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的效果分析

2021-07-26牟方俊杜泓宇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导联造影阳性率

牟方俊,杜泓宇(通讯作者)

(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该病主要为血管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病,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猝死[1]。目前,临床上诊断该病的方法较多,包括血液学检查、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2]。其中,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费用较高,操作技术较为复杂,患者依从性较低,而心电图由于能够对心电活动进行检测,发现ST-T段改变,且操作方便,因此,更受到医师及患者的欢迎[3]。因此,本文将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分析ST-T 段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左肩牵涉痛,听诊时心律不齐,判断可能存在冠状动脉病变,需要进一步确诊;(2)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检查及研究;(3)神志清楚,精神正常;(4)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心力衰竭患者等;(2)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电解质紊乱患者等。其中,男性45例,女性57例,年龄50~82岁,平均(64.92±6.2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使用仪器:ECG-1350P型号18导联心电图仪(上海光电公司),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在安静状态下扫描。所有检查均在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检测,至少测定2次,对ST-T段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心电图ST-T段阳性判断:于J点后80 ms处测量ST段改变情况,若ST段下斜型、水平型压低0.5 mm以上,或T波倒置2 mm以上,或胸前2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2 mm以上,或2个或以上肢体导联ST抬高1 mm以上,可判定为ST段改变。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使用仪器:Innova3100心血管专用数字减影造影机(美国通用公司),采取Seldinger法穿刺,穿刺位置为右侧股动脉或桡动脉,利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判断: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部位至少有1处狭窄超过1/2;单支病变:累及1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累及2支或以上冠状动脉。

1.3 评价标准

(1)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基准,分析ST-T段改变的诊断价值。(2)分析单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的ST-T段改变情况。(3)分析狭窄程度≤50%、>50%患者的ST-T段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82例,阴性20例,心电图诊断ST-T段阳性48例,ST-T段阴性54例。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心电图ST-T改变诊断敏感度为52.44%,特异度为75%,准确度为56.86%,阳性预测值为89.58%,阴性预测值为2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17、5.71、56.10、5.27、61.04,P<0.05),见表1。

表1 心电图ST-T改变诊断价值分析

2.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情况分析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单支病变40例,多支病变42例,分析心电图ST-T段改变情况,单支病变患者的ST-T段阳性率32.50%低于ST-T段阴性率67.50%,而多支病变患者的ST-T段阳性率71.43%高于ST-T段阴性率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0、15.43,P<0.05),见表2。

表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情况分析(例)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狭窄程度≤50%者45例,狭窄程度>50%者37例,分析心电图ST-T段改变情况,狭窄程度≤50%患者的ST-T 段阳性率35.56%低于ST-T段阴性率64.44%,而狭窄程度>50%患者的ST-T段阳性率72.97%高于ST-T 段阴性率27.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1、15.62,P<0.05),见表3。

表3 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情况分析(例)

3 讨论

心电图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常用方法,由于其快速无创、操作简单、经济性强,因此仍是心血管病最基本、开展最广泛的检查方法[4]。一般认为,心电图ST-T段改变对于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ST-T段改变不仅可能出现于冠心病患者,还可能出现于心肌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患者中,因此特异性不足[5]。同时,也有部分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可见ST-T段异常,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却无病理性改变[6]。因此,对于ST-T段改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尚存在一定争议。

在本次研究中,心电图ST-T改变诊断敏感度为52.44%,特异度为75%,准确度为56.86%,阳性预测值为89.58%,阴性预测值为2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患者的ST-T段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总体诊断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差距较大,但对于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患者,ST-T段阳性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准。正常情况下,ST-T段表现为等电位状态,而在心肌缺血情况下,其相应导联部位则会 出现异常ST-T段改变,甚至可能出现坏死型Q波。对于心内膜下缺血患者,可见ST段出现水平、下垂型下降,而心肌内部缺血患者的主要心电图特征为T波对称性倒置,若为全心肌缺血患者,则会出现明显的ST段抬高[7]。分析其原因,心肌缺血是导致ST-T改变的根本原因,在外层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后,可产生损伤电流,而电流的指向总是朝向电压低的方向,因此会指向心外膜面电极,从心电图上则会显示ST 段抬高。若为内层心肌损伤,则会产生指向心外膜面电极的损伤电流,从心电图上则会显示ST 段压低。以往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患者的ST-T段改变阳性率较高,有助于判断其病变支数以及狭窄程度,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8]。但应注意的是,常规心电图检查只能反映具体时点的心律改变,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极易出现漏诊,为提高检出率,本次研究主要于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检测,至少测定2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T-T段改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ST-T 段改变对冠心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多支病变、狭窄程度> 50%的患者,但无法替代冠状动脉造影。

猜你喜欢

导联造影阳性率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helium bubble at(110)twist grain boundaries in tungsten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