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7-27高天举
摘 要:从当前中学德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阶段的德育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从中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探讨,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德育;现状;对策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当前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够发挥德育的价值,更好地引领学生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一、中学阶段德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缺乏重视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加之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惑。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認知程度不高,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形式化严重,德育的空间不断缩小,针对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缺乏量化考评标准。
(二)缺乏完善的德育体系
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依然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体系,借助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生态,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以及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德育与学生的课程相结合。德育课程的割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样的德育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二、中学德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只有从思想和观念上引发对德育的重视才能在德育工作中不断转变传统的德育理念,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使德育更加适应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具体来说,学校在营造德育氛围时,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如在校园文化长廊上张贴德育故事,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主题活动,以德育为主题引导教师参与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探讨德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德育的新方法和新观念,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接下来的德育工作中不断抓好德育的落实,通过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
正如上面所说,中学阶段落实德育应当依托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才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统一,从而更好地与德育指导自身的行为。这要求各科教师之间加强教学研讨,探讨如何将德育元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何将德育与相应课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德育与课程教育的整合形成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这样既能够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载体作用,也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全新的切入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构建“课程德育”体系,抓住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融合相应的德育教学资源,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在热烈的氛围中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德育实践教育
中学阶段加强德育应当立足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以良好的德育品质指导自身的行为。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依托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德育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以良好的德育品质促进自身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互动,构建起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既能够通过学校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德育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既影响了德育的落实,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应当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同时加强德育实践教学,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模式,通过这些策略的多管齐下才能不断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萨比尔·瓦斯里.浅议当代中学生德育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2016(6).
[2]刘豫.现今中学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社会科学,2018(4):87.
作者简介:高天举(1985—),汉族,甘肃榆中人,本科,一级教师,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