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深度学习的策略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实践探索
2021-07-27安爱弟
安爱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深度学习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可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困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策略;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运用因材施教策略培养学困生的数学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一些老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优等生身上,过度关注他们的学习。认为学困生教学费时、费力不出成绩,这其实是十分错误的认识。尤其随着生本理念的深入,尊重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新课标理念下,老师要关注学困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充分认知学困生现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尽量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运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给每位学困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数学学习方面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一节内容时涉及“时分秒”的认读,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认识到时间的差异,“时大于分,分大于秒”,从而更好地掌握时间的单位换算技巧,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我国载人航天卫星发射时的视频,其中有倒数发射的计时,让学生感受10秒时间,训练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感受到秒的实际含义。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困生的发散思维
学困生因为在学习上与许多学生不同步,落下许多知识,当其他学生学习时,他们一时也进入不了状态,觉得与课堂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老师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尤其要给学困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深度学习理念,以小组自主合作的形式,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引领他们去探究学习,走出数学学习的误区,寻找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老师也要让课堂充满知识和趣味,引导学困生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去,强化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困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对学困生而言,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就要求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周长”一节内容时,学困生一时对“周长”这个数学概念难以建立认知,这时老师可引导他们通过动手活动加深对“周长”这个数学概念的感知。老师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或者摸一摸事物周长的真实存在,如画出书的四边,摸摸课桌的四边,然后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的结果就是周长,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学困生真正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建立起了数学知识的框架。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内心深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樂趣。
三、分层设问激发学困生的思考意识
问题是激发探究的根源,数学问题是引导学困生思考的最佳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根据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学困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问题设置尽量要与学困生的能力相匹配,给他提供得到问题答案的思路和得到答案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促进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避免那些有高度和难度的问题,这会打击学困生思考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内涵,能够比较面积大小。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设计一些情境化问题,让学困生置身到生活情境中去思考物体的面积大小,从而感知到数学面积的概念内涵。老师给出具体的数据,让学困生比较面前的电子屏幕和黑板的大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结果,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下,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表面积的大小可谓一目了然。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生本意识,认知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组织好教学。尤其对于学困生,要尊重其主体性地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深度学习的理念,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献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郑毓信.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8(26):63-6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应用深度学习的策略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实证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