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内在机理研究
2021-07-27佟孟华张国建
佟孟华 李 慧 张国建
(1.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跨越的关键,也是发展中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干春晖 等,2011;于斌斌,2017)。产品异质性要求要素投入的多样性,不同企业和产业在规模大小、治理结构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会对金融体系所提供的服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不同的金融结构和中介在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上各具比较优势。因此,对应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就会形成不同的金融结构。那么,何种金融结构是最优的金融制度安排,何种金融结构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当前阶段经济调整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即传统理论,认为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是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搭便车行为和道德风险,并且通过内部化委托代理问题极大降低了监管成本,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ghion et al.,1992;Benmelech et al.,2009)。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相反,认为国有垄断银行的存在阻碍了金融体系的市场化进程,并且认为这是一种落后低效的制度安排。以股票、债券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倒逼企业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llen et al.,2000;张一林 等,2016)。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更倾向于针对国企或者大企业放贷,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并且关于知识技术等“软资产”的抵押贷款也存在诸多限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Levine,2002;姚耀军 等,2014;张一林 等,2016)。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呈现出繁荣态势,对促进市场活跃和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Allen,2005;林毅夫 等,2008)。
第三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普适性的金融体系,彼此相适应即为最优的金融制度安排,只有合适的金融结构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曾繁清 等,2017;张志强,2019)。邵汉华等(2018)认为,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于创新型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成熟型企业发展更有益(易信 等,2018)。通过跨国研究的比较可以发现,那些通过模仿发达经济体建立自己金融体系的欠发达国家,其经济绩效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徐明 等,2017;曾繁清 等,2017;叶德珠 等,2018)。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强调,只有当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时,金融结构才能对产业结构产生积极促进作用。龚强等(2014)认为,金融结构必须与地区发展水平相匹配,若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那么即使其金融市场再发达,由于缺乏与之匹配的禀赋结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也很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而容易导致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错配问题,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实体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金融结构与之匹配,因此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的最优金融结构是动态演化的(张成思 等,2015)。
此外,在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中,易信等(2018)认为金融结构主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产业结构。首先,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能够正向提高全社会的融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而金融结构能够从需求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即存在“收入效应”(Kongsamut et al.,2001;钱水土 等,2011)。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使不同企业间产品的相对价格产生差异,促使金融结构从供给端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即存在“替代效应”(Acemoglu et al.,2008;陈体标,2008)。最后,金融结构还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监督成本的“水平效应”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易信 等,2018)。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已有相关研究从金融视角来探讨产业结构问题大多基于金融空间结构差异性和金融集聚程度(范方志 等,2003;于斌斌,2017),更多关注两者间的线性特征(杨子荣 等,2018;叶德珠 等,2018),鲜有文献关注两者间的非线性关系。考虑到我国地区间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两者间可能存在异质性效应,并且传统的线性模型只能得到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平均效应,对不同发展阶段上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动态效应则不能很好地描述,因而可能会遇到平衡影响系数带来的“证据陷阱”(张成思 等,2015)。此外,在金融结构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发展规模是不得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规模为门限变量,在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前提下,利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异质性影响。面板门限模型具有“内在分组”的特点,能够根据变量的内在特性,使用格栅搜索法识别结构突变点,将样本数据分为不同区间,从而避免人为划分界限带来的偏误。此外,本文还运用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对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间的异质性进行了再检验,以此来验证本文结论的可靠性。
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一是运用面板门限模型考察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目标在于适应建立在资源禀赋结构之上的产业结构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采用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研究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结构进行针对性的逼近研究,实证表明,相对应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就会形成不同的金融结构。总之,本文的研究对于理清金融结构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研究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非线性关系,旨在通过面板门限模型和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分别探讨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门限效应和分层影响。
(一)面板门限模型设定
借鉴Hansen(1999)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规模为门限变量,研究在不同区制下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门限效应。为了研究与表述的方便,本文以双门限为例进行阐述,构建模型如下:
(1)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TLit和SHit是因变量,分别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FSit表示金融结构,主要反映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I(·)为示性函数,当括号内条件成立时取1,否则取0;qit为门限变量,在本文中指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规模;γi(i=1,2)为待估计的门限值;Xit表示其他控制变量;μi和 ηt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期固定效应,用来表示地区特征和时期特征;εit为误差项,假定其服从白噪声序列。
为消除个体固定效应μi的影响,对式(1)进行组内平均,再用式(1)减去该组内平均,可得:
(2)
根据式(2),可以测算出不同区制下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估计系数。当门限变量处在区制1(qit<γ1)时,金融结构的估计系数为α1;当门限变量处在区制2(γ1≤qit<γ2)时,金融结构的估计系数为α1+α2;当门限变量处在区制3(qit≥γ2)时,金融结构的估计系数为α1+α3。
(二)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设定
前文主要探讨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处理效应,不适合分析被解释变量整体分布的异质性特征。本文采用的是省级面板数据,由于地区间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得各地区间产业结构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存在一定数量的极端值,异方差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本文采用一种对因变量条件分布假设要求不高且不易受异常值影响的估计量——分位数估计量,即基于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QR)对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如下:
(3)
其中,θ为分位点,θ的差异会导致估计结果不同。
接下来根据产业结构的数据特征和研究目标,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与门限模型内在分组的优点,构建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设定如下:
(4)
分位数回归的核心思想是求解系数估计值,使得加权误差绝对值最小,即求解:
(5)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
(1)产业结构合理化(TL)。本文采用干春晖等(201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方式:
(6)
式(6)是在泰尔指数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义而得出。通过式(6)可以看出,该指标既包含结构偏离度又考虑了各产业相对重要程度,而且没有进行绝对值的计算,因此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较好的度量方式。TL=0时,表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即TL取值越小产业结构越合理,反之则相反。
(2)产业结构高级化(SH)。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的测度,已有文献一般依据库兹涅茨事实采用非农业产值比重或克拉克定律以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来衡量(干春晖 等,2011;王文 等,2017)。借鉴韩永辉等(2017),本文将产业结构高级化定义为不同产业产值的比值乘以劳动生产率:
(7)
其中:i表示产业部门,t表示时间;Y表示产出;LPit表示第i部门t时刻的劳动生产率,其计算方法为产业增加值与该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刘伟 等,2008);LPif表示工业化完成后的劳动生产率,其取值借鉴刘伟等(2008)产业结构标准化模型中的数值。SH取值越大,表明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的产值越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
2.核心解释变量(门限变量)
借鉴刘贯春(2017),本文采用股市交易总额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值来衡量金融结构(FS)。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股市交易总额,该值越大,说明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越高,股市、债券市场越发达;反之,则说明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越发达。金融发展规模(FD),通过股市交易总额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和与地区GDP的比值来衡量,用于反映金融服务应用于实体经济的程度。
3.控制变量
借鉴韩永辉等(2017)、刘贯春(2017)和孙光林等(2017)等,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政府支出(GCR),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地区GDP的比值来衡量,用于反映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程度;国有化率(SOE),用国有职工人数与就业总人数的比值来衡量,用于反映地区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对外开放(TO),采用进出口总额与地区GDP的比值来衡量,反映该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MD),通过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来衡量,用于反映经济的市场化水平。
4.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年度数据作为观测样本,其中股票市场交易总额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其余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公报及中经网数据库。当同一指标在不同资料中出现冲突时,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准。西藏、海南等省份少数缺失数据本文采用移动平均法予以补齐。表1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分析(1)在进行门限模型回归前本文还进行了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非线性关系的检验,发现两者间确实存在非线性关系。限于篇幅,留存备索。
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选取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规模作为门限变量,分析当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规模处于不同区制时,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门限效应。首先,本文对门限效应的存在性以及门限值的个数进行检验,然后进行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1.模型形式检验
表2 门限值的估计及门限效应检验结果
(a)
(b)
(c)
2.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
在门限值已知的前提下,本文使用OLS、GLS和GMM三种回归方法对式(2)进行回归,以此来确定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非线性关系的具体形式。本文之所以同时使用以上三种回归方法,首先是为了检验实证结论的稳健性,保证实证结论不受实证方法影响;其次是在考虑自相关和异方差等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检验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其中广义矩估计(GMM)选取核心解释变量的滞后期作为工具变量,针对可能出现的弱工具变量问题和过度识别问题,本文均进行了相应检验(4)限于篇幅,本文仅报告了Sargan-test的P值。,实证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门限回归结果(门限变量:金融结构)
由表3可知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存在门限效应。首先,由表3列(1)~(3)可知,当金融结构位于第一区制时,三种回归结果均显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显著正相关,即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在第二区制中(5)在本文中第一区制或者区制1中所对应的回归系数为α1,第二区制或者区制2中所对应的回归系数为α1+α2,第三区制或者区制3中所对应的回归系数为α1+α3。,加总后的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显著负相关,随着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主要以引进技术并且模仿制造为主,在“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的比较优势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正好可以满足那些风险相对较小、资金回报少但产出稳定的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能够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要素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技术研发和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但是,技术研发和创新水平较高的企业,都具有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必然要求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与之匹配。由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在分散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流向效率高的生产部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降低信贷风险、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发展。
其次,从表3列(4)~(6)中,可以看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间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两者间的非线性特征明显。具体而言:在第一区制中,当金融结构的取值小于0.212时,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负相关,即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有利;在第二区制中,回归系数加总后的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结构的市场化程度会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在第三区制中,当金融结构的取值大于等于门限值1.598时,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将对产业升级产生消极作用。以上结果说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是动态调整的。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有利于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激励企业创新,推动新企业建立与新行业发展,促使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集约化转变,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当然,金融结构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股灾频繁、暴涨暴跌、与实体经济不匹配等,会导致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产生金融抑制问题,阻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结构市场化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推动金融结构改革、推动金融结构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奖惩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促使金融结构发展更加规范化、稳定化,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在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促进创新、实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金融市场日趋活跃,金融规模的扩大能否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多大的市场规模才有利于金融市场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本文选取金融发展规模为门限变量进行探讨,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门限回归结果(门限变量:金融发展规模)
由表4可知,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具体而言,当金融发展规模的取值小于门限值1.914时(第一区制),金融结构与产业机构合理化显著正相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负相关,此时金融发展规模较小,金融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在配置资源、筛选项目、监督企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有利。当金融发展规模的取值大于1.914时(第二区制),回归系数加总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间依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负相关,但是相比较而言,此时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显著下降。金融发展规模提高产生的规模效应使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下降。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是未来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但是在金融发展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仍然是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金融制度安排。
(二)稳健性检验
1.变换衡量方式
为了使实证结论更加可信,本文通过改变产业结构测度方式进行稳健性分析。参考徐敏等(2015)的研究,通过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加权平均构造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来对产业结构加以衡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8)
其中,Xi表示第i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为了能够与前文实证结果进行比较,这里依然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的回归方法,在式(2)的基础上把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替换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门限变量仍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规模,来进一步验证金融结构在不同区制中对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
门限值的估计和门限效应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在以金融结构为门限变量时,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存在双重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0.316和1.553;当门限变量为金融发展规模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间存在单一门限效应,门限值为3.175(6)限于篇幅,似然比函数图没有汇报,留存备索。。
表5 门限值的估计以及门限效应检验
在门限值已知的情形下,用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代替前文产业结构度量方式,重新对式(2)进行回归,以此来验证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由表6列(1)~(3)可知,当金融结构的取值小于门限值0.316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显著负相关,此时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更加匹配。当金融结构位于第二区制时,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显著正相关。在第三区制中,GMM估计结果显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显著负相关,但是相较于第一区制的影响系数显著下降,此结论与前文回归结果高度一致。从中可以看出,在金融结构市场化过程中,其与产业结构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是一个动态调整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市场监管不完善,各种机制体制不配套等原因产生金融抑制,但是总体来看,金融结构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具有推动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单纯地追求金融结构市场化将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生消极作用,只有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匹配才能实现良好互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结论和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间的关系基本一致,更加验证了表3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当以金融发展规模为门限变量时,主要探讨规模效应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关系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在区制1中,GMM估计结果显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显著负相关;在区制2中,两者依然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区制2中的影响系数明显比区制1小很多。此结论与表4中的实证结果相互验证。
表6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门限回归结果
2.控制变量滞后一期
考虑到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影响,为了降低潜在内生性问题,将所有控制变量滞后一期,重新进行回归,实证结果显示(7)限于篇幅,回归结果没有汇报,备索。感谢审稿专家的建议。,系数符号和显著性与基准结果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三)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分层影响
为更好分析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动态异质性影响,本文构建的面板门限模型,旨在研究不同区制中不同要素水平下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差异化驱动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探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分层影响。
对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4)进行回归,以此来检验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动态效应。由表7列(1)~(3)可知,金融结构在每个分位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关关系呈上升趋势。在区制1中,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25%分位点上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分位点上系数显著性不佳。说明只有当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到一定水平,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推动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在区制2中,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低中分位点处显著负相关,无论在区制1还是区制2中,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在75%分位点上均不显著。由此可得,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金融结构与其匹配度也越高,最终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协调推动作用更加显著。表7列(4)~(6)报告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分层影响。金融结构在不同的分位点水平上,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是动态演变的,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高,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匹配程度亦不断提高。在区制1中,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系数显著性不佳。在区制2中,不同分位点上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显著正相关,并且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与其协调匹配度越高。在区制3中,不同的分位点水平上回归结果均不显著。上述实证分析表明,只有当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门限值时,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协调匹配关系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两者间的耦合关系亦在动态调整中趋于协调匹配。以上结论很好地验证了前文结论的稳健性。
表7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分层影响(门限变量:金融结构)
当以金融发展规模为门限变量时,实证结果如表8所示。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金融结构在不同的分位点水平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动态异质性,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呈上升趋势。由表8列(1)~(3)可知,在区制1中,金融结构的影响系数均不显著;当金融发展规模的取值大于1.914时,在不同的分位点水平上两者间均显著正相关,只有当金融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的临界值(1.914)水平时,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才会显现,并且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规模效应的作用愈加显著。由表8列(4)~(6)可知,当金融发展规模位于区制1时,在不同的分位点水平上,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并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大,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系数呈现增大趋势。这表明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结构与其耦合协调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区制2中,不同分位点上系数均不显著,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两者间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样本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使得两者间关系发生质变的程度,此时的金融发展规模还不太完善,应该不断开放金融体系,降低资本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规模化、合理化利用,扩大金融发展规模。最优的金融结构安排,不仅要满足产业结构的融资需求,还要实现特定发展阶段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禀赋结构的效益最大化。从表8中也可以看出,在样本期内,在当前金融发展规模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表8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分层影响(门限变量:金融发展规模)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面板门限模型与面板门限分位数回归的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门限效应和分层影响。研究发现:
(1) 受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和金融发展规模的影响,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存在门限效应。当以金融结构自身为门限变量时,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间存在先正后负的单一门限,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间则存在双重门限效应。
(2) 金融发展规模的异质性使得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存在单一门限效应,随着金融发展规模的提高,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下降。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在当前金融规模水平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仍然是与中国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金融制度安排。
(3) 基于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的检验结果发现,金融结构在每个分位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的提高,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匹配程度亦不断提高。金融结构在低、中分位点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受资源禀赋的限制,在高分位点处,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只有当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门限值时,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4) 当金融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水平时,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才会显现。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和高级化程度加深,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也不断提高。
总体而言,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迁具有非线性影响,具体呈现出门限、分层和时变多重特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仅需要关注金融发展规模,同时还要注重提升金融发展质量,跟踪生产要素相对成本的变化,协调和促进产业格局的优化,更大程度地提高各要素的产出效率,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二)政策启示
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稳步推进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消除传统金融体系的体制壁垒,使之与产业结构协调匹配,相互促进。在当前金融发展规模水平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是最优金融制度安排,但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金融结构的市场化能够有效整合利用分散资金、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降低监督成本,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很好的融资环境,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提供契机。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揠苗助长”最终会产生金融抑制现象,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阶段应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逐步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提高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二,降低金融资本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扩大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竞争压力加大,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使不同企业间产品的相对价格产生差异,促使金融结构从供给端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规模化的金融市场,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充足资金的同时形成的规模效应以及集聚效应,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三,积极引导资金流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集约化部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协调匹配关系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会带动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