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新生入园适应之主题活动设计策略

2021-07-27周唯玮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2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小班

周唯玮

摘 要:小班入园适应成了开学季的一大难题,家长对孩子恋恋不舍,老师对孩子手足无措,没有高效的办法帮助孩子冷静下来,因此教学活动难以开展。那么如何结合儿童的需要,以适宜的方式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呢?将从活动主题氛围的营造、玩教具的合理选择、小规模教学组织等方面展开话题,为小班入园适应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班;入园适应;主题活动

小班的主题活动设计以哪些方面为切入点才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呢?孩子的哭闹情绪源于和熟悉的环境分离、和熟悉的人际关系分离以及在幼儿园没有获得存在感,在这种状态下,不仅是孩子甚至成年人都会产生一种焦虑或恐慌的心理状态,因为缺失了安全感。基于这样的因果分析,我们不妨从孩子最熟悉的“家”和“我”为主题开展活动,以达到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目标要求。

一、班级氛围营造,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感

哭闹的孩子最常说的就是“我要回家”,可见“家”对于孩子来讲意味着舒心、安全。因为家里有孩子最熟悉的物品、人,家就是孩子的情感寄托之所。基于幼儿的心理需求,班级的环境创设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和需要,让孩子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熟悉感,让每个儿童都能找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获得心理安慰。因此在幼儿入园之前的《新生调查问卷》中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创设,孩子最喜欢的家庭一角、依恋物等,以此为班级的布置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自主的学习氛围创设。班级主题墙饰和区角环境的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此在环境中体现出“亲切、熟悉、自主”的特点。如幼儿和家人的照片集可以作为主题墙饰的一部分,贴在幼儿可以自主取放的位置,用于师幼、幼幼间分享“家人和我”的故事。

创设温馨的生活环境。新生入园最难适应的方面有:(1)不会自主如厕。(2)不会自主就餐。(3)不愿意在园睡觉。(4)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于是老师们花很多精力告诉孩子怎样上厕所、怎样提裤子,以及反反复复给孩子安排位置。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全部心思都在想着什么时候回家,即使老师不停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也只是收效甚微。老师不妨以“孩子,你慢慢来”的心态与孩子相处。

二、选择适宜的玩教具,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开学之初,老师会根据教学计划准备各种各样的教玩具,可是新生入园后却发现孩子们对这些不屑一顾,只能靠老师扯着嗓子喊话吸引幼儿,导致活动开展的质量不高。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玩教具吸引孩子眼球,让活动顺利开展呢?

以“家”为主题的玩教具选择。孩子们会不停地念叨家人的名字,与其让这样的声音擾乱了活动秩序,不如以此作为活动主题。如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分享每个孩子在家活动的片段,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抒发思念家的情感。也可以借此开展美术活动“画画家里的物品”、音乐活动“学一学家里的小动物”、健康活动“我来做做家务活”等等,从多领域的视角充分利用这一素材。

以“我”为主题的玩教具选择。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我”是其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自尊和自信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家知道“我”是谁?“你们”是谁?“我”在幼儿园可以做什么(权利),幼儿才会放下焦虑,逐步适应新生活。因此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里找到自己是入园适应的关键的措施。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开展以“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开展“介绍我的特殊物品”;音乐活动中开展“谁的步子大”,让幼儿在跨步子中感受空间方位感和身体机能。我们要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点,也了解同伴,以此重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三、小规模组织活动,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

刚入园的新生还没有了解集体活动常规,经常会出现擅自离开位置、自主说话等现象,因此以小组或个别交流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更容易组织。班级共有两名老师和一名保育员,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每组幼儿在不超过10人的情况下开展主题活动,可以分为教师开展的领域活动及游戏活动、保育员开展的生活活动,如保育员可以开展“找找我的小杯子”“我会做家务”“我和奶奶的小故事”等活动,既符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又能更快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需求。

让孩子轻松适应幼儿园生活更多需要从幼儿的心理需要入手,只有读懂孩子、满足孩子才能提供更加适宜的入园适应教育,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与家只有区别,没有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小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英]PennyTassoni.课程:扩展儿童的经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小班
谈小班幼儿入园难适应的应对策略
小班入园“慢”适应四式四法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