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牙龈生物型对进行牙冠延长术治疗的患者牙周稳定性的影响

2021-07-26于青青杨惠茹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6期
关键词:牙冠牙周牙龈

何 芳,于青青,杨惠茹

(开封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河南 开封,475000)

牙体缺损主要是由于龋坏或牙齿遭受外界冲击损坏所致,是目前口腔科常见疾病,对患者的牙周健康及美观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牙冠延长术是目前临床常采用的修复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将一定量的牙槽骨和牙龈组织去除,使压槽嵴顶上增加更多的健康的牙体组织,从而减轻牙周炎症,为进一步恢复牙周生物学宽度、改善牙龈形态做好准备[1]。随着口腔治疗技术的逐渐提高以及临床对牙齿修复美学要求的增加,口腔医学治疗的目的不仅局限于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与恢复牙齿功能,牙龈生物型是与牙周软组织相关的一个较新的生物学指标,在口腔疾病治疗时,关注患者的牙龈生物型对治疗方案的拟定、预后的判定尤为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牙龈生物型对进行牙冠延长术治疗的患者牙周稳定性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0 月至2020年 10月在开封市口腔医院接受前牙牙冠延长术治疗的患者79例(患牙118颗)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 33例,年龄 19~58岁。纳入标准:参照《临床牙周病学》[3]进行临床诊断;具有冠延长术指征者;松动度≤Ⅰ°,附着龈宽度>4 mm;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畸形舌侧沟,牙根无隐裂,无根尖病变。排除标准:冠根比例失调;不能耐受牙周手术;服用可能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临床资料不全者。本研究中79例患者(患牙118颗)经过牙周探针分析,其中薄龈组30例(47颗,可视及探针的轮廓)和厚龈组49例(71颗牙,不可视及探针的轮廓)。

1.2 方法

患者首先控制炎症,完善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然后均接受牙冠延长术进行修复,常规消毒,局麻下沿定点位置做内斜切口,延伸至左右1~2个健康牙,暴露颊舌侧牙槽嵴,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采用超声骨刀将患者骨组织适量去除,去除部分骨嵴顶,使牙槽嵴顶距拟定冠修复体的边缘3~4 mm ;若龈缘仍覆盖断端或局部瓣过厚,应进一步修整外形和厚度,复位龈瓣,间断缝合,置入牙周塞治剂。术后给予冰块冷敷,复方氯己定漱口液含漱2~3周,术后10 d拆除缝线。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SBI、PD动态分析比较:检查术前,术后 1、3、6 个月患牙SBI,PD。②两组患者龈缘位置动态分析比较:检查术后2周、术后 1、3、6 个月患牙龈缘顶点至切端的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BI、PD动态分析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SBI、PD无明显差异(P>0.05);从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BI、PD降低后又升高,但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SBI、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BI、PD动态分析比较(,mm)

表1 两组患者SBI、PD动态分析比较(,mm)

注:与术前比*P<0.05。

2.2 两组患者龈缘位置动态分析比较

从术后2周至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龈缘位置升高后又降低,其中术后2周、1、3个月两组患者龈缘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厚龈组和薄龈组患者龈缘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龈缘位置动态分析比较(,mm)

表2 两组患者龈缘位置动态分析比较(,mm)

注:与术前比*P<0.05。

3 讨论

牙龈生物型是口腔医学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可描述牙龈、牙槽骨及牙周组织特征,反映角化龈宽度、牙龈外形、牙龈的厚度和牙龈乳头高度等[4]。有研究建议以1.5 mm为标准将患者的牙龈生物型分为薄龈生物型和厚龈生物型[5]。YEON-WOO S研究[6]表明,进行牙冠延长术的患者因具有不同的牙龈生物型而使龈缘位置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相对薄龈生物型,厚牙龈生物型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龈缘位置冠向移位量明显增加。

不同的牙龈生物型可能影响患者修复后牙龈边缘的长期稳定,因此在患者进行美学修复治疗前分析患牙的牙龈生物型对提升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组织和血管的为厚龈生物型,而薄龈生物型则与之相反,牙槽骨较薄,血管数量和纤维组织均比较少;厚龈生物型伴有方形牙冠形态,附着龈比薄龈型更宽,因此在抵御急性创伤能力方面优于薄龈生物型,同时修复后牙龈不易出现龈缘退缩。目前临床对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时机的选择持有不同的意见,Hempton 等[7]认为最终修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至少应在冠延长术后 3~6 个月,因为此时患者的牙龈组织稳定性更好。闫雪丹等[8]的研究中选取56颗上颌前牙,测量牙龈厚度后分组,观察牙冠延长术后3个月内的龈缘位置,结果显示,术后2-3个月厚牙龈生物型龈缘冠向移位更多。本研究中,从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BI、PD降低后又升高,但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SBI、P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冠延手术后,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牙龈健康状况。从术后2周至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龈缘位置升高后又降低,其中术后2周、1、3个月两组患者龈缘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厚龈组和薄龈组患者龈缘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患者术区术后 1 个月内水肿普遍发生消退,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都发生不同程度的龈缘位置均向根向方向退缩,术后 3~6 个月,两组患者因生物学宽度重建后均有冠向移位,其中厚龈生物型龈缘冠向移位量更多,提示该类型的患者需更久恢复期稳定龈缘位置。

综上,冠延手术后,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牙龈健康状况,而厚龈型患者相对薄龈型患者需要更长的恢复期稳定龈缘位置,建议在术后 6 个月以后制作修复体。

猜你喜欢

牙冠牙周牙龈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牙周联合牙髓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研究
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的初步构建
给牙龈按摩防萎缩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牙龈萎缩怎么办
这些迹象表明 你需要马上去看牙医
牙龈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