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面部外伤整形美容患儿中的应用

2021-07-26牛书润裴鄂豫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6期
关键词:个体化外伤依从性

牛书润,白 婷,裴鄂豫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473000)

儿童具有好动、安全意识薄弱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极易造成伤害,面部位于机体上部,且完全暴露在外,是极易受到外力损伤的人体部位之一[1]。一旦面部出现外伤,将对患儿容貌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患儿生理、心理健康发育[2],严重的面部外伤可使患儿出现自卑、内向、交流障碍等不良心理,影响患儿的生活及学习[3]。另外,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除了内心恐惧之外,机体对疼痛敏感,严重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随着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外科系统,已有研究报道显示[4],运用整形美容修复技术可显著提升面部外伤患者伤口愈合质量,到达美容修复效果。但由于儿童心理较脆弱,受众多因素影响,治疗依从性较低,对整形美容效果造成一定影响[5];目前临床多套用儿科护理措施对面部外伤整形美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缺乏个体性,尚没有针对面部外伤儿童整形美容患儿的护理研究。本研究从患儿护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出发,根据患儿情况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面部外伤整形美容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3~12岁;②面部外伤但未伤及神经、骨骼、肌肉;③无其他合并伤;④未接受过整形美容手术;⑤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骨折患者;②合并内脏器官出血或全身感染;③需多次分期手术者;④患儿及家属不接受整形美容手术。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3岁5个月~12岁,平均(7.9±3.4)岁;受伤至就医时间0.5~15h,平均(6.1±4.5)h;受伤类型:擦伤12例,撕脱伤18例,跌倒14伤;烫伤11例,其他7例;受伤面积11%~29%,平均(18.7±3.6)%。观察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3岁~12岁,平均(8.1±3.2)岁;受伤至就医时间0.4~16h,平均(6.7±4.8)h;受伤类型:擦伤10例,撕脱伤19例,跌倒13伤;烫伤12例,其他8例;受伤面积10%~31%,平均(19.8±3.9)%。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就医时间、受伤类型、受伤面积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 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基础护理、术后生命体征观察、皮肤护理、创面护理、对患儿家属实施家庭护理要点指导等。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诱导 加强与患儿沟通,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提取影响患儿心理的重要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和患儿的年龄等认知能力开展针对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于内心恐惧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医院是最安全的地方;疼痛或担心影响容貌被嘲笑的患儿应告知其经过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消除疼痛,而且还能够使受伤部位快速愈合,不会出现瘢痕,不影响面部容貌,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嘲笑,从心理上使患儿感受到安全感,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接受度和信任感,利于后期各项医疗活动的开展。②健康宣教及术前准备,根据患儿的年龄、认知能力、对受伤事实的应激反应程度,采用不同的健康宣教方法,对于认知能力较强者,可给予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手册,同时指导患儿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对于认知能力较低者,则需要采用童趣化的语言进行口头宣教,使其理解宣教内容,术前准备也应借助童趣化技巧提升患儿配合度;对于应激反应强烈者,应多采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安抚患儿情绪,使其逐渐接受事实,帮助树立治疗信心。③术后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和观察方法,对于大面积撕脱伤患儿,应加强术后伤口渗血的观察,避免患者大哭、大笑、等大幅度面部表情,防止伤口张力升高,增加伤口裂开风险;对于自身皮瓣移植创面,应加强移植皮瓣的观察,保证皮瓣微循环的建立,促进皮瓣存活,同时注意保护供皮区创面的保护,预防感染发生。④根据患儿病情和饮食习惯指导术后科学饮食,年龄较小者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年龄大者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软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生硬、不易咀嚼的食物,避免增加患者疼痛感。

1.3 评价指标

采用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HAMA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HAMD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将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层次,研究者根据两组患儿的表现进行依从性评价。患儿能够完全依照要求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为完全依从;患儿选择性的部分听从医护人员要求,不能完全配合治疗及护理为部分依从;患儿完全不能听从医护人员指导,不能配合为不依从。患儿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组例×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前,两组患儿HAMA和HAMD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HAMA和HAMD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HAMA和HAMD量表得分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HAMA和HAMD量表得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面部外伤虽然是临床常见损伤类型,但对于儿童来说,面部外伤给机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与成年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儿童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性格等因素影响,对外伤所产生的疼痛、手术效果、病区环境、医疗操作产生的恐惧感等均明显高于成年人;甚至大多面部外伤患儿会以哭闹、躲避、抵触等方式去应对医疗活动[6],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不利于医疗活动的开展,甚至直接影响整形美容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对于儿童患者的交流沟通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有研究报道显示[7],通过童趣化诱导、针对性干预、特殊健康宣教方法等措施,均可有效提升患儿沟通效果,利于患儿护理措施的实施。可见,科学的沟通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儿童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儿对陌生环境和有创操作的恐惧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认知能力、心理状态、护理需求的面部外伤患儿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更有利于满足不同患儿护理需求,在充分评估患儿心理状态的前提下,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心理得到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不仅有利于稳定患儿情绪,而且有利于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接受度,进而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同理,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根据患儿认知能力和自身短板,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术前准备,从而达到提升宣教效果的目的,与徐雁[8]等研究结论一致。有研究显示[9],科学的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术后根据患儿病情以及不同创面护理要点,开展个体化病情观察和饮食指导,有效提高患儿机体能量摄取,为机体康复提供能量,同时避免对伤口的影响;不同创面的个体化护理,不仅能够促进创面愈合,避免并发症发生,同时对提升皮瓣存活,保证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下降,说明个体化护理对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武玉娟等[10]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面部外伤患儿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利于积极心理的建立,进而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有效保障整形美容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外伤依从性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1例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