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CT增强自动触发技术与延迟时间经验值法对比

2021-07-26赵惠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优秀率经验值合格率

刘 乐,赵惠丽,陈 伟

(新沂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新沂 221400)

螺旋CT扫描速度快,后处理功能强大,是现阶段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特别是肝脏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抓住各个时相进行血管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与鉴别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目前,螺旋CT双期动脉容积扫描已经成为提高肝脏良恶性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以及小肝癌检出率的主要方法,如何有效将双期扫描落在肝动脉时间窗内,是检查操作的技术关键点[2]。文章现择取我院近年收治病例,探究自动触发技术与延迟时间经验值法用于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成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肝脏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检查前均明确指征,确认无禁忌证,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体重指数(BMI)≥30 kg/m2的肥胖患者以及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依从性差、无法自主配合的检查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80岁,平均(56.32±7.14)岁;门诊病例19例,住院病例11例;BMI 18.9~26.2 kg/m2,平均(24.02±0.93)kg/m2。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80岁,平均(56.69±7.25)岁;门诊病例18例,住院病例12例;BMI 18.7~26.6 kg/m2,平均(23.97±0.97)kg/m2。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肝脏CT增强扫描均使用GE Light Speed VCT 64排螺旋CT,并采用相同的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60 mA,层厚5 mm,螺距0.984,机架转速0.6s/圈,矩阵512×512。两组均常规检查前准备,上机后先对肝区(肝顶至肝底下2 cm)进行肝区常规平扫,再于肘静脉高压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75 mL,注射速率3.5 mL/s,再同速注射生理盐水30 mL,行CT增强扫描。

对照组CT增强扫描采用延迟时间经验值法,采取肝脏增强三期固定时间,动脉期30 s、门脉期60 s、延迟期120 s进行固定时间三期扫描。试验组CT增强扫描采用自动触发技术,以降主动脉为感兴趣区,CT值达到100 HU后延迟10 s自动启动动脉扫描,门脉期在动脉期后30 s自动扫描,延迟期在门脉期后60 s自动扫描。两组CT增强扫描获得影像均上传至工作站,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并请科室2名资深医师共同阅片。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观察两组动脉早期肝实质强化CT值以及腹腔干层面肝固有动脉与降主动脉CT值,评价图像质量。早期肝实质强化CT值取肝门层面方叶、右叶、左外叶三处平均CT值,肝固有动脉CT值取动脉近、中、远三段平均CT值。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标准参照文献拟定:①清晰显示3级以上肝动脉;②肝实质强化CT值<5 HU;③肝固有动脉CT值>80 HU。统计两组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符合率。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参照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①增强CT影像可清晰显示三级或更小的肝动脉分支—优秀;②增强CT影像可清晰显示第二级肝动脉分支—良好;③增强CT影像可显示第二级肝动脉分支但欠清晰,对临床观察判断有一定干扰—合格;④未第二级肝动脉分支显像不佳或完全未显示,无法观察和判断—不及格,统计两组优秀率与总合格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早期CT值比较

试验组动脉早期肝实质强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肝固有动脉、降主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试验组27例,符合率90.00%,对照组19例,优良率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7,P<0.05)。

表1 两组动脉早期CT值比较(± s,HU)

表1 两组动脉早期CT值比较(± s,HU)

?

2.2 两组CT增强影像质量评价

2.2.1 动脉期 试验组优秀16例,良好10例,合格3例,不合格1例,优秀率53.33%,合格率96.67%;对照组优秀7例,良好11例,合格6例,不合格6例,优秀率23.33%,合格率80.00%。两组图片质量优秀率与合格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5.711,χ2=4.043;P<0.05)。

2.2.2 门脉期 试验组优秀14例,良好9例,合格5例,不合格2例,优秀率46.67%,合格率93.33%;对照组优秀6例,良好13例,合格7例,不合格4例,优秀率20.00%,合格率86.67%。两组图片质量优秀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800,P<0.05),图片质量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41,P>0.05)。

2.2.3 延迟期 试验组优秀15例,良好11例,合格2例,不合格2例,优秀率50.00%,合格率93.33%;对照组优秀10例,良好10例,合格5例,不合格5例,优秀率33.33%,合格率83.33%,两组图片质量优秀率与合格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1.714,χ2=0.011;P<0.05)。

3 讨论

肝脏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直接影响着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获取优质图像是临床有效诊治肝脏疾病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影响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因素众多,其中肝动脉血管强化程度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血管强化程度与单位体积内造影剂含量呈正相关,造影剂的流速越快、浓度越高,血管强化越好,图像质量就越高[3]。因此,准确捕捉肝动脉血管强化程度明显的期相时间,是获取高质量CT增强扫描图像的关键。以往,临床捕捉CT增强扫描时机主要依靠技师个人主观经验,即采用延迟时间经验值法,此法由于技术误差等因素影响,常常难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4]。而自动触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追踪造影剂来自动激发扫描时机,在当血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会自动启动扫描,此法较延迟时间经验值法相比,精确度与准确性更高,因此可以强化动脉增强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图片质量,也有利于小病灶检出与疾病鉴别诊断[5]。本研究中,试验组基于自动触发技术行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优化的动脉早期成像符合率更高,动脉期与门脉期图像优秀率也更高,与文献报道结论相符[6],肯定了自动触发技术用于CT增强扫描中的技术优势。

综上,基于自动触发技术获取的肝脏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图像较采用延迟时间经验值法获取的图像质量更高,有助于提高图像鉴别力与疾病检出率,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优秀率经验值合格率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结合游戏活动打造园本建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军事体能现状分析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分子生物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人生优秀率
企业专业经验值结构化
关于高校学生成绩评分体制的思考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盛大网络试行游戏化办公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