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网储能式有轨电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07-26杨颖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文/杨颖,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发明背景及思路
1881年,西门子发明了架空网有轨电车系统,钢轨作为负极,电子作为正极,电流从接触网通过受电工、钢轨回流。在100多年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城镇化对有轨电车对该方式提出质疑和挑战。主要问题是景观差、占地多;电能传输损耗大;再生能量利用率低;轨道杂散电流腐蚀。此外,电流从钢轨上流过,就算绝缘处理,下雨时也不可避免地流进土壤,对底下管线造成影响。
对此,创新提出了绿色节能和环境友好的间歇式供电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了一百多年来架空网受电的诸多问题,并且占地幅宽少0.5米,工程造价降低;建设工期缩短6个月以上;刹车时自动实现循环,无景观影响,无地下管网腐蚀;电能消耗少,无需电网维护。
发明点及相关技术内容
发明点一:发现了车载储能牵引控制方法和最优能量运行控制方法;实现了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0.85的业界最高指标,架空网受电模式利用率仅0~0.7,牵引电耗同比可降低30%以上,例如广州海珠有轨电车36米/368人使用电耗3度电/公里,约等于常规公交车12米/70人的油耗0.3L/公里;建立了全程无网储能式有轨电车标准体系,涵盖间歇式供电车辆,供电,运营,维护及关键部件的标准体系。
发明点二:发明了MW级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电源,核算日历寿命大于8.8万小时即可满足十年寿命要求;发明了全新的车载储能电源冷却方法;首创了实现全程无网运行。
发明点三:发明了十秒级快速充电智能控制方法;创新了超级电容主动均衡技术,停站十秒级快速完成补电;研制了业界最大功率充电装置、受电器及均衡装置,是全球最大均衡能力的30A均衡装置。
发明点四:发明了活性石墨稀/活性炭复合电极片制备技术;创新了动力型炭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制造工艺技术;首创了全球最大能量密度动力型炭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有别于蓄电池的纯物理储能器件,依靠多孔纳米活性炭材料的电荷吸附进行储能,具有高安全性、百万次循环寿命、超高功率、宽温区、零电压等特点。
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性对比
应用和经济社会效益
该项目国内应用在广州海珠有轨电车、淮安有轨电车、武汉大汉阳有轨电车、深圳龙华有轨电车等11个项目。据实践,车辆能耗低,较架空网同类产品低30%;环境友好,全线无网,无视觉污染、无杂散电流腐蚀,制动热排放少。在国外,应用在奥地利格拉兹超级电容无轨电车,此外还在油田机械储能系统、港机机械储能系统、超高功率冷发射储能系统。
无网储能式供电制式颠覆了传统架空网连续供电制式,引领了全球城轨新型供电技术的发展;研制出全球最高能量密度的动力型双电层超级电容,引领了储能行业产品和技术的发展;首创了自主知识产权、可全程无网运营的有轨电车,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坚实的技术和工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