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18F-FDG PET/CT表现

2021-07-27石丽红牛晓博王瑞华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右肾囊性肉瘤

石丽红,牛晓博,王瑞华,韩星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河南省分子影像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52)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primary renal synovial sarcoma, PRSS)为罕见软组织恶性肿瘤,针对其影像学、特别是18F-FDG PET/CT表现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PRSS的18F-FDG PET/CT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3例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经病理证实PRSS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2、51、37岁。其中病例1因“下腹坠痛5天”入院,CT提示左肾占位;病例2因“左髋部疼痛20余天”入院,MRI提示左侧股骨头及近端异常信号,考虑恶性;病例3因“无痛性肉眼血尿5月余,右侧腰痛1月余”入院,CT提示右肾占位。检查前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Biograph TruePoint 64(52环)PET/CT仪,18F-FDG放射化学纯度≥95%。经静脉注射18F-FDG 3.70~5.18 MBq/kg体质量,患者静卧60 min后行头部及体部PET/CT检查:头部扫描范围自颅顶至颏下, CT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80 mA,0.8 s/rot,PET扫描采用3D采集,单个床位,时间3 min;体部PET/CT扫描范围自颅底至大腿中上段,CT扫描管电压120 kV,自动调节管电流,0.8 s/rot,PET扫描采用3D采集,每个床位2.5 min。显像结束后根据CT图像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行迭代法重建,在Syngo工作站上将重建图像与CT图像进行融合[1]。

1.3 图像分析 由3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分析图像,观察病变大小、形态、密度、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及全身病灶分布情况,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决定。

2 结果

病例1见左肾下极6.5 cm×13.4 cm×8.3 cm密度不均实性软组织肿块,部分突出肾脏轮廓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病灶局部放射性浓聚,SUVmax约7.8(图1)。

图1 病例1,原发性左肾滑膜肉瘤 A.CT平扫图示左肾下极外向型生长为主的软组织肿块; B.PET/CT融合图像示肿块FDG摄取增高; C.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图示体部无明显肾外转移病灶

病例2表现为左肾上极3.2 cm×3.9 cm等密度实性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病灶局部见放射性浓聚,SUVmax约15.8;左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胸骨、肝顶部、腹膜后淋巴结、左侧股骨头及股骨颈均见放射性浓聚,考虑全身多发转移(图2)。

图2 病例2,原发性左肾滑膜肉瘤伴全身多发转移 A.平扫CT图示左肾软组织肿块; B、C.PET/CT融合图示左肾肿块(B)及左锁骨上区淋巴结(C,箭)FDG摄取增高; D.MIP图示胸骨、肝顶部、腹膜后淋巴结、左侧股骨头及股骨颈多发放射性浓聚

病例3见右肾7.5 cm×8.6 cm不规则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影,累及肾脏集合系统及皮质,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光滑,未见壁结节;放射性分布不均,SUVmax约3.9;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见软组织影,伴放射性浓聚,SUVmax约3.6,考虑肿瘤侵袭、转移(图3)。

图3 病例3,原发性右肾滑膜肉瘤伴下腔静脉转移 A.CT平扫图示右肾巨大软组织肿块; B~D.PET/CT融合图示肿块(B)、右肾静脉(C,箭)及下腔静脉内软组织影(D,箭)FDG摄取增高

3 讨论

滑膜肉瘤是以梭形细胞为主伴不同程度分化上皮细胞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5%~10%;组织起源尚不明确,好发于四肢大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少数可见于头颈部、前臂、胸腹壁、腹膜后、大腿及肺部、前列腺和骨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或肿块,伴疼痛、活动受限。PRSS罕见,患者多为20~50岁男性,以腰腹痛、腹部包块及无痛性肉眼血尿等为主要症状[2],可伴淋巴结肿大或累及周围组织、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及远处转移等[3]。

PRSS CT多表现为较大囊性或囊实性密度不均软组织肿块,边界较清晰,可见分隔、钙化及出血,囊壁多厚且光滑,壁结节少见;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和囊壁呈“快进慢出”持续强化,肿块内或周边可见纡曲增粗的血管[4]。陈维翠等[5]报道1例右肾PRSS影像学表现为无强化囊性肿块而误诊为肾囊肿,8个月后进展为囊实性肿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RSS。本组病例1、2增强CT均可见不均匀强化的实性肿块,病例3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光滑、未见壁结节,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针对PRSS的18F-FDG PET/CT文献报道极少,一般表现为肾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不同程度摄取增高、囊性部分摄取减低。CHANDRASEKARAN等[6]和KAWAHARA等[7]各报道1例PRSS,18F-FDG PET/CT均表现为肾脏肿块实性部分FDG摄取增高,SUVmax分别为7.8和9.2。本组3例肿块实性部分FDG摄取均增高,SUVmax分别为7.8、15.8、3.9,病例2增高尤为明显,且早期出现全身多发转移、并以转移灶对应症状为首发症状,可能与肿瘤细胞代谢程度有关;病例3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软组织影放射性浓聚,考虑肿瘤侵袭及转移。

PRSS应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肾细胞癌,CT多表现为密度不均肿块,边缘光滑,可伴出血、液化坏死及钙化而部分呈囊性,囊壁厚且有不规则壁结节,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强化,18F-FDG PET/CT显像常表现多样;②肾囊肿,CT多表现为低密度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囊壁无实性成分,增强后无强化,18F-FDG PET/CT可见边缘规则的圆形缺损;③肾母细胞瘤,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CT多表现为肾实质不规则肿块,多伴出血、坏死、囊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综上所述,PRSS18F-FDG PET/CT多表现为实性部分FDG摄取增高,缺乏特异性,但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分期、有无转移以及指导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右肾囊性肉瘤
右肾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合并透明细胞癌1例
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静脉处理方法比较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阿巴西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右肾动脉变异一例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