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校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1-07-27陶亚丽
陶亚丽
摘 要:学校在处理校园垃圾时,应该将其进行合理的分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垃圾的循环利用效益,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对中小学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对策探究
目前在校园垃圾处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需要针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进行调整,提高校园整体的环境质量水平。
一、固体废弃物的特征及危害性
固体废弃物一般是指丧失了利用价值而被人类丢弃的一类物品的总称,这其中包括固体物质、半固体物质以及放在容器中的气体废物。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不少固体废弃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質,随意丢弃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由于长期的堆积,形成的有害气体释放到空气中,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当前中小学垃圾处理的现状
中小学校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般源于食堂、实验楼以及学生日常的生活垃圾,一小部分来自学校绿化而产生的落叶、枯草等。学校的废弃物种类较复杂,不少学校没有较完善的回收体系。
(一)学校的行动力不够,学生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根据科学统计,在中小学的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废弃纸张的丢弃数量占据垃圾总量中一个较大的比例,可是对废弃纸张的回收利用率却远远不足。其次,学生还存在浪费食物的现象,对环境也造成了负担。一些学校在平时生活中缺乏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造成垃圾被胡乱丢弃,影响了校园的形象。
(二)垃圾处理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回收利用受到阻碍
中小学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实验教学,还有一部分源于生活垃圾,若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也会污染学校的环境。学校对垃圾进行处理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垃圾桶没有进行分类标注管理,使各种废弃物堆积,对后续的回收处理造成了麻烦。
(三)相关的处理机制较疏松,使实行过程较艰难
目前在中小学的废弃物处理问题上,存在一些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相关的管理部门便会出现较松散的状况。食堂的垃圾处理问题较多,一些员工缺乏职业素养,在清扫过程中胡乱应付,导致垃圾堆积,而其他位置产生的垃圾,如寝室、校园绿化等产生的垃圾,在处理时通常会进行混合收集,给分类处理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提高处理废弃物的可行建议
(一)对无害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
学校应该对垃圾桶进行明确标注,方便学生在丢垃圾时可以进行粗略的分类。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像废纸、金属易拉罐、塑料瓶等生活垃圾可以收集起来,进行回收利用。
(二)谨慎处理有害废弃物,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中小学中产生的有害固体废弃物大多源于教学实验,这些有害物质通常会通过各种形式对人体造成威胁。首先要充分了解废弃物的特性,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制作收集容器,避免造成废弃物外泄的危险。其次,对于一些可以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将其混合处理。不少实验的金属废弃物稍加处理之后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学校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处理。
(三)对垃圾桶进行合理的分配,减少资源的浪费
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地设计校园中垃圾桶的布局。学校应该对垃圾桶的功能进行明确的标注划分,让学生可以明确地将垃圾投入垃圾桶中,降低垃圾处理的工作量。
(四)提升整体的环保意识,完善垃圾处理制度
学校应加强在垃圾处理系统中的管理措施,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为了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环保知识大赛以及环保宣传座谈会、文明班级评选等活动。
(五)探索新型的处理策略,提升校园废弃物处理的技术
针对校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学校除了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之外,还可以探索新型的处理措施。比如,学校可以和外部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发展的关系,也可以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运输到特定企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变成艺术品或者其他用品进行展览、售卖。
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应该尽可能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中小学校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垃圾处理流程,使垃圾处理变成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增强环保意识,约束行为规范,为校园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文辉,王姗姗.关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9,155(6):54-55.
[2]冯霞.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95(10):54-56.
[3]钱超.关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与资源无害化再利用的探究[J].北方环境,2019,31(9):32-33.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校园固体废弃物及其回收处理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09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