优先的话语标记为主。权彤和于国栋发表《中日“知识优先”评价比较研究-以话语标记“我跟你讲”和“よ”为例》开启了国内知识优先研究先河。研究发现中文话语标记“我跟你讲”在维护知识优先时立场更鲜明,语气更强势。日语话语标记よ则表现的含蓄委婉,注重不言自明的暗示性[7]。吴亚欣和周晓丽研究发现当说话者运用“不是吗”话语标记时暗示了听话者比说话者更有知识优先权[8]。另外,于国栋和石昊研究发现在汉语交际过程中,第一评价往往比第二评价拥有知识优先权。如果第二评价人想争夺知识优先权,那就需要基于自己独立经历,考虑自己的知识权利设计话轮,争夺知识优先权[9]。彭卓研究发现主持人会从所知权、知情权和表达权三个方面维护自身更高的知识站位以实现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10]。这一研究弥补了国内机构性话语中知识优先现象研究的空白。

国外关于知识优先权的研究要比国内更多,开始时间也较早。大部分关于知识论的研究把焦点放在日常对话、医患关系和媒体话语等方面[11]。Pollner(指出解决知识争端的办法需要靠社会认可的方法,例如近期的经验要优于以往的经验,专家的评价要优于业余人士的评价[12]。Terasaki指出也可以在话题讨论的时候增加前序序列来强调自己的知识地位。例如:你知道那个消息吗?这句话有目的的宣称了自己预先知道和即将进行的信息传递行为[13]。Heritage提出交际双方对于某事物的知识可能处于知识梯度(epistemic gradient)的不同位置,即知道得多[K+]或知道得少[K-]。这种位置的不同就是知识状态(epistemic status)的不同,显示知识状态不同的是知识表达(epistemic stance)。即交际者根据自身的知识状态,运用话轮设计和语言表达表现出的自己在知识域中的位置[1,14]。Ruey-Jiuan Wu提出中文中的句尾助词可以展现说话者的知识状态[15]。

国内外关于知识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研究交际中展现知识表达的话语标记,很少将知识论这一研究成果运用到语言服务中。本文将针对这一不足,将现有的知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直播带货中,研究直播带货中影响直播效率的知识优先争夺现象及解决知识优先争端的途径。

1.3 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售货方式,近来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直播带货的交际双方是以主播和助理为代表的卖货方和以观众为主的买家。因为直播中观众发声的滞后性,直播间的对话基本由主播和助理完成。因此主播和助理在直播间中会对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与线下购买不同的是直播带货中主播和助理占据了交易的所有话轮,观众适时下单,完成交易。目前直播带货相关研究集中于电子商务和媒体传播等领域,还未有直播带货语言运用方面的研究。所以本文借助会话分析知识论相关研究成果,对直播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优先争夺这一影响直播效率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以促进直播带货用语规范和提高直播效率。

2 研究方法

会话分析是人类方法学的一个分支。人类方法学认为社会结构是有序的,人的行为体现社会的有序性。会话是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会话也被认为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所以会话分析是以人类的言语交际作为研究对象,从会话结构和会话常规方面探究人类言谈应对背后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规约的研究方法[9]。会话分析侧重描写会话结构,反对对交际者的意图、动机、情绪等进行假设或理论概括,主张从交际者言谈应对的细节中发现人类会话交际的一般规律。虽然侧重描写,会话分析也对描写出的会话规律进行解释。“下一话轮证明方法”是会话分析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他可以保证会话分析试图说明的会话规律性是由于会话参与者本身受规则的引导而产生,而不是建立在分析者的假设之上[16]。本研究选取淘宝带货女王薇娅2020年6月18日晚直播间的对话为语料。直播带货是真实情况下发生的语料,薇娅是目前是直播带货界最具有代表性主播,所以满足会话分析语料的选取标准。语料会话时长245分钟,根据Jefferson转写原则进行转写,共转写成文字共99 862字,借助会话分析的方法对直播间的语言互动进行分析。

本研究旨在解决三个问题:1)知识优先争夺现象的参与者都有谁;2)说话者和听话者在知识优先争夺时分别采取哪种方式进行知识优先争夺; 3)知识优先争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研究发现与讨论

为解决本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本研究对直播间对话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直播间语言互动与故事讲述结构相似。从结构来看包括话题发起的前序序列(preface)、听者表示继续倾听(go-ahead)、产品介绍(introduction)和后续的对产品的评价(assessment)。在网络直播中,主播会向观众介绍产品,当介绍产品的话轮完成后,观众会将对产品的评价或疑问打在评论区。这样的沟通模式使观众处于弱势,观众回复少,也无法满足网络直播所推崇的社交型购物目的,这时候小助理就会根据交际需要,灵活地转变自己身份,对主播的话轮进行回复或补充。

3.1 小助理多重交际身份

在直播中,小助理的交际身份是多重的,他既要做主播的助手,在主播介绍产品的时候加以补充;也要在主播介绍的时候充当观众,对主播的介绍加以回应。助理在直播中的不同交际身份决定了他的话轮组织形式和内容。

例一 薇娅向观众介绍某品牌的T恤。(W是主播薇娅,Q是助理琪儿)

01 W:对这两个颜色,在我直播间(.)今晚会

02 给大家上 < 而且性价比都非常高你比如

03 说 > 像我这个T的话我看看啊

04→Q:好

05 W:我给你们(.)剧透下价格啊,你比如

06 说像我这个黑猫警长的话我看看是多少钱?

07 Q:可以

例一中薇娅在第一二行句中评价了今天的产品性价比都很高,然后要向观众发起介绍自己衣服价格的邀请,小助理琦儿在第四行接受邀请。主播薇娅在第一二三行傳递信息的受众是消费者观众,所以小助理在接受邀请的回答是以观众的身份回答的。

例二 主播介绍中裤面料。

01 W:吊牌价也是198就我现在这个中裤但

02 是面料是那种他不是棉的面料是那种

03→Q:运动

04 W:运动棉的那种面料

05 Q:对对对

例二中助理在主播第一话轮进行时,察觉到主播在描述中裤面料时出现搜索用词问题,因此助理在下一话轮发起修正。修正的内容是对主播第一话轮未说明的衣服材质进行说明。也就是说这里小助理是以对产品了解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即直播助理身份构建这一话轮。

例三 直播一开始会有抽奖,然后介绍直播中会有什么产品及嘉宾。

01 W:然后抽一屏幕给大家哦,等一下小庆

02 庆会来我们直播间

03→Q:哎?是的,王耀庆老师今天晚上会来

04 我们直播间啊=

05 W:=今天晚上王老师啊,就王耀庆老师小

06 庆庆会来我们直播间大家熟悉的舅舅会来

07 我们直播间=

08 Q:=对

09 W:好久不见了

10 Q:对

例三中小助理在第三行首先用疑问句对主播上一话轮进行回复。知识立场的表达是通过对语言资源和序列组织的运用实现的[17]。陈述句通常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建立一个正向的认知梯度,即说话者的知识状态要高于听话者的知识状态。陈述句蕴含说话者了解所说内容及断言这些内容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基于说话者知道而听话者不知道做的假设。与之相对,疑问句通常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建立一种负向的认知梯度,即说话者的知识状态要低于听话者的知识状态。疑问句蕴含着说话者获取信息的愿望,这种愿望通常是建立在问题接受者知道一些提问者不知道的事情的假设上的[1]。所以第三行是小助理在形式上是疑问句+陈述句形式构建话轮。疑问句蕴含着说话者获取信息的愿望即小助理不知道这期直播会有嘉宾来。但是直播前,助理和主播都有对直播内容做功课,所以小助理肯定知道嘉宾的名字。在此小助理用疑问语气表达获取信息的愿望不是以直播助理的身份说出来的,而是以观众的身份在对主播的第一句话进行回复。而后面的陈述句则是以小助理的身份对观众的发声的。所以在同一个话轮中,小助理是以观众和主播助理两个身份在交际。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小助理在直播中身份构建是随着上一话轮的需要来灵活调整的。可以是观众身份(例一),可以是直播助理身份(例二),也可以是二者的结合(例三)。小助理的身份构建是直播这个特殊语境的决定的,由于直播交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的发言,所以为了确保会话的正常进行,必须有一个人充当观众参与交流,小助理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3.2 争夺知识优先现象

为解决前面提出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我们对产生知识优先争夺现象的话语进行整理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如何判定知识优先争夺现象。会话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信息的传达,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根据上一话轮所展示的知识表达对自己进行定位:他们相对于别人所知道的信息,他们有权知道的信息,他们有权描述或交流的信息[1]。这三个定位可以进一步精简成:所知权,知情权和表达权。如果知识储备相当的交际双方,说话者抢夺听话者的这三方面的权利或者听话者对说话者宣称的知识优先进行修正则被认为是争夺知识优先行为。经过整理知识优先争夺现象出现的对话,我们发现主播和嘉宾之间没发生争夺知识优先现象,争夺知识优先更多发生在主播和助理之间。在上一部分,我们分析了小助理在构建话轮时的多重身份。我们在这一部分分析争夺知识优先时,分析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争夺知识优先时具体策略和小助理在构建知识优先争夺话轮时的身份。

3.2.1 说话者抢夺知识优先

交际者可以通过序列位置的不同表现对知识优先的态度[9]。说话者抢夺听话者的知识优先表现在抢夺听话人的知情权。

1)抢夺听话人的知情权。如果听话者对某件事情的知情明显要大于说话者,例如听话者的婚姻状况。对于类似的知识,如果不是由知識占有者自己提出的,而是由交际另一方提出的话,那么说话者违反了听话者的知情权。

例四 薇娅使用黛珂精华情况:

01 W:日本的就黛珂的一个额额祛斑精华数

02 量比较少但是效果还是比较很明显的

03 Q:是的

04 W:=他是有持有国家美白特证的 [ 还有

05→Q: [ 你应

06→该用了三瓶了吧?

07→W:两瓶↓快用三瓶了两瓶多

08→Q:°对我记得你快要用三瓶了°

09 W:嗯吭

例四是主播和助理就黛珂的祛斑精华这一产品展开的对话。第四行薇娅对黛珂产品的介绍话轮没完成,助理预测薇娅的话轮可能结束,在话轮转换相关处自我选择,开始构建自己的话轮(即第五第六行),抢夺了说话权。“你应该用了三瓶了吧”这一知识域属于薇娅,所以薇娅更有知情权。我们上文界定的抢夺知情权为如果不是由知识占有者自己提出的,而是由交际另一方提出的话,那么说话者违反了听话者的知情权。所以小助理运用疑问形式提出征求确认行为,征求的是与听话者相关信息确认,抢夺了主播对这一事件的知情权。另外小助理的在这个知识域的知识状态(K-)要低于主播的知识状态(K+)。对此,主播在第七行给予了否定的回答——“两瓶”,否定小助理的对这件事的知情权。紧接着主播又给予修正“快用了三瓶了两瓶多”,肯定小助理在这个知识域中知识状态。第八行小助理对自己上一话轮提出修正,声音要比正常的说话声音要小,“我记得你快要用三瓶了”解释自己在会话之前就记得主播快用了三瓶黛珂精华。此时,小助理通过表达自己之前就已经拥有评价的依据再次发起知识优先争夺。第九行主播“嗯吭”标志着薇娅同意上一话轮,至此知识优先争夺结束。

在3.1中,我们分析了助理在构建话轮时的不同身份。在这一段知识优先争夺中,知识优先争夺话轮涉及主播的化妆品使用情况,这本是非常私密的事情,除了主播自己知道,其他非常亲密的人才可能了解,所以这部分的知识争夺中小助理构建话轮的身份是对主播很了解的助理身份。

例五 薇娅口红色号:

01 Q:<口红色号>是哪个?是三幺六↓

02 W:对

03 Q:mac

04→W:你怎么知道我用的色号?

05→Q:当然知道哇,这一看就出来了嘛?

06 不是吗?

07→W:明显吗?

08→Q:不是三幺六?

09→W:是是是是

10→Q:啊吓死我了,搞得$

11 W:hehehehehe

例五讨论的知识域是关于主播的口红色号,同样主播应该比小助理更有知情权。第一行观众在评论区问主播口红色号被小助理读出来并回答,第二行是薇娅对助理的回答表示赞同,因此助理在第一行就抢夺了在这个问题上的知识优先。第三行开始小助理又补充口红的品牌,至此小助理在此话轮中完全占了知识优先。主播薇娅第四行开始用问句质疑助理对口红色号的知情权:“你怎么知道我的口红色号?”第五六行助理回复:“一眼就看出来了嘛,不是吗”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另外小助理将反问句应用于回复的第二评价,在“第一评价/第二评价”这样的相邻对中,反问句将“第二评价”转化成了“第一评价”,由此形成一个新的“第一评价/第二评价”相邻对。这样原第二评价就抢夺了原第一评价的“第一性”,提升了自己的知识优先[9]。第七行面对第五行中小助理提出请求确认,主播薇娅没有确认,也运用问句反问助理:“明显吗”请求小助理确认,小助理第八句也没进行确认,即承认评价的第一性反而加强自己知识状态表达,用否定疑问句请求确认:“不是三幺六?”运用否定疑问句表达自己在这个知识域中较高的知识状态,这样小助理再次抢夺评价的第一性,争夺知识优先。最后,主播在第九句确认了小助理前一句:“是是是是”。至此知识优先权争夺结束,二者达到知识状态的一致。跟例四一样,小助理是以对主播非常熟悉的助理身份构建话轮,完成知识优先争夺的。

在本段知识优先争夺中,涉及知识域是主播口红色号,所以主播对此更有发言权。但是小助理抢先回复读者后,又讲出口红品牌,使主播感到自己的知识域被侵犯,展开与小助理的知识优先争夺。对主播口红色号一眼就看出来这一话轮身份是以对美妆比较熟悉的直播助理身份构建的。所以此次知识优先争夺也是以助理身份展开的。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说话者违反听话者知情权产生的知识优先争夺的例子。当说话者抢夺听话者的知情权后,一般会遭到听话者下一话轮或下几个话轮质疑。但是说话者也会以表明自己事先知道的知识表达和问句等逆转第一评价和第二评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优先权据理力争。例四表明小助理表明自己在会话前已经有评价依据和例五中运用问句抢夺第一评价等方式。另外,我们发现说话人抢夺听话人的知情权发生在直播中以助理身份构建话轮时,也就是说发生在交际双方互相比较熟悉的情况下。下面我们来分析说话者限制听话者表达权来维护自己知识优先权的例子。

3.2.2 听话者抢夺知识优先

1)抢夺表达权。说话人有权描述或传递信息被称为说话人的表达权[1]。在会话中重叠常常与打断联系在一起,这些打断被认为是侵犯了当前说话人的权利[18],因此本文筛选重叠话语片段,分析听话者抢夺说话者的知识优先现象。

例六 海澜之家T恤介绍:

01 W:这款是98,我们直播间68(.)然后琦

02 儿那个是净色的

03 Q:对 [ 净色有个小刺绣的 ]

04→W: [ 净色是()68 我们直播间是 53=

05→Q:= 哇?°划算 :°

06→W:对全棉的,99.99%的[ 棉 然 后()

07 前面有个一个小刺绣 =

08→Q: [福利这么好]

09 Q:= 对

10 W:有个船帆的那种小刺绣海澜之家那个

11 刺绣=

12 Q:= 对

例六关于对海澜之家T恤的介绍。与日常会话不同,网络直播是主播与助理合作和观众进行交流。所以主播和助理在产品上的知识域是一致的。谁是讲述者,就意味着具有更高的知识权威,在互动交际中被指派为主导者的任务角色,控制讲述的节奏、信息量的大小及信息传递策略等,而主播正是在直播中担任讲述者的任务。讲述的交际框架通常是“一主一从”或“一主多从”模式。在讲述的交际框架中,听话人被赋予倾听者的任务角色,处于配合的、从属的地位,其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注意讲述人的讲述;二是配合讲述人的讲述。因此,在讲述进程中,听讲人需要不定时地做出反馈,以表示自己对话题感兴趣、一直在听、在不断的更新认知状态,并表明与讲述者一致的立场、态度和情感[19]。例六中所示,第四行主播在话轮转换相关处自我选择介入助理的话轮,导致两个话轮重叠。主播介入话轮后,助理很快完成一个话轮单元构建后结束话轮构建并转变身份,以观众的身份在第五行和第八行对主播介绍的产品进行回应。第五行助理“哇”是接受新信息后表示惊讶,此时标志着主播(K+)成功把产品信息传递给观众(K-)。所以在直播中话轮的重叠是主播抢夺话语权标志,意味着主播重新分配会话中参与人的身份,在直播中实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例六中所展示的片段是主播和助理之间的知识优先争夺。当主播抢夺助理的表达权后,助理改变话轮构建身份—由助理身份(K+)转换为观众身份(K-),结束知识优先争夺。

2)捍卫所知权。在日常交际中,交际双方会像动物维护自己领地一样维护自己的知识域。在评价序列中第一评价暗含有知识优先权[3]。所以当交际一方对某事物做出第一评价后,往往会引起交际另一方迅速做出回应,通过一系列话轮设计来捍卫自己的所知权。所知权的提出是因为由于说话方抢先了第一评价,听话者也开始设计话轮证明自己知识优先。Heritage和Raymond归纳了两种第二评价人提高自身知识权利的途径,以满足表达同意和争夺知识优先权的需求。途径一是第二评价人表达出会话之前自己就已经拥有评价的依据;途径二是第二评价人直接抢夺第一评价的“第一性”[9] 。

例七 直播一开始抽奖环节:

01 W:好,来废话不多说今()先来抽波奖 ,

02 额::先每个人先抽(.)一箱 > 兰方园

03→< 的奶茶:其实这个叫(.)鸳鸯奶[茶

04 一半奶茶一半咖啡这个口味符合我↓

05 Q: [ 对,

06 一半咖啡 ] ↑

07→Q:特别符合我 ,一半咖啡一半奶茶

08→W:我刚说了也符合我

09 Q:对

10 W:就你想喝奶茶又想带点咖啡<的人>可

11 以喝他=

12 Q:= 对

13 W:每人抽一箱给大家啊

14 Q:好:

在第四行,薇娅发起对兰芳园奶茶的第一评价序列:“这个口味符合我”,这个评价结构位于话轮构建的最后,所以声音有点小,语调也是逐渐减弱。助理在第七行听到薇娅第一评价后升级第二评价—“特别符合我”,升级了主播在第一评价,抢夺了知识优先。第八行主播发起知识优先争夺,解释在助理话轮之前就已经评价过奶茶口味符合自己,索回自己在奶茶口味上的第一评价。第九行助理回复:“对”,双方达到知识状态一致。至此,薇娅通过表达自己在助理评价之前就已经评价夺回了在咖啡口味上的知识优先权。

在例七中,参加知识优先争夺的是助理和主播,从对奶茶口味的熟悉程度来说,助理要比观众了解产品,所以此次话轮构建身份为助理。

3.3 争夺知识优先权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发现知识优先争夺现象参与者都是主播和助理,而且助理是以助理身份而非观众身份参与争夺。上文中提到直播会话结构包括:话题发起的前序序列,听者表示继續倾听,产品介绍和后续的对产品的评价。交际双方的知识优先权争夺一般发生在产品介绍与对产品评价这两个知识流动最明显的环节。在直播中,知识流向主要由主播流向观众。这两个阶段观众无法参与口头语言互动,所以小助理不断地转换身份,充当观众。通过对上述例子的分析发现,当小助理在会话过程中是以顾客的身份发声时,会话互动中没有知识优先权争夺情况。当小助理是以知识状态和主播一致的助理身份发声时,通常会出现知识争夺现象。

在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知识域和知识状态不对等导致了在会话过程中的知识流动,知识流动从知识状态高的一方流向知识状态低的一方,这也是推动话轮构建的一个内驱力。交际者维护知识优先就像动物维护自己的领地,属于人的本性。当助理以观众身份构建话轮时,观众知识状态是低于主播的,所以知识很顺利的由主播(K+)流向观众(K-)。但当助理以直播助理身份发声时,主播和助理对产品的知识状态是一致的,所以会对各自己的知识域进行维护和争奪,产生直播间的知识优先争夺现象。在直播这个追求效率的机构性会话中,互不让步产生太多的知识优先争夺话轮会影响直播效率,所以要在直播中控制知识优先争夺话轮,合理利用知识优先,使话语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所以,面对出现知识优先争夺情况,主播或助理应当敏锐的觉察到,放弃知识优先争夺,转变争夺知识优先为合作推介产品,使直播更有效率。

例四中,助理在介绍产品过程中违反主播的优先知情权,提出:“你用了三瓶了吧?”其实小助理这句话从侧面证实产品确实很好用,连主播都用了好多了。如果主播这时候能够放弃知识优先争夺,准确的定位本句助理说话身份是以主播的合作者,然后利用这一例子继续扩展与产品有关信息的话,产品介绍就会更有效也更有说服力。同样例五中出现的知识优先争夺,当主播质疑助理的知情权时,助理要准确定位主播是自己的合作者,而非竞争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自己知情原因,例如“一眼就看出来了,因为316色号实在是太好看,也太火了,我自己也用。”这样构建话轮就会引导观众认为这个色号特别流行且好看,产生纷纷购买的效果。所以在直播中,主播和助理需要牢记知识最终流向的是观众,直播间中俩人发生知识优先权的争夺,会影响直播效率。所以当发生知识优先权争夺时,双方可以利用所争夺的知识,合理构建话轮,规避无效的知识优先争夺话轮,使产品介绍更有效和说服力。

4 结语

本文选取薇娅淘宝直播为语料,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直播中出现的知识优先争夺现象进行分析。首先,研究发现助理在直播中的交际身份是多变的,助理会根据上一话轮需要调整自己话轮构建身份。这是由于在直播这一特殊语境中,观众无法即时参与互动,助理需要在直播中站在观众的立场上发声。其次,本文从说话者和听话者两方面分析了直播中知识优先的争夺策略使用情况。对于说话者来说,争夺知识优先主要体现在抢夺听话者的知情权。即在谈话内容这个知识域内,说话者的知识状态是低于听话者。但说话者抢先提出话题,争夺评价第一性,使自己拥有知识优先。听话者抢夺知识优先权表现在抢夺表达权和维护所知权。抢夺表达权即听话者在话轮转换相关处自我选择,即使产生话轮重叠也不放弃自己的话轮构建,使自己的知识流向交际另一方;维护所知权即听话者升级第一评价和构建自己评价之前拥有评价的依据来捍卫所知权。根据对知识优先争夺片段分析发现,知识优先争夺双方是主播和助理以直播助理身份构建话轮时产生的。最后,本文分析了产生知识优先争夺的原因及避免方法。直播是特殊的交际活动,主播和助理是知识状态高(K+)的一方,观众才是知识状态(K-)的一方,所以知识流向应该是流向观众,而非主播和助理之间的知识流动。这就要求在直播中发生知识优先争夺时要准确定位话轮构建者的身份,判断话轮构建者是直播合作者还是观众身份。如果发生知识优先争夺是以合作者身份发出的,则听话人要放弃构建争夺知识优先话轮,合理利用知识优先,在下一话轮中构建以展现产品吸引力的话轮,以确保直播的知识流动以最快效率流向观众。

参考文献

[1]Heritage,J.Conversation analysis as social theory.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M].West Sussex:Wiley-Blackwell,2009.

[2]Labov,W,Fanshel,D.Therapeutic Discourse:Psychotherapy as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

[3]Heritage,J.,Raymond,G.The terms of agreement:Indexing epistemic authority and subordination in talk-in-interaction[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5,68(1):15-38.

[4]Kamio,A.Territory of informa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7.

[5]于国栋,吴亚欣.知识论视角下的提问[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1):39-47.

[6]Ruey-Jiuan Regina Wu.Indexing epistemic authority/primacy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aiyou-prefacing as an interactional resource[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8(131):30-53.

[7]权彤,于国栋.中日“知识优先”评价比较研究:以话语标记“我跟你讲”和“よ”为例[J].科学技术与哲学研究,2014,31(3):38-44.

[8]Wu,Yaxin& Zhou,Xiaoli.Addressing information discrepancies in conversation:bú shì…ma?interrogatives as account solicita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20(162):46-60.

[9]于国栋,石昊.作为回应的第二评价与知识优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33(1):21-26.

[10]彭卓.知识论婚姻问题热线意义中的知识站位维护[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312):92-106.

[11]Heritage,J.The ubiquity of epistemics:A r e b u t t a l t o t h e ‘e p i s t e m i c s o f epistemicsgroup[J].Discourse Studies,2018,20(1):14-56.

[12]Pollner,M.Mudane reasoning[J].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1974(4):35-54.

[13]Terasaki,A.Pre-announcement sequences in conversation. In G.H.Lerner(Ed.).Conversation analysis: Studies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4.

[14]Heritage,J.The epistemic engine:Sequence organization and territories of knowledge[J]. 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12a(45):25-50.

[15]Ruey-Jiuan Regina Wu.Stance in Talk-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2004.

[16]吴亚欣,周晓丽.语用学与会话分析之比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4):46-50.

[17]Goodwin,Charles.The Interactive Construction of a Sentence in Natural Conversation. In G. Psathas(Ed),Everyday Language: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M].New York:Irvington Publishers,1979:97-121.

[18]Blimes,J.Being interrupted[Electronic version][J].Language in Society,1997,26(4):507-531.

[19]李先銀,石梦侃.合作还是抵抗:汉语自然会话中的话语交叠[J].汉语学报,2020(69):51-62.

猜你喜欢

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创新公益传播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网红营销对创新传统媒体市场运营的启示
“直播带货”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定任务,搞摊派……应及时纠正领导“直播带货”中的新形式主义
为什么说“直播带货”的未来堪忧?
“直播带货”多维观察
“直播带货”火了
校企合作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加速
未来零售业谁主沉浮
线上、线下企业齐入局,“直播带货”是一剂万能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