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效能研究

2021-07-26韩忠杰肖园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颅脑组间检出率

韩忠杰,肖园园,刘 磊

(济南市济钢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0101)

颅脑损伤为临床发生率较多的病症之一,近年来受到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基数逐渐扩增。临床结合患者颅脑解剖部位,可划分为头皮损伤、脑损伤以及颅骨损伤,3者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存[1];以患者伤情程度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即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一般重度患者会得到高度关注并及时接受治疗,但有统计发现约有60%以上为轻度患者,此类患者普遍存在短暂晕厥昏迷史,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一些患者无需过多治疗即可康复,而若未及时治疗,患者存在较大的脑外伤综合征风险,进而致残、致死[2-3]。因此探讨诊断轻度颅脑损伤的诊断方案对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本次以我院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7例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病例,分别行CT、MRI与SWI检查,具体内容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9年7月—12月收治的37例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病例,37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为8岁,年龄最大的为73岁,均值(40.65±6.36)岁;入院评估GCS评分,其中有20例为13分,11例为14分,6例为15分;致伤原因为21例车祸,6例为坠击,5例为殴打,5例为其他;其中有20例存在晕厥昏迷史(昏迷组)、17例不存在晕厥昏迷史(未昏迷组);30例有轻度主观症状且持续时间不短于3 d(有症状组),7例不存在轻度主观症状(无症状组)。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者;②无或近存在轻度主观症状(头痛、头晕、恶心等),与轻度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相符者;③本人与家属对本研究知情授权者。

排除标准:①腔隙性脑梗死者;②非外伤性脑出血者;③动静脉畸形者;④脑白质变性者;④昏迷时间超过0.5 h者;⑤MRI检查不耐受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头部CT(西门子Force)检查,若患者存在明显症状,需对症治疗;入院12~24 h内患者接受MRI(飞利浦Achieva 1.5T)检查;3~7 d内接受SWI检查;最终由2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阅片,判断病灶并统计病灶数量(排除疑问病灶),以CT图像为参考排除气体、颅底伪影以及血管,若SWI显示低信号则表示颅内出血灶。

SWI检查方法如下:以磁共振仪自带扫描序列优化,TR设定为49 ms,TE设定为40 ms,FOV设定为230 mm×230 mm,矩阵设定为320 mm×320 mm,20°偏转角,宽带设定为80 MHz,左右编码方向,采集因子设定为2.0,层厚设定为2.0 mm,层间距设定为0,扫描56层,完成采集后上传至工作站通过数据叠加、高通滤波以及最小信号强度进行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并分析昏迷组与未昏迷组、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的CT、MRI与SWI检测结果,判断SWI在轻度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观察指标采集软件为SPSS 21.0,按采集形式分别以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率(%)进行表述,并由t值、χ2值进行验证,若所得结果显示P<0.05,表示对应数据组间有统计学性差异。

2 结果

2.1 昏迷组与未昏迷组检查结果对比

昏迷组患者的SWI检出率与CT、MRI的比较显著较高,组间可见统计学性差异(P<0.05);未昏迷组患者的SWI检出率显著高于CT、MRI的检出率,组间可见统计学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昏迷组与未昏迷组检查结果对比[n(%)]

2.2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检查结果对比

有症状组患者的SWI检出率显著高于CT、MRI的检出率,组间可见统计学性差异(P<0.05);无症状组患者的SWI检出率与CT的、MRI的比较显著较高,组间可见统计学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检查结果对比[n(%)]

3 讨论

轻度颅脑损伤属于一种普遍的脑外伤病症,占比超过62%。临床认为该病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出现单纯性脑震荡同时可能存在颅骨骨折情况,一些患者可能存在轻度自觉症状,即使有昏迷表现也不会超过30 min,对患者行脑脊液与神经系统检查,一般不存在异常表现,GCS评分区间为13~15分[4]。确诊为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普遍接受对症处理后可短时间康复,但一些短暂性昏迷或其他症状的患者,则可能长期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症状,引发脑外伤综合征,危害性较高,所以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5]。但由于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可见确切的神经系统体征,常规CT、MRI检查漏诊、误诊概率极大。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行SWI检查,可发现直径不足5 mm的病灶,进而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定性判断[6]。

本次为探讨SWI在轻度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我院在2019年7月—12月收治的37例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病例,并参考头部CT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昏迷组患者的SWI检出率为95.00%,未昏迷组患者的SWI检出率为76.47%,有症状组患者的SWI检出率为93.33%,无症状组患者的SWI检出率为71.43%,均显著高于CT、MRI检查(P<0.05)。原因分析,SWI属于新的对比增强技术,可对组织间磁敏感度差异性作出有效反映,借助3D梯度回波序列实现各个方向的流动补偿,经一次薄层采集便可以获得原始相位图、强度图,以低通滤波处理原始相位图所获取的图像、本身相减影可以帮助检查者明确因自敏感效应而出现的相关改变情况(相位图),通过相位图、强度图的数次乘积即可获取磁敏感影像,提高影像对比,帮助检查者明确患者脑内的微小病灶[7];此外,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行SWI检查,还能有效提高层面间、层面内的分辨力,确保影像中病灶有清晰的边界,且显示面积更大,所以相对比CT与MRI,更容易检测出引起局部磁场不均匀的病变,突出显示了微小出血灶,减少患者漏诊误诊概率,确保患者可以及时接受适宜的治疗,为其预后质量提供良好保障[8]。

综上所述,以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微小挫伤与血灶,相对比头部CT与MRI而言,可以保证检查结果更为全面、客观,有利于医生明确适宜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颅脑组间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