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肿瘤1例

2021-07-27张凌滔江梓杰史长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状位腱鞘肿物

张凌滔,江梓杰,史长征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630)

患者女,62岁,体检发现颈部肿物1月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颈部右后侧触及约3 cm×3 cm肿块,质硬,边界清晰;颈椎无畸形、压痛、叩击痛及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颈部MRI:寰枢椎右后侧3.9 cm×2.9 cm×2.9 cm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低信号(图1A),与周围肌肉组织边界尚清,内侧沿C2-C3棘突间隙向前生长,并累及寰枢椎水平硬脊膜外缘,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图1B),其内见片状无强化坏死区,邻近颈椎未见骨质破坏。颈部CT:示寰枢椎右后侧4.1 cm×2.6 cm×3.0 cm软组织肿块,边界尚清,平扫CT值约54 HU(图1C),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无强化区,周围骨质未见明确破坏。影像学诊断:颈部占位,考虑来源于肌腱或筋膜交界性肿瘤。行后侧入路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颈椎右侧金黄色软组织肿块,直径约4 cm,表面部分呈灰白色,质硬。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肿瘤呈片状生长,由卵圆形或圆形滑膜样单核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泡沫样细胞组成,伴含铁血黄素沉着,间质胶原化,并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68(多核巨细胞,+),S-100(-),CD1α(-),EMA(-),Des(-),CD34(-),SMA(-),Ki-67(约5%+)。病理诊断:(颈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肿瘤(diffuse-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 D-TGCT)。

图1 颈部D-TGCT A.矢状位T2WI; B.矢状位增强T1WI; C.矢状位CT; D.病理图(HE,×10) (箭示肿物)

讨论D-TGCT是起源于滑膜、腱鞘及关节的良性肿瘤,中轴骨罕见,可起自颈椎、胸椎和腰椎,多发生于附件周围,常累及周围骨皮质。病理学上D-TGCT常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生长,含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等成分。D-TGCT于MR 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信号多样,本例病理表现符合上述特征,但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鉴别诊断:①骨巨细胞瘤,以胸椎多见,典型者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常累及附件,与D-TGCT表现相似,发生部位有助于鉴别;②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为发生于深筋膜及腱膜的交界性肿瘤,T1WI常呈等或高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与D-TGCT相鉴别;③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脊柱附件区,瘤体内易发生钙化,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CT可见瘤内高密度影。D-TGCT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状位腱鞘肿物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薄层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MRI研究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磁共振常规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不足:与手术结果对比研究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