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1-07-27史兴华
史兴华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学前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所以深入探究学前教育管理模式非常有必要。因此,教师要对现有的、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给幼儿提供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幼儿在这个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生存知识,在这个环境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一、创新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发育还没有成熟,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因为幼儿年龄较小,所以幼儿的各项能力还处于潜藏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和创造力都是其他年龄段无法相比较的。所以,幼儿园和家长必须相互配合,帮助幼儿形成全面的认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在此过程中,创新管理模式还可以帮助幼儿认清自我,让幼儿能够产生自我意识,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体现自己的性格,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让幼儿明辨是非,在接触不同的事物时能有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应对,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根据幼儿的特点制订相关的管理计划
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每一个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一部分幼儿接受能力非常强,而且适应能力也很强,能很快地适应园所生活,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但是另一部分幼儿可能反应比较慢,而且不能独立处理事情,比较依赖教师和家长。对于不同的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要以幼儿的特点为出发点,制订相应的管理计划。为每一个幼儿量身打造一个合适的方案,给每一个幼儿设计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为每一个幼儿的个性不同,这就导致每一个幼儿适用的方法也不同。对每一个幼儿,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让幼儿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在进行活动时,可以按照幼儿的年龄或者性格特征进行分组,让同样水平的幼儿处于一个组内,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创新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
创新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教学活动,要利用多种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一些简单的活动中,幼儿大部分能够达到目标,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中规中矩地完成任务,而是要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各项能力,培养各种品格,形成自我认知,在活动时有自我想法。所以,如果完成一个活动时,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完成得很好,那么教师就需要进行反思,重新对这个活动进行改进。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动力。教师要多了解一些活动形式,不只是简单地进行游戏,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各种绘本,通过绘本了解未知的世界,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真实地感受不同的场景,并在这些不同的场景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各方协调配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只有家长和教师达到协调,互相配合才能够形成最大的合力推动幼儿健康成长。最了解幼儿的莫过于父母。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教师和幼儿之外,还有家长。所以,在设置管理模式时需要和家长一起商议,幼儿园需要让家长从自己孩子的特点出发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幼儿的记忆力比较差,很多知识在幼儿园里掌握了,但是回到家之后不久就会忘记,所以就需要家长帮助幼儿进行巩固,让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进行练习,增强幼儿对各种知识的记忆。教师帮助幼儿养成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回家后也需要家长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和家長共同发力,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长久努力,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是整个教育行业管理的起点,肩负着对幼儿思想进行启蒙的重任,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曹鹏.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和创新[A].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6.
[2]孙锦萍.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J].宁夏教育,2019(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