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钢长钢九号高炉低成本高效冶炼实践

2021-07-27王保国李迎辉

山西冶金 2021年3期
关键词:铁口炉顶首钢

王保国,曹 锋,李迎辉

(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山西 长治 046031)

DOI:10.16525/j.cnki.cn14-1167/t f.2021.03.84

收稿日期:2020-11-05

作者简介:王保国(1972—),男,毕业于太原冶金工业学校,工程师,现主要从事高炉冶炼技术工作。

首钢长钢九高炉于2019年4月大修后开始进入第二代炉役期。九高炉设有2个铁口、20个风口,铁口夹角80°,采用全覆盖镶砖薄壁炉衬、平坦化出铁场、嘉恒法炉渣处理、炉顶均压煤气回收等多项新技术,高炉开炉后炉况一直稳定顺行,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良好。进入2020年以后,九高炉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上下部调节、强化炉前出铁管理、开展小指标竞赛等措施,高炉实现了安全稳定运行,利用系数连续6个月稳定在3.4~3.5之间,取得了千级高炉利用系数行业排名前十、生铁成本一季度行业排名第三的优秀业绩。

1 技术经济指标

九号高炉从2019年4月大修开产至2020年5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表1 首钢长钢九号高炉技术经济指标

2 原燃料管理

2.1 持续推行“铁前一体化”配矿模式

为满足炼铁生产需要,采购中心与炼铁厂高效协同,快速决策、动态调整采购模式,生产组织上采取快进快出的“经营低库存模式”,从而达到原料采购、进厂、烧结配矿结构及高炉配料结构按节点一体化管控的目的。这样既降低了配料调整次数,又实现了成本最优化,为高炉长期稳定运行也奠定物质基础。2015年,首钢长钢公司推行“铁前一体化”后烧结配矿次数逐年减少,具体详见表2。

表2 首钢长钢烧结配矿次数情况

2.2 原燃料监督跟踪

2.2.1 强化槽下筛分工作

通过对槽下给料器的给料速度和上料能力进行测试,重新细化了槽下给料器的给料速度标准:改造后焦炭≤20 kg/s,烧结矿≤40 kg/s,球团矿≤30 kg/s,生矿≤30 kg/s。降低给料速度后,筛板上的料层厚度明显减薄、均匀,筛分效果明显变好,入炉料中≤5 mm,粉末降到5%以下。

2.2.2 强化原燃料仓位管理

为避免原燃料在运输和倒搬过程中进一步摔碎,导致粉末增加,九高炉作业区与原燃料供料单位沟通协调,增加看料次数,杜绝半仓以下放料。

2.2.3 强化涮仓制度

针对雨季、冬季,生矿潮湿粘结、粉末多、冻块等问题制定了定期用高温烧结矿进行涮仓制度。该项制度实施后,效果明显好转。

2.3 持续“铁焦一体化”管控

炼铁厂、焦化厂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实现“铁—焦”界面配煤结构优化、用煤计划、焦炭质量管理、生产组织运行等方面的全过程管控。

建立以生产厂长为群主的“铁焦一体化”燃料管理微信群,及时分析燃料配煤情况、质量、储量、倒料情况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随时制定应对措施,及时通知高炉动态,制定“攻守退”操作方针。

3 优化高炉上下部调节

随着高炉大修复产,设备、炉型、人员操作的不断磨合,高炉产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九高炉作业区不断优化下部风口配置以及上部装料制度,并调高高炉顶压。作业区充分发挥高炉风机能力,高炉下部风口由开炉的15 mm×Φ120 mm+5 mm×Φ115 mm,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3 mm×Φ120 mm+7 mm×Φ125 mm,既适应了高炉提高风量的需要,也满足了上下部操作制度匹配需要。逐步提高高炉顶压,将炉顶压力由大修前160 kPa逐步提高到现在的190 kPa左右,真正实现高顶压生产;逐步提高高炉风温,充分利用高炉大修后新增的一座顶燃式热风炉和板式换热器优势,进一步挖掘热风炉潜力,将高炉风温由过去1150℃升高到目前1190℃。

装料制度的优化。随着高炉大修后达产达效和冶炼强度的逐步提高,高炉装料逐步由“矿三环焦四环”向“矿四环焦五环”过渡。矿石、焦炭平台逐步拉宽,高炉煤气利用率逐步提高,高炉负荷由4.6逐步提升到4.95左右。高炉煤气分布更加稳定合理,呈典型的“边缘适当压制、中心窄而开放”型。

4 强化出铁管理

随着高炉进一步强化,高炉炉前渣铁能否及时排放已经成为高炉顺行和指标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九号高炉作业区在炼铁厂“一罐到底”出铁模式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制定了防止跑泥、防止浅铁口以及保证出铁速度和时间的一系列措施。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对炉前进行量化管理,对打泥量、铁口深度、出铁时间等数据详细记录。铁次控制在13~14次/日。铁口深度2400~2800 mm,出铁时间控制在60~100 min,保证出铁的均匀性,为保证高炉顺行,降低生铁成本提供保障。

5 积极开展小指标竞赛

实行“看板管理”指标上墙,搭建竞争平台。九高炉作业区以小指标竞赛活动为契机,以“河北新兴铸管”为标杆,组织职工在影响产量、质量、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关键工序、关键岗位上开展对标、找差、竞赛。成立了高炉利用系数3.5、风温1200℃、降低高炉非计划休风率、煤比140 kg/t多项攻关,使每位职工清楚自己的指标任务,为技术经济指标提升和高炉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6 结语

1)“七分原料,三分操作”的原燃料管理工作是高炉实现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强化原燃料管理是高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高度重视,持之以恒。

2)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是高炉稳定顺行的重要标志。不断优化高炉上下部调剂,是高炉操作者不断追求、摸索低成本、高效冶炼的重要内容。

3)强化高炉日常基础性管理工作。强化高炉炉前出铁管理、开展行业对标、实施影响高炉高效、稳定运行内外部因素的攻关,为高炉长周期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铁口炉顶首钢
国内某高炉炉顶系统设计特点
降低高炉铁口喷溅的工业实践
高炉炉顶降温打水系统设计探讨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高炉炉顶摇臂式料流调节阀的设计
3号炉铁口维护措施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高炉比肖夫煤气洗涤环缝控制炉顶压力的探究
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