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魅力
2021-07-27赵红桃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把教育目标作为实施教育的主要任务,忽视了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儿童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但它会影响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环境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信心。通过积极的语言、有趣的教学行为和活动,幼儿逐渐形成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品质。
二、微笑的感染,使学生虚心地接受批评
我们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幼儿亦如此。批评是一种旨在刺激学生心灵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批评应该像春风一样,永远温暖。
教师应该诚实,宽容和尊重他人,作为孩子的朋友,我们要信任和爱学生。幼儿通过说出自己的秘密来信任老师,并真诚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指导。批评是关心和鼓励基础上的理解、信任、尊重,是自己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学生微笑着接受批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微笑唤醒爱心
有位老师说:“教育艺术不是教知识,而是刺激知识来唤醒。”在教学“续讲故事”时,一位学生讲:“小松鼠急急忙忙跑来说:‘小白兔,后面有只大老虎,我们快逃命吧!然后商量如何打死老虎,为森林除害。”这个时候教师如果露出惊讶的微笑,孩子们一见到我脸上的笑容,就心有灵犀一点通,激发了幼儿的发言动机。比如,孩子们会说:“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微笑对待每个人,小白兔和小松鼠怎么可以伤害老虎呢?它可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这时,教师微笑着反问:“不打死老虎,老虎可能会吃掉小动物呀!”这时候,就会激发幼儿的讨论动机,在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如可以对幼儿简单地夸奖:“你瞧,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小小年纪就懂得为别人着想,真不简单!”。
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
针对3~6岁的幼儿而言,不同个体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使双方在情感与认识上达成一致,以引导幼儿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对于幼儿的课堂表现,教师应给予适度的赞扬和肯定,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既想表现自己,又想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因此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欣赏、赞扬以及认可的态度,使幼儿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能量与位置,积极投入学习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学习的积极。习惯严厉批评、责骂的教师不仅容易引起幼儿反感与害怕的情绪,还会使幼儿在有需要、有意见的时候不敢表达,从而降低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利于幼儿未来成长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热情,既要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吸引幼儿,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诉说、意见与想法,以激励其与教师沟通的欲望,通过点头、微笑、询问、鼓励等语言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师的每一句夸奖,每一个轻轻地微笑,都能使幼儿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内向、胆怯,尤其是平时较少得到成人关心的幼儿,爱抚就显得更为重要。孩子是干涸田野上的小芽,老师的心是泥土,而微笑却是久旱的甘霖。所以,我在幼儿教学中,既用爱心,又用微笑关注每一个幼儿,让微笑的阳光洒满每个幼儿的心灵,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因而在教学工作中我感觉很轻松,让幼儿也能在愉快、和谐、热烈的气氛中学习、玩耍、进步。
五、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儿童的教育从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开始,如教导儿童正确使用餐具、不吃饭、平时注意卫生等。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老师和家长应该有耐心,不要惩罚和威胁幼儿。成年人不应该抓住幼儿的缺点,不停地责骂他,应该鼓励和表扬幼儿的小成就,并指导他们如何学习和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養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郭铁成,陈慧.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8).
[2]杨震.益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作者简介:赵红桃(1980—),女,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职称:中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