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乡村小学生课内阅读的深度学习

2021-07-27张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2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深度学习语文教学

张婷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面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不深入的现状,加强学生深度学习是提高他们素养和能力的关键。本文基于后疫情时代的背景,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意义、存在问题,并提出农村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农村;语文教学;后疫情时代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延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并提出了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开学“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线上教学给一线教学教师带来巨大挑战,也给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带来许多诱惑,双方面的因素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步履维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中小学已分学段陆续复课,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语文教学中浅层化,引导学生们深度学习这一大挑战呢?

一、深度学习的界定及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热点。本文所指的深度学习是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提升、持久专注地学习和语文知识的迁移运用。深度学习是一种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在后疫情时代下,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深度学习让学生坚持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也能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对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间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深度学习把“深度”作为教师发展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的要求。教师的“深度学习”有助于寻找出陈旧教材的新鲜点,呈现出不同的解读方向,直接作用于课堂中师生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提升教师素养的同时,也启发学生的心灵。

二、农村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熟练掌握教師教的每个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每一位教师也希望自己所上的每堂课,学生都能够消化吸收;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小孩在学校的每门功课中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这种学习理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形成。在这种学习理念影响下,农村语文学习更注重“双基”的培养,但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即学生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教师不够重视

疫情虽然过去,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依然存在。向来都是农村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农村教师手头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农村的小学成绩至关重要,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只能反复讲解教材,导致语文课堂变得没有趣味性。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也就不会主动投入学习了。

(二)学生缺乏主动

农村教学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难度越来越高,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模式,一般是是等教师融会贯通后再接收,缺乏一定的反思能力,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及时的总结,这样不利于教师开展深度学习训练。

(三)家长力不从心

家校合作,促使教育走得更远。在农村,家长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甚至还加班,更何谈周末?即使家长有时间,部分家长较难静下心来,捧着书陪伴学生一起阅读。所以,农村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任务实在艰巨。

三、后疫情时代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开展深度学习意义重大的,也困难重重。那么,该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小学语文的深度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语文课堂,做到“乐学、会学、学为我”。因此,创设情境,设计有价值、有张力、有趣的核心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自觉投入课堂,主动探究,深度学习的进展就迈开了一大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和第十一课《牛郎织女》是一组两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所以,笔者教学时把这两篇整合在一起,然后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故事连环画,并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设计这一环节,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教师顺势指导学生们在初步阅读后提取重点情节,让学生们快速地进入课文,再引导学生们构思连环画,最后,学生也会用精练的语言为连环画配文。

又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要让学生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较低。以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如何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多播放视频和图片,以最直观的、强烈的对比突出圆明园毁灭前与后的不同,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感受“圆明园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启发思考,实现知识迁移

如果说创设积极活跃的情境可以有助于学生们深度学习“登堂”,那么,富有挑战启发思辨问题有助于学生们深度学习“入室”,实现学得深。

波利亚倡导:“教学生学会思考。”不同于一般的思考,深度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单元整体教学观,整合学习内容;还要设计问题,让学生们深度思考,通过提出并解决问题、探索问题普遍规律、揭示问题本质,引导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连接,从而在深度思考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运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万物有灵”为主题,有四篇文章:《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这四篇文章都是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感情。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当阅读到《白鹭》一文中的三个描述白鹭的美的场景时,可以让学生们由白鹭“钓鱼”展开想像、由白鹭“望哨”展开想像、由白鹭“低飞”展开想像,给画面起名“白鹭垂钓图、白鹭瞭望图、白鹭起舞图”,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这样的画面。《落花生》写到落花生引发了作者做人的道理,由此可以联想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的人,如环卫工人、志愿者等。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学习经验,在课堂外就可以运用迁移方法,借助相关资料,在理解其它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深度学习,从文本走向生活,使阅读得到拓展,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思维水平。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深度学习语文教学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