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续写杉木育种传奇
——记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郑仁华
2021-07-27刘建波
文/刘建波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局)
他是八闽楷模“洋林精神”第三代杉木育种团队福建领军人,有30年的党龄,他叫郑仁华。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2021年6月29日,他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带领科研团队率先开展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园技术研究与应用,建成全国第一个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杉木优良种质资源库,率先开展构建杉木第4代育种群体。他领衔的“福建杉木遗传育种与高效繁育创新团队”,于2020年8月入选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创新团队。他深度参与的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2020年8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八闽楷模”荣誉称号。
杉木育种一个周期要15—20年,只有在深山老林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要选择这么艰苦的行业?在他毕业的年代,大学生很吃香,找个轻松又赚钱的工作不是更好?“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接受寂寞清贫的挑战,无论多苦多累,都会勇往直前,扛起林业育种人应该承担的责任。”郑仁华博士平淡地自我介绍。
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社会比较浮躁的年代,工作之余,晚上出去放松放松,吃吃小吃、喝喝酒、唱唱歌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郑仁华的自律性很强,他几乎没有出去过,有时被邀请人逼得急了,就说自己还有个紧急材料要写,没时间。这也不算是借口,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曾多次走进他住的客房,电脑都是开着的,桌面上都是近期要写的材料,他总是将工作做在前头,利用别人休闲的时间争取工作上的主动。这样一位心无旁骛的科研人员,搞杉木育种是再合适不过了。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2002年,郑仁华博士与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联合参与“福建省杉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竞标并获得成功。作为杉木项目首席主持人,郑仁华博士牵头组建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1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生产和管理单位组成的福建省杉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组,开展了新一轮杉木育种研究与应用。他带领的团队,精诚协作、凝心聚力,常年深入林区第一线,在偏僻、条件艰苦的林场工区蹲点,与林场技术人员一道,刻苦攻关,共同研究。为此,曾连续10多年牺牲春节假期,在试验基地忙于开展杉木杂交制种工作,项目研究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什么非要在偏僻的大山里牺牲春节假期?找个其他时间不是更轻松,何苦这么累?“这是因为杉木开花结实一年只有一次,开花期多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此时恰逢春节,一旦错过这个最佳授粉期,一年就错过,所有工作都白干。”郑仁华博士说道。“郑老师跟普通工人一样总是一大早就上山开展试验,手把手地指导我们技术,无惧风雨,无惧劳累,无惧酸痛。”杉木育种科研团队成员苏顺德敬佩地介绍。
就是以这种坚韧执著的精神,郑仁华同志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带领科研团队默默奉献着,将一棵杉木做到底,持续接力书写着大山深处的育种传奇。
2004年以来,郑仁华博士等育种科研人员为光泽华桥国有林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尤溪国有林场和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等全省10多家单位的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种子园园址选择、规划设计、整地挖穴、砧木定植与管理、建园材料选择与配置、嫁接与抚育管理、辅助授粉与树体管理等等。在郑仁华博士等育种科研团队的努力下,福建省建成的6900多亩杉木第3代种子园均已投产,比其他省份领先5—10年。生产的良种得到林业生产单位及林农高度认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种子园的建园材料和技术也已在广西和江西等外省杉木产区推广应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福建全省杉木造林已经100%第3代良种化。郑仁华还带领团队开展杉木第3代生产核心群体选择,于2020年在将乐国有林场和沙县官庄林场建成全国首个杉木第3.5代种子园,将为社会提供更多质优的杉木良种,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郑仁华博士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他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始终不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创新引领作用。
2015年,他领衔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创建劳模工作室。工作室被福建省总工会命名为“福建省示范性劳模工作室”。2020年,劳模工作室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将乐国有林场、光泽华桥国有林场和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设立“全国先进工作者郑仁华示范性劳模工作室工作站”。4个工作站均以郑仁华领衔的福建省杉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组和郑仁华劳模工作室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建设集杉木科研、成果示范、转化推广、生产开发为一体的创新综合示范区,旨在提升当地林业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扎根林业科研推广一线、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技术人员,发扬、践行、辐射劳模精神。结合项目实施,他共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件,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5项,选育林木良种151个,完成17项获奖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