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
——来自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21-07-27李争光李萍张沁玥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期限信用商业

李争光 李萍 张沁玥

一、引言

商业信用是日常赊销交易中供应方向购买方提供的一种短期融资,本质上是二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安排。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转轨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银行信贷条件的限制,使得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马黎珺等,2016)。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银行信贷以外一种重要渠道,由于其限制条件少,因而成为了我国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由此可见,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由于商业信用对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了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从国家文化(El Ghoul and Zheng,2016)、金融市场发展(Coulibaly et al.,2013;王彦超,2014;胡泽等,2013,2014)、货币政策(Dai and Yang,2015;袁卫秋和汪立静,2016)、银行信贷规模(Lin and Chou,2015;张杰等,2013)、公司特征(García-Teruel and Martínez-Solano,2010;王化成等,2016)、产品特征(Giannetti et al.,2011;吴育辉等,2017)、信托(Wu et al.,2014)、供应商—客户关系(Fabbri and Klapper,2016;马黎珺等,2016;李艳平,2017;孙兰兰等,2017)、存货种类(Bougheas et al.,2009;Mateut et al.,2015)、会计稳健性(Dai and Yang,2015)、监督成本(Jain,2001)、税收规避(付佳,2017)、可抵押资产(唐松等,2017)、信任程度(刘凤委等,2009;张勇,2013;孙兰兰等,2017)、公司市场地位(张新民等,2012;刘欢等,2015)、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王化成等,2016)、内部控制(郑军等,2013)、地理集聚(王永进和盛丹,2013)等视角考察了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但是现有文献尚未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重要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在内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带来收益。那么,供应商是否会根据客户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差异而做出不同的商业信用决策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供应商的赊销决策。

近年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全球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致力于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贯穿到公司业务的各个方面(Harjoto and Jo,2011;El Ghoul et al.,2011)。与此同时,我国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中央企业中近50家公司成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权小锋等,2015),越来越多的公司主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活动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充分披露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怎样的经济后果?这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内外文献已经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价值(Cheng et al.,2014; Flammer,2015;张兆国等,2013;于洪彦等,2015)、股权融资成本(El et al.,2011;黄建元和靳月,2016)、债务资本成本(Sharfman and Fernando,2008;Goss and Roberts,2011;王建玲等,2016)、资本配置效率(Bhandari and Javakhadze,2017;黄荷暑和周泽将,2017)、股价崩盘风险(Kim et al.,2014;权小锋等,2015)、高管变更(陈丽蓉等,2015)、盈余管理(冯丽艳等,2016;宋岩等,2017)、诉讼风险(冯丽艳等,2016;张俊瑞等,2017)、债券信用利差(周宏等,2016)等公司财务政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从商业信用视角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对于丰富和拓展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政策影响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大量的文献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但是鲜有文献从具体行业视角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本文认为虽然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普遍在提高,但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依然存在差异,为了避免行业干扰,首先要考虑缩小行业范围来研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选择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伴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日益融合,信息技术业企业对于生态环境、信息安全以及商业道德等方面更加关注,并承担了更多地对于供应商、消费者以及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然而,信息技术业企业积极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会得到其利益相关者(比如,供应商)的认可吗?这是一个尚未探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诱发本文检验信息业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之间关系的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分别从商业信用规模与商业信用期限视角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规模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致力于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主要向公司所在的社区、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

根据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与公司员工、供应商、消费者、银行、股东的良好关系,公司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能够被这些利益相关者识别,从而相应作出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决策(Fu et al.,2014; Tian et al., 2011)。大量的文献已经证实了这一观点,譬如:El Ghoul et al.(2011)以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得分越高,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越低。尤其是致力于改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环保政策、产品战略的企业,其股权融资成本较低。Sharfman and Fernando(2008)、Goss and Roberts(2011)、王建玲等(2016)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债务成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债务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Bhattacharya and Sen(2004)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行为的反应尤其敏感,从而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的商品表现出更加友好和忠诚的态度。上述研究表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被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予以识别,从而作出相应决策,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其会以较低的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资本成本获得股东的投资与银行的贷款;同时也会获得顾客的忠诚度。供应商作为公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债权人、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一样能够识别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从而根据不同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而对信用条件、商业信用规模等赊销政策作出决策,从理论上讲,公司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其融资成本得到了降低,顾客忠诚度得到了提高,未来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其能够从供应商处获得的商业信用规模越大。

根据信号理论,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对公司声誉具有正面影响效应(Park et al.,2014)。当公司积极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会对公司产生正面的评价。由于公司声誉是公共意见的一种反映,所以这种公共意见能够满足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释放了公司的业务行为能够与利益相关者的预期相一致,从而提高了公司声誉。公司声誉越高,公司的竞争优势越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越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越愿意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并给予公司相关优惠条件。Podolny(1993)、Roberts and Dowling(2002)研究发现,公司声誉与企业绩效正相关。Keh and Xie(2009)研究发现,公司声誉对消费者信任度具有正向影响。鉴于此,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公司声誉越好,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公司供应商愿意向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商业信用规模正相关。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期限

根据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点以及信号理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会得到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与识别,从而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就供应商而言,如果公司的社会责任水平越高,这就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声誉越强,供应商给予该公司的商业信用规模也就越大。公司赊购货物的短期商业信用规模越大,也表明其未来无法按时偿还赊购款项的流动性风险在增大,一般情况下,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越大,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为公司提供的融资期限越短。譬如:陈相如等(2012)以91只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从流动性风险视角考察了公司债券期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性风险越高,公司债券期限越短。鉴于此,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越高,公司获得短期商业信用规模越大;商业信用规模越大,公司流动性风险越大;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越大,供应商为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的期限则越短。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公司的商业信用期限越短。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度量企业社会责任。除了排污费及清理费以外,本文所需要的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排污费及清理费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进行手工搜集。本文的样本筛选过程如下:(1)剔除了数据缺失的样本值;(2)对主要连续变量在5%(95%)的分位数上进行了缩尾。经过上述筛选过程,本文共获得1085个公司—年度观测值。

(二)变量度量

本文主要从商业信用规模与商业信用期限视角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故本部分需要分别从商业信用规模与商业信用期限两个方面介绍商业信用的度量。

1.商业信用规模的度量。借鉴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张新民等(2012)、Dai and Yang(2015)、刘欢等(2015)的研究,本文采用如下公式(1)度量商业信用规模(TC):

2.商业信用期限的度量。借鉴马黎珺等(2016)的研究,本文采用应付账款周转率转为商业信用期限的代理变量,应付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商业信用期限越短,商业信用期限(PTO)的具体计算如公式(2)所示:

3.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借鉴沈洪涛等(2011)、陈丽蓉等(2015)的研究,本文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代理变量,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P)的具体计算如公式(3)所示:

4.其他控制变量。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张新民等,2012、Dai and Yang,2015;马黎珺等,2016),本文还对以下变量进行了控制: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公司盈利能力ROE、公司成长性GROWTH、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变量的具体定义详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定义表

(三)实证检验模型

1.借鉴马黎珺等(2016)、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张新民等(2012)、Dai and Yang(2015)的研究,本文采用如下模型(4)检验本文提出的H1:

其中,TC为商业信用规模,采用公式(1)计算得出;CSRP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采用公式(3)计算得出;SIZE为公司规模;LEV为财务杠杆;ROE为公司盈利能力;GROWTH为公司成长性;FIRST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年度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变量的具体定义详见表1。若β1显著为正,则表明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其获得的商业信用规模越大,H1得到验证。

2.借鉴马黎珺等(2016)、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张新民等(2012)、Dai and Yang(2015)的研究,采用如下的模型(5)检验本文提出的H2:

其中,PTO为商业信用期限,采用公式(2)计算得出;其余变量定义同模型(4)。若β1显著为正,则表明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其获得的商业信用期限越短,H2得到验证。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可以发现,商业信用规模TC的均值(中位数)为0.141(0.113),标准差为0.110 ,这与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商业信用期限PTO的均值(中位数)为8.288(4.884),这与马黎珺等(2016)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标准差为10.106 ,最小值为1.428,最大值为43.487,这表明商业信用期限在样本内具有较大差异。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P的均值(中位数)为1.160(1.013),这与陈丽蓉等(2015)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标准差为0.797,最小值为0.091,最大值为2.974,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在样本内具有较大差异。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中位数)为21.286(21.246),标准差为0.912,最小值为19.737 ,最大值为23.068,这表明公司规模在样本内具有较大差异。财务杠杆LEV的均值(中位数)为0.325(0.309),标准差为0.182 ,这表明财务杠杆在样本内不具有较大差异。公司盈利能力ROE的均值(中位数)为0.087(0.084),标准差为0.072,这表明盈利能力在样本内不具有较大差异。公司成长性GROWTH的均值(中位数)为0.639(0.467),标准差为0.691,最小值为-0.214,最大值为2.392, 这表明公司成长性在样本内具有较大差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的均值(中位数)为0.291(0.269 ),标准差为0.125 ,最小值为0.117,最大值为0.558, 这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样本内具有较大差异。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从表中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P与商业信用规模TC之间的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显著(显著) 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公司的商业信用规模越大,单变量检验已经验证了H1。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P与商业信用期限PTO之间的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显著(显著) 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公司的商业信用期限越短,单变量检验已经验证了H2。自变量与其他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下,这表明自变量与其他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为了控制影响商业信用规模、商业信用期限的其他因素,下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表3 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

(三)多元回归结果

表4报告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规模、商业信用期限的多元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报告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规模的多元回归结果,第(2)列报告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期限的多元回归结果。

表4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规模、商业信用期限

从表4的第(1)列中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P与商业信用规模TC之间正相关(β1=0.007,t=1.86),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规模越大,从而H1得到验证。就控制变量而言,财务杠杆LEV与商业信用规模TC之间正相关(β3=0.388,t=25.2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规模越大;公司盈利能力ROE与商业信用规模TC之间正相关(β4=0.141,t=3.3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规模越大;公司成长性GROWTH与商业信用规模TC之间正相关(β5=0.007,t=1.93),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的成长性越好,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规模越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与商业信用规模TC之间正相关(β6=0.115,t=5.59),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规模越大;公司规模SIZE与商业信用规模TC之间正相关,但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与马黎珺等(2016)得出的研究结论一致。

从表4的第(2)列中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P与商业信用期限PTO之间正相关(β1=2.561,t=5.9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的期限越短,从而H2得到验证。就控制变量而言,财务杠杆LEV与商业信用期限PTO之间负相关(β3=-9.102,t=-5.2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期限越长;公司成长性GROWTH与商业信用期限PTO之间负相关(β5=-1.295,t=-3.0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的成长性越好,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期限越长。这些研究结论与马黎珺等(2016)得出的研究结论一致。公司规模SIZE与商业信用期限PTO之间负相关(β2=-3.082,t=-8.2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公司规模越大,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期限越长;公司盈利能力ROE与商业信用期限PTO之间负相关(β4=-7.697,t=-1.65),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期限越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与商业信用期限PTO之间负相关(β6=-4.982,t=-2.1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期限越长。

五、稳健性检验

1.关于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规模越大、商业信用期限越短,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公司获得了较多的商业信用,而需要相应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即可能存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为了解决这一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法:(1)借鉴El Ghoul et al.(2011)的研究,利用两阶段回归法将上期盈余是否亏损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变量,对本文的H1、H2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研究结论没有发生本质变化。(2)采用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变量的一阶滞后值对模型(4)(5)进行回归,对本文的H1、H2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研究结论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表5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规模、商业信用期限(工具变量)

表6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规模、商业信用期限(企业社会责任一阶滞后)

2.借鉴马黎珺等(2016)的研究,采用应付款项周转天数PTOD作为商业信用期限的代理变量,对本文的H2进行稳健性检验。应付款项周转天数越长,表明商业信用期限越长。应付款项周转天数PTOD的计算如公式(6)所示。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研究结论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表7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期限(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作为商业信用期限代理变量)

借鉴马黎珺等(2016)的研究,采用商业信用规模TC、商业信用期限PTO、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P的变化值替换模型(4)、模型(5)中的TC、PTO、CSRP,对本文的H1、H2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研究结论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表8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规模、商业信用期限(因变量、自变量的变动值)

六、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分别从商业信用规模与商业信用期限视角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规模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却对商业信用期限产生了负向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本文从商业信用这一新视角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2)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考察了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丰富和拓展了商业信用影响因素领域的文献。(3)本文以我国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效应,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公司管理层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政策效应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公司管理层如何扩大商业信用的规模,缓解公司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信息技术业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呈现正相关关系的研究结论也能够促使这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价值观中。

猜你喜欢

期限信用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中国,快步进入信用社会
本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是否应支付双倍工资?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论劳动合同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