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培养留守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
2021-07-27尚金瑜
尚金瑜
好习惯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部分留守幼儿因其父母常年在外,吃、喝、住、行全是祖(外)父母照顾。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留守幼儿形成了不健康的卫生习惯。本文在分析留守幼儿卫生习惯现状的基础上,旨在探寻如何培养留守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留守幼儿不良卫生习惯的表现
(一)缺少卫生意识
留守幼儿大多由祖(外)父母照顾。但由于其对幼儿的过分溺爱,再加上精力有限,在培养幼儿卫生意识方面不够重视。
(二)穿戴不整洁
留守幼儿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的照顾责任、学习上的培育责任全落在了家中老人的肩膀上。老人的观念大都是“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在孩子的穿戴上没有过多的讲究。因而很多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穿戴不整洁成了留守幼儿的外在表现。
(三)清洗不及时
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老人要忙着家里家外的各种琐事,对孩子的卫生无暇过问,加上条件限制,很多孩子没有办法洗澡,老人也没有意识去为他们洗澡,指甲也很长时间没修剪,整个人看起来很不整洁,给人一种乱糟糟的印象。
(四)随手扔垃圾
因为平时生活中缺少相关方面的引导,部分幼儿存在随手扔垃圾的不良习惯。
二、培養留守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提高留守幼儿的卫生意识
意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在人的行为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意识引导良好的行为,故此,良好的卫生意识就会产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卫生行为。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留守儿童的卫生意识。比如,既要重视幼儿饭前洗手,又不能忘记提醒其饭后洗手。再比如,孩子回家后及时换衣服,不能穿着校服就随便躺在床上。家长从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
(二)给留守幼儿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在班集体中,应该制定相应的卫生制度,切实给留守幼儿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明确规定班级及个人卫生方面的具体要求,懂得不良的卫生习惯带来的严重危害,让他们意识到健康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班级卫生制度来约束幼儿,让他们在制度的约束中能够从心底重视卫生健康这件事,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逐渐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育幼儿要爱护校园环境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要随手扔进垃圾桶,在校园卫生维护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在班集体当中,应该整理好自己的课桌椅,共同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进而更加投入地学习。经过教师的讲解,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不明白良好的卫生习惯到底是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措施来鼓励这些儿童每一天的表现,比如,孩子们将垃圾主动捡起来并及时扔进了垃圾桶,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来强化他们的正确卫生行为,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是被教师肯定了和表扬了的,这样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他们也会继续这样做。
三、强化措施,确保幼儿每天保持正确的卫生行为
日常施教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强化措施,一视同仁,让每位幼儿每天都保持正确的卫生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做到勤剪指甲,勤洗脸、刷牙,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形成“以讲卫生为荣”的意识,教师应该安排相应的检查人员,每日检查学生的卫生情况,并开展评比活动,让这些幼儿在班集体的制约中经常清洁自己。教师还应该将不良卫生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图片的形式置于班级固定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不良卫生行为和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
总之,作为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幼儿园老师不管在教育中,还是管理中,都要重视留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管理手段来提升施教质量,为留守幼儿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切实保障幼儿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绍薇,韩梅.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63,84.
[2]罗天学.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探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