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胜利”教学分析

2021-07-26王梦颖

中小学德育 2021年6期

王梦颖

摘    要

解放战争史是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的沃土。教学依托解放战争的史实,借助时间轴回顾百年抗争史,走进解放战争“现场”,探究叙说胜利的关键原因,带领学生感知党的初心,体悟党的先进性,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通过交流革命英雄故事,“现场”缅怀革命先烈,践行、深化爱国爱党情感。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党史教育;回望;爱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6-00-04

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指出,開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走向胜利”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四个话题,本课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解放的历程,可说是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的沃土。

通过前面“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知道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我们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对解放战争了解不多,甚至一片空白。许多教师会因此将教学重点落脚于解放战争的史实学习、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了解,片段式、点状的史实展示如浮光掠影,难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依托解放战争的史实,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初心,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和革命传统,从而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感,才是本课的核心所在。由此,我们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时间轴导入“回望”抗争史,初步感知党的初心

“历史不是单一的线性结构、本身隐含着多种结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会看到不同的结论。”[1]近代史跨越一百多年,解放战争历时三年多,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无论教师如何凝练呈现史实、故事、人物等,都是有限的、片面的,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认识。因此,历史主题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走进历史,初步了解和感受历史,从而为“回望”奠定基础。

在“走向胜利”一课教学前,结合“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和“四史教育”,我们征得家长支持,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观看了纪录片《国家记忆·解放战争》选集;之后,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人民英雄故事会”,请学生讲述英雄故事,了解英雄事迹,感悟革命精神。如此,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初步了解解放战争,避免“一片空白”地进入课堂。课堂伊始,借助时间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百年抗争史,走进解放战争。

教学片段一:时间轴排序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从1839年虎门销烟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一百多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蒙难史,也是中华儿女的奋起抗争史,留下了一个个难以磨灭的印记。(提前画好时间轴,请学生一起板贴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1839、1840、1860、1894、1900、1911、1912、1919、1921、1945,部分标题如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点落在“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板贴: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9月,历时14年艰难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我们终于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生(面带笑容):十分激动。

生:开心。

师:同学们,这些大事件背后,有一次次的割地赔款,是一场场猿惊鹤怨的战乱(课件呈现1840年至1945年期间战乱场景图片),虽然抗战取得了胜利,但此时留给中国百姓的又是怎样的家园呢?

生:此时的家园是残破不堪的。

生:落后的。

生:许多残砖破瓦。

师:是呀,此时社会穷困,人民疾苦。饱受战争苦难的人们此刻最渴望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什么?

生:最渴望国家能富强起来。

生:渴望国家统一。

生:渴望和平。

师:是的,我们都希望停止战火,都期盼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历史的车轮并不一定朝着我们期盼的方向发展。你们看——(课件播放:1946年6月,国民党统治集团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总攻,挑起全面内战。)此时,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国民党要挑起内战?

生:国民党为什么向解放区发动总攻?

生: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国共合作的嘛,为什么又打仗呢?

师:有相同疑问的同学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师:是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疑惑,历经一百多年的动荡,好不容易赶走了外国列强,为什么还会发生内战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看视频,来了解背后的原因。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使用时间轴,带领学生“回望”百年抗争史,帮助其梳理并激活已有的历史学习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其情感。回顾百年抗争史之艰辛,看到满目疮痍的中国,学生的悲悯之情及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油然而生,进而产生疑惑——我们都期盼和平,为什么还会发生内战?由此,自然走进解放战争。而对于国民党为什么要发动内战,学生表示不理解,有疑问,探究、解决这一困惑的过程正是学生初步感知共产党顺应民意、站在人民立场的初心的重要过程。

二、探究叙说胜利“关键”原因,深入体悟党的先进性

道德与法治历史主题教学,“需要寻求隐藏在历史知识中的道德价值,将历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桥梁,发挥其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体验和感悟”[2]。教材在相关链接着重介绍沂蒙精神,意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会支持中国共产党”,从而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和革命传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其指向的正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前述学生观看纪录片《国家记忆·解放战争》,以及对于国民党为什么要发动内战的疑问和探究,已经为接下来深入探究“胜利”作好了铺垫。由此,教学以胜利的原因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教学片段二:探究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师:国民党统治集团只想要一党专政独裁,不顾人民的愿望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了全面内战(呈现军事力量对比图)。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在初期军事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解放军走向胜利的?提供相关资料包,请学生探究后提取关键词,板贴后展开论证。

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图

军队人数/正规军人数 武器装备 统治地区

国民党 430万/200万 装备先进,49个师有美式装备。 统治着全国3/4的地区,控制着工业发达的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共产党 200万/120万 装备落后。

【学习活动一:引导史实叙说,体悟“人民支持”】

生:我们小组认为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从而走向了胜利(将关键词“人民支持”贴到黑板上)。

师:人民的支持体现在哪里,能举例说说吗?

生:有一个很有名的战役,叫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农民不顾危险推着小推车给他们送物资。

师:嗯,我们的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为什么陈毅元帅有这样的感叹呢?

生:因为陈毅元帅深刻感受到人民的支持有多么重要。

师:除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老百姓支持解放军的故事吗?

生:请大家看课本74页“相关链接”,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奉献一切可以拿得出的东西给解放军。这也是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故事,说明共产党得民心。

师:说得真好!国民党是当时的执政党,为什么老百姓们愿意支持共产党呢?

生:我认为人民不支持国民党而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一心为了老百姓考虑,而自私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利益,老百姓当然愿意支持为了他们而战的共产党。

师(小结):我们的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是这样一心为了老百姓,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要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除了人民的支持,还有什么原因呢?

【学习活动二:探究战争现场,感受“斗争精神”】

生:我们小组认为是因为他们智勇双全,从他们的战术——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就能看出来。(板贴关键词“智勇双全”)

师:是呀,智慧、勇敢缺一不可。你知道哪些故事能体现他们的智慧勇敢?

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师课件出示董存瑞事迹的文字及图片。

生:解放战争中,为了突破敌人的防线,董存瑞牺牲自己的生命炸毁了敌人的堡垒。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讲述南京解放前的渡江战役。让我们找一找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智慧、勇敢表现在哪里?

生:智慧表现在他们找到了敌人的薄弱点发起主攻。而勇敢表现在即使云梯一次次被打断,他们仍然一次次架起来再进攻。

师:到最后突击队只剩下了——

生(齐):十余人。

师:这段视频里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生:一次一次架设云梯一次次进攻。

师:永不言弃的精神打动你。

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小结):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补充板贴关键词“斗争精神”)

【学习活动三:走近人民军队,感悟“纪律严明”】

师:还有什么是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呢?

生:他们纪律严明。(板贴关键词“纪律严明”)他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师播放视频:一起来听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看到这样的军队来了,你会怎样想?

生:好好招待他们。

师:以具体行动来支持解放军。正是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使他们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为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纪律严明还有什么优势?

生:在打仗的时候不会乱。

生:在打仗的时候如果纪律不严明,就很容易被打败。

师:纪律严明,让我们的解放军战斗力——

生(齐):更强。

师:同学们,你们看,严明的纪律使共产党和解放军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表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为走向胜利提供了保障。(再次出示军事力量对比图)再来看这张图,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胜利靠的是,一起说——

生(齐):人民支持、智勇双全、纪律严明。

这一教学环节着重立足学生的历史学习经验,通自主学习和探究,表达或讲述史实中的关键事件、人物、故事等,从而体悟胜利的关键原因,即“人民支持”“斗争精神”“纪律严明”,深度领悟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通过探究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共产党的初心——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自然生发出爱党拥党的情感。正如习主席所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只有让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先进性,才能坚定对党的信仰和信念,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四史教育”的价值追求。

三、“现场”缅怀革命先烈,深化践行爱党爱国情感

解放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华民族百年来民族解放的梦想实现了,而伟大胜利的背后是无数人民英雄的牺牲和奉献。经过百年抗争史的“回望”和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探究,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以及探究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所作出的贡献,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和理解,而课前主题班会“人民英雄故事会”的自主讲述和课堂表达,自然激发了学生敬仰人民英雄的情感。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设置“现场”缅怀革命先烈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深化爱党爱国情怀。

师:此时,我们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轴板贴:1949、中華人民共和国建立),老百姓终于告别了烽火连天的日子。我们都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

生(齐):国庆节。

师:那你知道9月30日是什么日子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师:今天以后,相信你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课件出示)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什么把这一天设为中国烈士纪念日?

生:正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有了最终的胜利。

师:是呀,没有这些革命烈士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独立、民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来纪念这百年来不断抗争的英雄儿女。一起来听一听纪念碑上的碑文,你能想起哪些英雄的故事与精神?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交流英雄故事和精神,包括赵一曼、杨靖宇、李大钊、赵登禹等,引导学生总结体悟英雄的精神信念,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等。

本课教学时恰逢清明节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市民自发前往烈士陵园,纪念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新闻。引导学生思考: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什么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以此,引领学生的生活践行,用行动表达爱党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钱乘旦.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关于"历史"是什么[J].史学月刊,2013(7):6.

[2]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98.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