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优化策略初探

2021-07-27吴玲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吴玲

摘 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快乐、有趣、自信地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學生从小就接触汉语,各种绘本对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起到启蒙作用,所以,学生接触到专业的语文知识之后,容易对其失去兴趣,不愿写字,不愿读文章,这时候老师要尽量避免枯燥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对语文知识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一、重视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优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思维的培养,尤其要明确语文思维训练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往片面的讲解模式,增加思维和探究环节,融入语文思维的培养。其次,优化教材设计。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多教师的教育内容比较单薄,仅限于教材,这会限制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语文课堂。例如,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授课时,可以增加课外读物,如在《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的讲解中,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小萝卜头的课外读物,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将学生收集到的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首先,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其次,在向学生提问时,问题的难度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知识水平,因为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拥有的知识也较少,如果教师的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问就失效了,学生也没有进行实践思考。最后,教师需要使问题的格式多样化。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语文问题列表或通过特定的实验现象来呈现。通过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主动思考,以此来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起来。例如,在《新年礼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你最想送给谁新年礼物?”在学生回答出问题以后,教师可以继续问:“你最想送给他什么礼物呢?”学生会思考自己最想送的礼物是什么,最后教师问:“你为什么想送这个礼物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选礼物的意义。

三、借助教具,生动教学

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学习,由于思维不成熟,思考问题的差距还很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面临很多问题。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仍然很难集中注意力,只专注于感兴趣的领域。普通学生的兴趣水平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和引导他们,如果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引用实物作为道具,在每节课堂教学中通过道具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如运用录像机、卡片或活动挂图这些视听设备让教师的描述和操作更加直观、准确、生动,学生就能通过实物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

四、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老师和学生拥有平等的沟通交流机会。由于语文知识丰富多样,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好奇心会引导学生思考,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多提问题的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训练可以从语文课堂中的每一刻开始。

总而言之,在进行语文授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语言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持续兴趣,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小学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家庭因素在小学生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内外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果。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果,除了优化课堂教学外,还需要与学生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赵彩峰.对小学兴趣教学的研究[J].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3(5):87.

[2]方新会.论提升小学兴趣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9):2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