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

2021-07-26程永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肋骨预测值

程永芳

(盱眙县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 211700)

肋骨骨折多由挤压所致,骨折后患者多会出现反复呼吸运动、疼痛以及胸部畸形等症状,其严重程度与骨折分类存在密切关联。单肋骨骨折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多根骨折或多发性骨折极易导致患者并发气胸、肺不张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刺穿心肺等重要脏器,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多是采用经数字X线摄影(DR)的方式检查该病,但由于肋骨骨折部位较特殊,DR片无法完全显示出骨折形态,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2]。近几年,多层螺旋CT逐渐步入人们视野,该技术凭借其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三维重建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DR片常规CT的不足之处,避免误诊、漏诊等状况频发[3]。基于此,本文就DR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包括4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75岁,均值(45.95±5.36)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5例、高处跌落23例、外力致伤12例。纳入标准:①肋骨出现疼痛者;②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陈旧性肋骨骨折患者;②外伤史不明确者。

1.2 方法

DR检查:采用岛津800MA数字化X线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将电压调节至66 kV,电流调节至1.74 mAs,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疼痛位置让其采取合适的体位,标记患者的疼痛部位,曝光时告知患者屏气,随后检查其胸部正中心位、病变位置和肋骨切线位置,并投照标记点。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将电流设置为100 mAs,电压设置为120 kV,厚层为5 mm,螺距0.75。在患者平卧并屏气后,于锁骨开始逐渐扫描至髂骨翼上缘,扫描结束后将图像数据上传至工作站中对其进行重建,重建厚层为1.5 mm,间隔1 mm,通过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以及曲面重建法(curved planar reformat,CPR)完成三维重建,并将不必要的骨结构完全切除,以便获取多个方位的立体图像。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以及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并对VRT与CPR三维重建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χ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DR与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

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阳性共58例,阴性共12例;58例阳性患者中,共72处肋骨骨折,其中肋骨骨折共60处,肋软骨骨折12处。DR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真阳性为50例,真阴性为7例,漏诊8例,误诊5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真阳性为57例,真阴性为11例,漏诊1例,误诊1例。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DR检查而言,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及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DR与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n(%)]

2.2 对比DR与多层螺旋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以及误诊率

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预测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DR检查,漏诊率及误诊率明显低于DR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DR与多层螺旋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以及误诊率[n(%)]

2.3 VRT与CPR三维重建结果

相较于VRT技术而言,CPR技术在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检出率较高(P<0.05),见表3。

表3 VRT与CPR三维重建结果[n(%)]

3 讨论

以往临床多是采用DR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辐射小以及成像迅速等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肋骨骨折患者的胸廓骨径厚度较大,检查后极易出现重影,导致成像清晰度降低,极易造成误诊[4]。

近几年,多层螺旋CT因其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较于DR检查而言,多层螺旋CT具有独特的三维重建技术,可在检查后采用该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使患者的骨折情况能够直观、立体地呈现到阅片医师面前[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DR检查而言,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误诊率较低(P<0.05)。由此可见,对肋骨骨折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其阴性预测值较好,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多层螺旋CT的图像能够通过立体的方式多角度呈现,且该技术扫描速度较快,不易受到肺呼吸伪影的干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6]。此外,在扫描期间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患者因骨折疼痛移动而影响检查[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VRT技术而言,CPR技术在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检出率较高(P<0.05)。由此可见,利用CPR技术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肋骨骨折图像进行重建,可有效提高骨折的检出率。究其原因,CPR主要是沿着长轴重建图像,其图像中的肋骨中轴线可与建模曲线相互重叠,确保骨折缝隙和软组织缺损的情况能够贴线显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肋软骨骨折和软组织的成像清晰度,从而达到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目的[8-9]。

综上所述,对肋骨骨折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后,采用适宜的三维重建技术对检查图像进行重建,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肋骨预测值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一根肋骨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迷人肋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