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永远牵挂的地方

2021-07-26万瑛

中小学德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德昌教研员语文

万瑛

2020年9月25日,我们的名师领航班活动进入最后一站——四川大凉山德昌民族中学,这所学校百分之七十的学生是彝族孩子。

那天恰逢我五十岁生日,我想这个生日能毫无喧嚣地和德昌师生们在一起,真是上天赐予的极特殊的安排。我怀着美好的心情,倍加珍惜这一天的每一处遇见。

上午听课,新上任的语文教研员周瑾老师陪着我。她总是穿着红色的衣服,像一团火,紧紧地跟着我问这问那,眼里满含笑意。因为前几所学校的老师反映学生成绩不太好,所以这一次我比较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希望自己能有什么“招数”可以帮助他们。

我们随意地在一个初一年级班的过道放下凳子准备听课。学生还没上课,自由地进进出出。一个穿短袖的女孩吸引了我的目光。因为我穿了薄风衣还略感有些凉意,后悔早上没像那位孩子的同桌那样穿件薄棉衣出门。当地贫困生多,我想她家可能生活困难吧,于是动了攀谈的念头。

那孩子后脑勺对着我,整个人趴在课桌上。我以为她没听见我和她说的话,于是再问了一遍:“同学,你冷吗?”可是那孩子依旧一动不动。我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可她依然没动弹,看来她根本不想回头。这时她的同桌替她回答了我。我估计山区孩子怯生,不习惯和陌生人搭腔,也就作罢。

上课铃响了,我开始听课。刚才的一幕引起了我对这孩子的关注,我总想找个机会和她交流交流,但我的心却越来越沉重。老师的课越讲越深入,这孩子既不看书也不写字,整个人一动不动地趴在桌上,仿佛被粘住了一般。我不便去探头看这孩子的脸,只能猜测她估计是交流有什么障碍。我的心不由一阵阵地緊缩起来。

上课的是一位中年女老师,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她圆圆的脸,善良温和,讲话轻言细语,和课文的意境倒是很吻合。教师对课文钻研还不错,教学语言也规范,是个很典型很斯文的语文老师。教学有课件,问题也有层次,甚至还有小组讨论。当然,提问有些滞后,可能是课件中本身自带的,没在老师的教学环境中自然生成。小组讨论内容是找出最能表现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句子,从问题的思维深度来说可能讨论的价值不是太大。但是,当我关注学生的表现时,我看到很多小组根本没组织讨论,大部分学生表情木然;有个学生在教师讲析课文时,用圆珠笔机械地画着手指头;他们的朗读拖腔拉调,让人感觉语感不对。我的脑海里开始涌现出自己的学生的样子,想到我们的老师还常常抱怨学生基础不好,我对眼前的这位语文老师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描写母子深情的散文。因此我想,老师应该先弄清自己学生的情况:学生们日常是怎样的母子关系?他们是怎么与母亲沟通的?他们家里有多少孩子,又有多少孩子能有母亲在身边陪伴?他们有能力或者说习惯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吗?谁是倾听者和引导者?

下课了,语文老师紧张地走下讲台,希望我们提提意见。我想到这里教学的种种艰难,想到老师认真努力地执教过程,于是郑重地说:“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你对文本的把握很深入,钻研很透彻,你的板书很规范,给了学生很强的示范作用,我要向你致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女老师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她哽咽着说:“谢谢老师,我还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表扬。”我瞬间感受到她的教学现状和压力、教学的尽力与无力,于是我反复说你真的很棒。说着说着,我自己的泪水也一下子冲了出来——我想,她得有多么善良和宽容,她得有多么操劳和努力!这样想着,我的泪水已经止不住了,以至于只好赶紧跑出教室,以努力抑止住哭泣。

同为教师,我们都愿意教思维活跃、表达良好的学生,但现实和愿望总有距离,因此教师真正的负重在哪里?是面对智商情商都平平,而又没有什么见识的孩子,我们怎么努力钻研,怎么尽力地挖掘每一处细节,怎么讲究自己的教学语言,怎么规范自己的书写,不苟且一处,不怠慢一人。

直到今天,那个小姑娘依然是我的牵挂;那位女教师的课堂,依然保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常常想,教育,尤其是面对那些尚处弱势的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走进他们的心里,放低我们的身姿,用爱心和耐心温暖他们,在他们弱小而单薄的心里播撒希望的种子,洒满爱的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心灵都能开出花来,放出光来。这,或许才是教育的最大价值吧!

周老师后来说,你把我都哭懵了,其实她的课也有问题。我说:“这样的老师,不用批评。她知道问题在哪里,她自己知道努力!”我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也没顾得上周老师紧锁的眉头。

后来,我和周老师又去听了初三的一节议论文的阅读课。周老师说议论文不好上,我们又聊起了以文本为例,从文本特征入手设计教学重点的话题,但我并没有和她讲透议论文怎么上。在放学的路上,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绵延的群山,白云缭绕,空气仿佛洗过一般,我的心也像是被洗过了一遍。教书育人这么朴素的工作,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慢慢地进行着,不注意看都感觉不到,但它又是人类多么美好的一种努力呀。没有它,世界将荒芜一片,文明将中止脚步。

晚上回到宾馆,我想到周老师白天困惑的眼神,又给周老师分享了《学习强国》中《百篇京师好老师家书》中《亲爱的同事,请原谅我评课中犀利的言辞》一文。我想,作为一名教研员,犀利地看课评课固然重要,但怎么帮助教师成长更需要爱心和智慧。

几天后,周老师问我要了我俩在民族中学大门口的合影。她的手紧紧挽着我,我们的头几乎靠在一起,像亲姐妹一样。她穿着红衣服,笑靥如花。那张照片后来成为她的纪念文章《最美的遇见》中的插图,那篇文章后来被国培办和华南师大微信公众号转推。后来我通过她的朋友圈,知道了她是当地作家协会会员,才恍然明白过来——怪不得她的文字没有一丝装饰,如水清澈,明明亮亮地照出了大山的美丽和本色。当然文章美化了我,我只是一个“典型人物”。

“万老师,我要把您抓紧。”这是周老师在我们分别时说的话。我说:“如果我能有什么用的话,尽管抓!”我牢牢记住了她的话。直到今天,只要是她的短信,我一定会及时回复。

记得分别后的一天,她发信息问我:“您不批评人,不给人指出缺点,那您是如何帮助别人成长的?”我怪自己那天太感性,一哭让她不知该怎么评课了。看来这一问题害得她纠结了多日。她那火热的心再次打动了我,我回复了三点建议:一是分析文本给老师听,建议要有启发性和操作性;二是让老师写下详案,再做文字修改,面批面改效果最好;三是平时带着老师读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懂得了教育之道,教学创造才能产生。

次日,她发给我一首诗,应该是在教师节那天写的:今天是教师节/可上课铃声依然响起/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老师/教室里专注凝神的学生/是那世间最美的风景//今天是教师节/可上课铃声依然响起/不再站在神圣的讲台/没有台下专注思考的眼神/可是,上课铃声依然响起……

我想起来,她提到过自己9月份才由一线老师转为教研员,但她内心是不太情愿的。“万老师,我其实挺舍不得离开讲台的。我们这里之前都没有专职语文教研员,所以我到了发展中心后,没有可以沿用的东西,也没有制度支持,心里一直没有方向,空落落的。你们的到来,给了我方向和力量……”同时,她还发来了她拟写的教研计划和整个县的语文成绩分析,我于是和她一起研究如何成立中心组和语文基地的事,用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一些技巧”来鼓励她开展工作。

“万老师,今天下午有点忙没来得及看您对我的鼓励。这时慢慢读着,我的眼泪又来了。感谢您给我也给德昌语文老师们的帮助,感谢您在我人生的转折点及时出现,让我找到了方向。白天我的心情还是阴沉漂浮的,这时好像一下子放下了好多东西,一下子轻松亮堂了起来,我又找到了做教研员的理由了。万老师,您是我最遥远也是我最亲近的良师益友!”

读着周老师的话,我的眼泪又上来了。德昌离南昌近两千公里远,但它像云朵一样飘在我的梦里。那个穿短袖的女孩、那个流泪的同行,还有穿着红衣服的笑容灿烂的周老师,都让德昌这个美丽的彝族县城在我的生命中变得有故事、有温度。那里有我的眼泪,有我的知音,有我五十岁的天命之知。

离开德昌前夜,一位彝族老师唱了一首动人的敬酒歌欢送我们:“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但有相聚时。”我用手机录下了这隽永、浪漫的彝语唱段。直到今天,有时我还会不小心点触开视频,那深情的歌声就又把我带回德昌——那个充满牵挂的地方,让我的心又好像洗過一般干净透亮……

(作者单位: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江西南昌  330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德昌教研员语文
祖孙情
范德昌漫画
范德昌漫画二十四节气
漫画二十四节气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