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借贷能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绩效吗?——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

2021-07-27孙武军贾晓倩

财贸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存型借贷创业者

孙武军 贾晓倩 王 轶

(1.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210093;2.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1;3.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全国各地陆续发布了众多关于支持创新创业的文件,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20年19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金融服务,推动返乡创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5年,全国各类返乡创业人员达15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6000万人左右。可以看出,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返乡创业能够降低人口流动,减轻新冠疫情防疫压力;可以享受地区政策优势,降低固定支出成本,有利于提高职业稳定性。具有外出经历的农民工、企业主和大学生群体,更具开拓性,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返乡创业后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带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单德朋 等,2020)。

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金融资源”向城市集中,而农村地区的金融约束与抑制却十分严重,正规信贷市场不完善,使得返乡创业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瓶颈。蔡栋梁等(2018)的研究指出,信贷约束、流动性束缚是在农村地区发展创业活动的重要障碍。中央政府以及银保监会在近几年已经着眼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在大力推动正规金融“普惠性”的同时,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在乡村振兴和返乡创业中发挥作用。“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必要补充,对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正规金融”是推进了还是抑制了返乡创业的发展,已有文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然而,“非正规金融”对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有效解决创业企业短期融资难的问题。当然,研究此问题,也能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农村金融体系中逐渐成为重要补充的“非正规金融”,研究其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非正规金融不受正规金融监管机构的直接监控,是不同主体之间为解决融资短缺或获取利息收入而进行的资金筹措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2002)。民间借贷大多以半公开、半地下方式运行,对于缺少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发展十分重要,是其融资的重要途径。民间金融的蓬勃发展与区域民营经济活跃程度密切相关。部分研究者立足于民间金融活跃区域研究民间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台州、杭州、温州、恩平等民间金融活跃地区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民间金融的蓬勃发展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冯兴元,2004;邓路 等,2014);中小企业发展与民间金融之间存在很强的互动关系,民间金融能够通过影响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郭斌 等,2002;虞群娥 等,2007;潘士远 等,2006;米运生 等,2018)。

非正规金融对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创业所需的资金短缺问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我国的创业家庭仍然面临着显著的流动性约束(蔡栋梁 等,2018)。缺乏信贷已成为从事创业和非农活动、通过多样化收入来源获取经济收益的主要制约因素(Jia et al.,2013)。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更为活跃,与正规金融形式相比更具普遍性(朱信凯 等,2009;金烨 等,2009)。同时,非正规金融能够缓解供给型与需求型两种信贷约束,推动创业企业资产增加和创业收入提高(李祎雯 等,2016;李祎雯 等,2018)。对于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居民而言,依托亲友关系的民间借贷是其创办自营工商业的重要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对企业初创阶段具有重要作用(马光荣 等,2001)。自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以来,金融多样性发展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决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正规金融相比,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李树 等,2018;张梓榆 等,2018)。社会网络对于创业者获得民间金融融资起到重要作用。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隐性担保,能够显著提高创业者获得民间借贷的可得性(Kinnan et al.,2012)。社会网络、宗族网络等社交关系强度能够对农村地区居民获取民间融资起到积极作用,为农户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杨汝岱 等,2011;丁冬 等,2013;郭云南 等,2013;胡金炎 等,2014)。而外出务工的经历有助于拓展创业者的市场性关系网络(何晓斌 等,2021)。

我国的返乡创业群体包含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企业主以及部分大学生群体。资金门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群体。我国乡镇农村地区正规金融发展落后,乡镇银行主要起到吸储作用很少发挥放贷功能,国有银行和信用社所提供的贷款额度更愿意投放到城镇地区。农民工、大学生群体缺少稳定工资来源,难以通过抵押担保和信用担保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因而非正规金融在返乡创业融资来源中的重要支持作用更加凸显。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发现,过往研究民间借贷方面文献多从民间金融活跃的典型区域出发,研究民间金融对当地民营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质和地区历史渊源等独特性;少数研究者讨论了非正规金融对创业的影响,但也只是讨论了民间借贷借助社会网络发挥对创业的积极影响。更深一层次,现有研究忽略了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在创业动机、区位、行业等方面的差异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具有“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特征。因此,只有在这种现实背景下研究民间借贷对“不平衡不充分”特征的异质性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返乡创业的深入推进。基于此,本文利用2019年采集的全国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以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民间借贷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绩效方面的差异性作用。

三、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一)民间借贷与返乡创业企业绩效

农村金融约束问题凸显,农户缺乏必要的信用保证和担保物,从而很难通过正规金融借款,这是我国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的客观现实。同时,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农村地区存在着更强的社会(或宗亲)网络关系,农户们更倾向于通过亲朋好友借款解决资金需求难题,从而使得民间借贷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马光荣等(2011)、丁冬等(2013)、郭云南等(2013)、李祎雯等(2016)的研究都表明,民间借贷对农民创业初期以及之后的发展阶段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返乡创业者而言,在缺乏必要的正规金融支持下,民间借贷有利于解决其紧迫的金融约束、流动性约束等问题,据此提出:

假设1: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二)民间借贷与不同层次返乡创业企业绩效

2001年全球创业观察(GEM)将创业活动分为生存型与机会型,将与技术和风险相伴、主动追求商机的创业称之为机会型创业,而把那些对现有就业不满甚至找不到工作的被动创业称为生存型创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返乡创业企业的创业动机类型分为生存型、发展型和自我价值实现型(简称为“价值型”)。其中,生存型返乡创业是指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发展型返乡创业是指追求商业机会,实现更高收益的创业活动;价值型创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创业者的自我价值。Stel(2007)认为,生存型创业者由于拥有的资金比机会型创业者少,因而更多地受到创业成本的限制,从而影响创业者的行业选择。生存型创业者由于所拥有的资金最少,初始投资则更依赖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其资本构成中的比例较高。发展型创业企业规模较大,对资金的需求旺盛,除正规金融的支持外,民间借贷亦能够为发展型企业提供稳定经营的融资需求(王轶 等,2021)。而价值型创业企业不以追求高收益为目标,更注重社会效益,此类创业者拥有更多的自有资金和融资渠道,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要显著小于其他两类创业企业。据此,提出:

假设2:民间借贷对生存型、发展型、价值型的返乡创业企业绩效都具有积极影响;比较而言,对生存型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程度最显著,对发展型和价值型的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显著性次之。

(三)民间借贷与不同行业返乡创业企业绩效

已有研究显示,创业行业的选择对创业成败、成长而言十分重要。返乡创业者所选行业与其外出经历有较大相关性。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消费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6大行业(张同龙 等,2019)。程广帅等(2013)认为良好的资本支持有助于降低农民工创业的流动性风险,使其扩大创业行业选择,有能力选择资金需求量更高的行业进行创业活动。创业者的不同资源禀赋将显著影响选择哪个行业进行创业。返乡创业者初始资金少,难以选择具有资金壁垒的行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业、建筑业等,而电、热、气、邮政、运输等行业规模效应显著,具有国家垄断性质,这些行业返乡创业者也难以涉及。受限于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返乡创业者很少选择教育、高新技术服务行业进行创业。返乡创业者往往选择初始投资较少,具有一定利润空间,且不存在过多技术壁垒的行业。与一般创业者不同,返乡创业者所选择行业与自己外出打工行业相关性较高,而外出打工的行业多为服务业。因此,技术壁垒低且所需要的创业资金量也不高的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成为他们的选择。此外,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且技术要求不高的制造业也是具备一定创业资本或融资能力的返乡创业者的选择。石智雷等(2010)的研究就表明,外出时从事加工制造业和个体经营的外来务工者的返乡创业意愿更强。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聚焦于返乡创业企业较为集中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三类行业进行研究。从事制造业往往具有较为稳定的上下游企业,资金链条稳定,信用能够在交易中起到较好地平滑流动性风险的作用。而批发零售业成本构成复杂,资金需求量较大且不稳定,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可能更大。据此,提出:

假设3:民间借贷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三类创业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均具有积极影响,且对批发零售业影响程度更为显著。

(四)民间借贷与不同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

为更好地反映地区发展差异,国家统计局将我国划分成四个经济地带(1)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文件《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进行划分。。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东北各地区有着特定的文化、政策和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区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区域性的金融组织体系发育完善程度差异较大(张正平 等,2019)。受历史、地理因素和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东北地区人员流出严重,与东中西部相比外出务工人员更少选择回乡创业。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创业支持性基础设施更不完善。东部和中部地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更多的是社会价值,西部地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更多的是提高个人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陈晓红,2009)。同时,西部地区返乡创业者的资金需求比中部、东部更大更迫切。因此,提出:

假设4: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均具有积极影响;对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再次之。

四、数据来源、变量描述和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及遴选原则

文章使用的数据来自2019年1—7月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和北京工商大学返乡创业项目组联合采集的全国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数据采集组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地区,通过全国15所高校科研单位在读学生以及项目组直接到公布的典型地区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是返乡创业的创业者。确定调查对象的依据是创业者属于返乡创业人员,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在当地正常营运,企业在当地工商局进行了注册,调查时间在企业营业执照有效期内。

调查组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000余份,回收312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082份,占回收问卷的66.73%。调查组亲自到全国典型返乡创业县发放调查问卷57份。两种形式的有效调查问卷共计2139份。

数据筛选原则:(1)剔除调查数据中没有民间借贷的返乡创业企业数据;(2)剔除调查数据中无效数据和缺失值数据。通过上述筛选原则,最后得到有效样本量851个,也就是得到851家返乡创业企业数据。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返乡创业企业绩效

本文的关键被解释变量为返乡创业企业绩效。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测度,借鉴Ma et al.(2006)等采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盈利水平两种方式来衡量;同时,结合返乡创业企业的特殊性并参考刘轩等(2020)的研究成果将企业的社会效益作为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予以考虑。

首先,在经营绩效方面,根据问卷中第三部分“返乡创业企业运营情况调查”的第6小题 “企业2018年年利润”,并结合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得性,采用2018年返乡创业企业的年利润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

其次,在当前“大众创业”和“互联网+”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实现跨时空销售,并弱化信息不对称从而获得更低成本的原材料。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经营活动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扩大销售范围、提高经营效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健全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有助于规范员工生产经营活动,有助于规范秩序,形成正向激励;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党支部)可以更好地激励党员同志建言献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有助于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做出的审计报告亦有助于维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鉴于此,文章使用问卷第四部分“创业后企业发展情况调查”中与此相关的8个问题(2)8个问题分别是“企业是否有独立网站”“企业是否有淘宝店包括微店”“是否使用网络销售”“是否有使用网络采购”“是否有成本控制”“是否有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是否成立了党支部”“是否由外部审计师进行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核”。来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在返乡创业企业的社会效益方面,借鉴Roberts(1992)对社会效益的评价方法,使用问卷第三部分“返乡创业企业运营情况调查”中企业招聘的员工人数,来反映企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效益。

2.解释变量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内容。。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都属于民间借贷范畴。根据民间借贷的定义,“亲朋好友借钱”“民间借贷”和“其他”三类资金来源均属于民间借贷,文章将这三类筹资来源加总作为该企业民间借贷的金额。进一步,为研究民间借贷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是否具有差异性,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根据创业目的将创业企业分为三类,生存型创业是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发展型创业是为追求商业机会,自我价值型创业(简称“价值型创业”)是为实现创业者自我价值。根据创业企业对问卷中“返乡创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对返乡创业企业的层次进行了分类,具体创业层次的分类标准见表1。

表1 创业活动层次的分类依据

本文划分行业的标准与调查问卷相同,采用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进行行业划分,剔除了返乡创业不会涉及的国际组织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行业。在区域划分方面,依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将样本数据划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

3.控制变量

本文从创业者个人、创业者家庭、创业企业以及政策支持四个方面选取了可能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控制变量。参考已有文献(刘轩 等,2020;王轶 等,2020),个人特征的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特征的变量为创业前的家庭年收入;企业特征为返乡创业资金中正规借贷的金额;政策支持的控制变量为政府扶持投入的资金。具体变量选取和定义见表2。

表2 变量定义及赋值方法

(三)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显示(见表3), 被解释变量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三个衡量指标中,年利润的均值为1.8425,表明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平均位于第二个区间,即21~40万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均值为3.2526,说明调查企业在8项衡量企业稳定性指标中平均满足3项或4项;企业聘用员工人数对数值的均值接近1.8061,说明样本企业平均聘用了5个员工。文章主要的解释变量为民间借贷,其对数值的均值为2.6287,即民间借贷的均值为12.86万元。在创业动机层次方面,均值为0.3396,说明大多数返乡创业企业创业动机为生存型,这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相吻合。性别的均值为0.7333,表明大多数返乡创业者为男性;健康状况的均值为4.6616,表明绝大多数返乡创业者身体健康;创业前收入的均值为1.2750,表明大多数返乡创业者创业前收入在0~20万之间。将银行借贷、政府补助对数化后的均值与民间借贷对数化后的均值比较,可以看到对于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返乡创业企业而言,民间借贷的均值高于银行借贷和政府补助,侧面印证了当前非正规金融对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融资利率的年化均值为0.62%,可见返乡创业企业的民间借贷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这也与企业主要的民间借贷资金来源往往是亲朋好友的低息或无息借款密切相关;融资利率的最大值为12%,反映出部分返乡创业企业由于自身资质等因素借贷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表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避免变量之间高度相关从而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需要对文章使用的主要变量进行相关系数矩阵分析(4)对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结果感兴趣读者可联系作者索要。。从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看到,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37以下,绝大多数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3,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四)模型构建

文章设定了模型(1)作为主要回归模型,用来检验“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这一假设。

profit/ln staff/stable=β0+β1ln borrow+β2X+εi

(1)

其中:profit表示年利润;ln staff表示员工人数;stable表示可持续发展能力;ln borrow表示民间借贷;X为控制变量,包含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创业前收入、银行借贷以及政府补助7个变量。

为研究内生性问题,文章选用了“融资利率”和“融资利率与民间借贷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利用2SLS方法进行了两阶段回归。利用两个工具变量对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第一阶段回归模型,如模型(2)所示。

(2)

其中:rate表示工具变量“融资利率”;rate×ln borrow表示工具变量“民间借贷利率与民间借贷的交互项”;X表示控制变量,与模型(1)中的控制变量含义相同。

(3)

五、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整体影响

使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OLS方式消除异方差问题,进行robust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关键解释变量民间借贷对三个被解释变量年利润、员工人数、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民间借贷余额越大的返乡创业企业的年利润就越高,企业雇佣的员工人数就越多,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充分说明“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社会效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民间借贷余额每增加1%,企业的年利润平均提高0.302,雇佣员工人数平均会增加0.33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平均提高0.296。回归结果亦表明,创业者的性别与返乡创业企业的年利润和雇佣的员工人数有较强正相关性,男性创业者比女性能带给企业更高的年利润和更多的雇佣员工数量,但性别对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受教育程度、正规借贷两个控制变量也都对三个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雇佣员工数量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返乡创业者身体状况健康居多,样本数据分布集中于“健康”,不够分散。此外,返乡创业企业所处行业不同,依赖创业者技能或非体力劳动的创业与创业者身体健康状况相关性不明显,部分依赖于创业者身体健康状况的行业也可以通过雇佣劳动力减轻创业者健康状况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表4中可以看到,经过异方差修正后的回归结果支持了文章的假设1,即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民间借贷”对三大指标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4 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二)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异质性检验分析

1.民间借贷对不同层次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到,民间借贷对三类创业企业的年利润和雇佣员工人数两个被解释变量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从三类评价指标的回归显著性来看,民间借贷对生存型企业绩效的三个指标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民间借贷对发展型和价值型企业的影响小于生存型企业,假设2得到验证。在社会效益方面,民间借贷更有利于解决生存型企业员工的就业问题。生存型企业创业者往往资质较差,难以提供担保和保证,难以依靠信用在正规金融体系中贷到资金。正规金融往往对借款人的偿付能力有一定要求,而生存型企业其创业目的在于满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偿付能力欠缺,很难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有助于生存型企业和发展型企业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然而,对于价值型创业企业而言,民间借贷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处在更高阶段的价值型创业企业已渡过生存型和发展型两个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通过正规金融获取融资的能力更强。

表5 民间借贷对不同层次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从政府扶持角度来看,政府补助对生存型创业企业意义更大。生存型创业者创业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就业和满足最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这类创业者的初始资本往往很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弱,更需要国家和政府加以扶持,尤其是资金方面的帮助。

2.民间借贷对不同行业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并考虑到返乡创业企业的创业行业的特殊性,将返乡创业企业划分为18个行业,在总样本中所占比重超过10%的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29.96%)、住宿餐饮业(14.10%)、制造业(12.57%)和农林牧副渔业(11.99%)。考虑此次研究主题主要围绕返乡创业展开,故选取了返乡创业企业较为集中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三大行业进行分析。从回归结果看(见表6),民间借贷对三类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假设3的前半部分得到验证,然而回归结果无法证明假设3的后半部分。从回归结果来看,民间借贷对三类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的绩效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制造业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集聚了大量返乡创业的闲散务工人员,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这三类行业的资本、专业知识等原始投入相对较低,更多地依赖于从业者的勤劳努力和辛苦付出,也给返乡创业者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返乡创业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存在较大的弊端。民间借贷在资金方面的补充作用有助于从事这三类行业的返乡创业人员降低创业失败风险,稳定经营;在行业差异方面,三大行业受民间借贷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小,仅仅体现在民间借贷更有助于提高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社会效益,即当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民间借贷规模增加时,与制造业相比其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相对更多。这一情况与三大行业本身特性密切相关。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原始投资相对较低,准入资金门槛相对较低,劳动力更为密集;相对应的制造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有一定准入门槛。当增加相同数量的民间借贷时,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对劳动力的边际需求将高于制造业。

3.民间借贷对不同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文章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各地区样本数量分别为123、473、238、17。划分之后东北地区的样本数量显著偏少,因此文章接下来的分析暂不考虑东北地区。

从回归结果来看(见表7),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社会效益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民间借贷对中、西部企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著性水平均在1%以上,且民间借贷对西部地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中部地区。民间借贷对东部地区的返乡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从企业经营方面选取了8个指标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指标,涉及网络经营能力、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财务审计、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东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拥有更低的网络经营成本,拥有更先进的网络经营、企业管理相关知识,企业发展受资金成本的限制程度相对较低。而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网络经营、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财务审计等方面成本相对较高,资金成本限制更为严重。对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而言,民间借贷能够有效帮助其提高经营能力,完善组织管理架构,雇佣专业人员进行财务审计等,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表7 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综合来看,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民间借贷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好于东部地区,这与假设4一致。进一步,对于中部地区而言,民间借贷更多地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民间借贷则较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上结论很好地诠释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梯度型发展特征,与之相匹配的即是梯度型配置的投融资金融体系,因此西部地区不完善的正规金融体系使得非正规金融的“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更加凸显。

(三)内生性处理

选用“融资利率”“融资利率与民间借贷交互项”两个变量作为衡量民间借贷的工具变量,处理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融资利率与企业民间借贷有着密切关系,当融资利率升高时,企业会降低财务杠杆水平,减少民间借贷行为,从而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当融资利率下降时,企业面临较低的融资成本,会倾向于选择增加财务杠杆融资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也就意味着企业将采取增加民间借贷行为的举措。此外,通过加入“融资利率与民间借贷交互项”可以提高工具变量“融资利率”与内生变量“民间借贷”之间的相关性。从外生性角度出发,融资利率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更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的社会效益。因而,从逻辑上利用“融资利率、融资利率与民间借贷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满足与内生变量“民间借贷”相关而与被解释变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效益”不相关的要求。

从采用2SLS模型重新回归结果(5)限于篇幅,2SLS回归结果未列示于文中,感兴趣的读者可联系作者索要。来看,结果与OLS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结果的稳健性。DWH检验结果反映了无法拒绝所有解释变量均为外生变量这一假设。工具变量解释了部分的外生变化,与2SLS的估计结果相比,OLS的估计结果更有效,这一结果进一步佐证了文章利用民间借贷作为解释变量研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时,不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金融约束严重、信贷不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上,非正规金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30个省份的851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社会效益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返乡创业企业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民间借贷对生存型、发展型和价值型的创业企业绩效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生存型的创业企业经营发展受益于民间借贷的作用更显著。对不同返乡创业行业企业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民间借贷对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三类返乡创业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民间借贷对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社会效益影响更为明显。对不同区域返乡创业企业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的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中西部地区受民间借贷的影响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仍存在改善空间。相较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民间借贷风险较高,利息费用更高,增加了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风险。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返乡创业地区,当地政府要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引导。既要正视民间借贷的存在,同时也要规范民间借贷的经营模式,出台相关的规则制度,要发挥民间借贷在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升级为发展型创业企业。(3)各级政府需积极引导民间借贷在返乡创业企业相对集中的三类行业中的融资作用,管控民间借贷融资风险,实现融资便利,促进返乡创业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4)借鉴东部地区对民间金融的管理经验,发挥政府财政补贴的作用,重点关注中西部生存型创业企业资金链问题和融资问题,增强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返乡创业企业受益于民间借贷的程度不同,完善非正规金融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地区特性和行业特性完善本地区民间借贷的相关政策、法规,是当务之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需要动态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引导民间金融流向,发挥民间借贷解决中小微企业和返乡创业企业投融资问题方面的瓶颈,同时要发挥政策性金融在缺乏民间借贷资质、关系社会就业民生的返乡创业企业生存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生存型借贷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研究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互联网创业者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