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初探
2021-07-26付志刚王梦媛
付志刚 王梦媛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成立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与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在西藏和平解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对西藏的统战工作,并在西藏和平解放后组织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赴各地进行参访活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仅实现西藏统战工作重要突破,亦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寻求西藏民族工作突破的初步尝试。目前学界就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研究(1)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仅有几篇相关文章,即赵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康少数民族代表参观访问内地述论》,载《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7期;李永进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交流活动对民族工作的重要贡献》,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曹亚梅的《建国初期我党在西藏地区的统战工作》,载《西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刘增林、牛志男、吴迪的《少数民族参观团》,载《中国民族》2011年第7期。。本文力图利用公开资料,围绕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访各地的背景与缘起、制度设计、实施与效果及反响等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对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实施状况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研究新中国国家政治整合与中国共产党边疆民族统战工作的运行与效果,提供一个具体的个案考察。
一、组织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访各地的历史背景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主权加紧侵略的背景下,西藏也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步步侵入,遭受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军事侵略、培植分裂势力等手段的侵害。晚清、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外敌强压,中央政府无力有效管理边疆民族地区,西藏进一步陷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地方分裂主义羁绊之下,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日渐疏离,民族关系受到极大影响。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时局逐步明朗,西藏地方当局却在境外势力挑唆下,以所谓“防共”为借口,制造“拉萨七八事件”(2)“拉萨七八事件”:1949年7月,西藏地方政府在印度驻拉萨代表处代表黎吉生(Hugh Edward Richardson,1905—2000)的精心策划下,趁中央政权更替之际,下令驱逐国民政府全体驻藏官员,企图切断各地与西藏地方的政治联系。[1],企图阻止西藏解放,制造西藏分裂。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积极谋划西藏解放:一方面,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发起昌都战役,以打促和;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促使西藏地方政府协商谈判。经过各种努力,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即“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由于西藏形势与社会矛盾极为错综复杂,党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的工作开展以及西藏民主改革,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西藏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西藏上层集团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民族政策缺乏了解,对新生政权抱有不同的政治态度。一批爱国上层人士衷心拥护协议,拥护中国共产党,力图推进西藏社会进步。但更多西藏上层却持观望、摇摆态度,甚至还有部分西藏上层僧侣、贵族担心危及自身既得利益,再加上帝国主义敌对分子的挑拨离间,从而对中国共产党存有疑虑和恐惧的心理,他们掌握着西藏地方政府的实权,在西藏影响力很大,严重阻碍了党在西藏工作的有效开展。西藏贵族官员阿沛·阿旺晋美在与百克尔的对话中讲道:“西藏解放前我与共产党没有任何联系,见都没有见过,也不懂共产主义,但通过对西藏历史的研究我很清楚,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并不是我对中国共产党有所了解或是和解放军有什么联系,而是从西藏历史和现实出发考虑的。”[2]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西藏内部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疏离与误解,难以在政局变动之际形成信任。其次,历史上封建王朝和军阀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藏汉民族间以及藏族内部各势力集团间隔阂颇深,民族罅隙能否得到有效弥补是新生政权获取西藏人民认同和信任的关键。此外,西藏上层集团长期统治西藏,而进藏党组织和人民解放军在当地极度缺乏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致使工作难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无法得到深入宣传与广泛实践。
稳定西藏社会秩序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针对西藏社会改革问题,“十七条协议”明确指出:“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毛泽东主席也提出“团结进步,更加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即西藏未来的社会改革,主要靠西藏的领袖和人民自己商量去做,中央只是帮助,“不能一下子搞社会主义,要分好几步走”[3]。对于西藏的社会改革“可做就做,不可做就等一等;能做的,大多数人同意了的,不做也不好。可以做得慢一些,让大家都高兴,这样反而就快了”,“采取极端谨慎的态度,稳步前进。”[4]因此,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至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为止,根据当时西藏的实际情况,党和人民政府指明建立和发展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的目标,党在西藏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贯彻实行“十七条协议”,并确定当时在西藏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方针,即以争取上层为重点,广泛团结中层,从而影响和带动西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以和平方式改革西藏的社会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与西藏各界人士进行频繁的沟通,为构筑起双方互动局面不断努力。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派出由党政军队干部和民族问题专家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到西藏地区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同时宣传中央的政策,扩大中国共产党及新生政权对西藏地方的政治、民族、宗教政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多次组织西藏上层代表和各界人士前往北京与新中国领导人开展座谈,赴各省区参观学习,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认同。
二、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访活动述论
1950年起,党和国家有计划地分批分类组织全国各地区少数民族代表进京观礼,并赴祖国多地参观考察。此事缘起乃是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50年9月1日发出邀请,希望全国各少数民族派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得到积极响应,各少数民族地区纷纷组织规模浩大的参观团抵达北京。观礼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少数民族代表们普遍对此次活动作出印象深、感动大、收获多的反馈。原本因受历代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的影响,一些民族代表进京前曾有所顾虑,但亲赴北京后,经听取周恩来和中央民委负责同志的民族政策报告及一个多月的亲身体验后,代表们逐渐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与众不同。代表中一些民族上层人士原来对新中国曾持观望态度,通过亲身感受,从而坚定了拥护新中国,跟共产党走的决心。许多代表由衷表示,“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汉族人民的帮助下,才能走到社会主义社会,并最后走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各族人民幸福的道路。”[5]
中央有关部门敏锐地意识到上述参访活动在政治和民族关系上所引起的积极的社会反响,随即将经验运用于西藏统战工作中,最初的实践即是邀请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进京。1951年4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率行辕主要官员及随从一行45人晋京谒见毛泽东主席,向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致敬。为体现党中央对十世班禅一行的高度重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云、郭沫若、黄炎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携90余人亲赴北京站以庄严隆重的仪式迎接十世班禅。同时,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厅单独接见十世班禅,“勉励班禅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贡献。”[6]669在京期间,十世班禅游览首都的名胜古迹,参观北京的工厂、学校,还接受北京各寺院僧众以及上海、武汉、四川、内蒙古等地佛教代表的参拜。十世班禅在参观后感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成立一年多,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建设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奇迹,这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人民祖国的伟大。”[6]670随后,班禅一行在时任中央民委办公厅副主任朋斯克的陪同下,先后到天津、上海、杭州、西安等地参观,所到之处,都受到隆重迎送与热情接待,十世班禅深受感动,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同,班禅及其堪厅行辕人员增加了对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了解,加深了对新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知,在政治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
西藏工委根据此次组织班禅晋京及参观的经验,于1952年着手组织西藏致敬团和西藏参观团。是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培养藏族干部的计划给西藏工委的批复》中指出:“依据各民族地区和西藏致敬团参观团的经验,有计划地分别组织各方面的人到内地来参观,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可继续推行。”[7]同月,在《中共中央关于边疆民族工作方针等问题给西南局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有计划的分批组织参观团到内地参观,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丰植爱国主义最有效的办法之一”[8]。根据中央指示以及前期积累的工作经验,西藏工委在20世纪50年代多次组织参观团、观礼团、青年参观团、妇女参观团等参访团队,涵盖面遍及上层僧俗官员、寺庙上层喇嘛、活佛、贵族及亲属、各族各界人士在内的西藏大量群体,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参观团如表1所示:
表1:20世纪50年代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参观团
据统计,仅“在1952年—1957年五年间,中国共产党和西藏工委就组织了13批参观团共一千多人”[9],参观团到全国各地的参观访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地方热情接待。
三、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组织与实施特点
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赴祖国各地参访是西藏统战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组织工作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一套系统方案。整个参访政策的实施过程具有组团规模较大、代表广泛;精心准备、热情接待;耳濡目染、消除隔阂等特点。
(一)参观团代表广泛,逐步形成一套独特工作机制
在中央对西藏地方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下,中共西藏工委统战部每年都组织、安排大批西藏少数民族上层代表到各地学习、考察、交流,“从1952年到1954年间,就组织了西藏地区的致敬团、国庆观礼团、参观团、青年参观团、佛教代表团等几十个团体去内地参观”[10]。这些参观团大都人数众多、代表涵盖广泛。1952年,由噶厦派出的参观团、致敬团和昌都解放委员会派出的国庆观礼团共70多人赴京参观,参观团成员中囊括“达赖、班禅身边和噶厦的僧、俗官员,拉萨各大贵族,三大寺和萨迦寺的活佛、喇嘛、藏军代表、贵族商人、回族代表以及尧西、宇妥、夏扎、擦绒等各大家族的公子、小姐”[11]586-587,他们在西藏上层都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1954年由团长然巴·襄吉旺堆率领的西藏参观团赴祖国各地参观,规模较大,成员达221人。1955年9月,由西藏各地区上层代表组成的西藏地区参观团到达北京,这个参观团包括“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和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三方面代表”[12],其团员人数也高达150人。总之,为使西藏上层人士开阔眼界,消除疑虑,西藏工委做出各方面努力,尽可能组织少数民族上层代表赴各地参观访问。
根据不同的人员构成和阶级身份为西藏少数民族各个参观团度身定制不同类型的参观活动,按照参访计划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是该项统战政策的一大特色。一种是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而组成的干部参观团,在参访地更加侧重培训和学习内容的注入,有时还会安排到中央民族学院进行短期学习。另一种则分为向毛主席及中央致敬的致敬团和参加国庆观礼的观礼团。这类团体通过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面谈交流、参加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等,了解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感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此外,为使参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西藏工委还根据参访对象的不同组织不同类型的参观团,较为典型的有妇女参观团、青年参观团、佛教代表团,等等。以青年参观团为例,由于该参观团的特殊性,其参访活动的各项安排也体现出特殊性。参观团所到之处,除各地党政领导外,还受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各族青年的热烈欢迎。1953年6月,青年参观团应邀列席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观团代表雪康·土登尼玛还被委派到罗马尼亚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参观团在北京期间,中央首长出于关怀西藏青年健康成长的目的,派全体团员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三个月。1954年6月8日,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联合欢宴西藏青年参观团和昌都地区青年参观团全体团员[13]。参观团经过持续一年的参观、学习和访问,基本了解了其他省市青年的发展状况。青年参观团的参访活动不仅为西藏地区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培养了工作骨干,而且为西藏的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青年基础。1956年7月,“第一个西藏地区妇女参观团”从拉萨出发到祖国各地参观,这个参观团包括西藏各地区、各阶层的妇女共50人。参观团团长唐麦·根曲白玛在出发前的座谈会上说:“我们到祖国各地参观,一定要好好学习,为西藏妇女参加西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吸取经验。”[14]参观团到达北京时,参加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为其举行的欢迎宴会,宴会上邓颖超亲切问候了她们。在祖国各地参观时,妇女参观团也着重学习、了解妇女儿童工作。她们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被安排到北海幼儿园、妇女桃花生产合作社、儿童医院等地方进行参观访问。
为加强对参观团的管理,参观团人员的选拔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1954年,中央民委颁布的《中央关于在组织参观团时应注意事项》规定,“应选择代表性较强,政治情况清楚,愿到各地参观学习并经医生检查确系身体健康者为代表,凡过去已到各地参观过的可不再参加”,并强调参观团必须配备政治干部、“政治上可靠”的翻译人员和生活管理人员,以便“及时纠正与清除代表们在参观中发生的错觉和怀疑”,并在活动结束后总结参观过程和传达过程中的经验[15]。在组织参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摸索出一套“代表选拔、干部带队、参观访问、座谈学习和传达总结”的活动流程,并不断完善其组织模式。
(二)参观团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热情接待,相关部门精心安排参访内容
中国共产党组织西藏少数民族代表参访祖国各地作为一项统战政策,有着明确的政治目标:首先,通过参访活动对西藏上层人士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的教育;其次,让西藏上层人士了解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并通过感知祖国各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增加对新生政权的全方位理解,消除疑虑和担忧;再次,引导其认识并接受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学习已进行改革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先进经验。
为了达到这一政治目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对参访活动的实施都高度重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路线安排,一般沿着“西藏—北京—各地—北京”的方式进行。参观团到达北京后,中央有关部门为其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还会受到中央民委和统战部的重要领导人迎接或者接见;此外,还与其他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重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2年由欧协·土登桑却担任团长的参观团抵京,与柳霞·土登塔巴率领的致敬团和昌都观礼团一起入住和平宾馆,均受到中央民委办公厅朋斯克、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和其他领导的热情接待,并为其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时值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军进藏,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中央依然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周到的接待。7日后,参观团的主要成员受到毛泽东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在讲话中谈到: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建设好国家最重要的问题。要搞好各民族的团结,搞好藏汉团结,并重复地、大声地强调“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最重要”[11]589。随后,毛泽东耐心地向参观团成员解说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政策、西藏民主改革和解放军进藏问题。这次谈话影响甚大,西藏致敬团团长柳霞将谈话要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对西藏地方政府僧俗官员和全体藏族僧俗同胞转述,特别明确地表达出“西藏人民目前的任务是,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部队的直接援助下,坚决执行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建设新的西藏。”[16]柳霞在谈话中清晰反映出在参访“内地生活的半年期间,亲身体会了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精神”影响下受到的精神鼓舞,并表明“一定把毛主席的指示和这次参观的收获,用各种方法广泛地传达到西藏人民中去”的决心和信心[16]。
为更加充分了解祖国各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情况,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参访地点遍布全国各地。组织接待工作根据不同参观团制定出有所区别却又特点鲜明的方案,重点为五类地区:第一类,上海、广州等工业较发达的大城市。以此为示范窗口,通过参观工厂、大型工程、市容市貌,展示各地的工业化、现代化及新中国成立短短几年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第二类,已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少数民族示范区。通过到内蒙古及吉林延边等地参观,了解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学习民主改革经验,以利消除在西藏未来进行民主改革可能遇到的障碍。第三类,青海、甘肃等地的寺院。通过实地考察推动西藏宗教上层代表对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认识,了解新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利逐步消除他们的担忧与疑虑。第四类,革命历史遗址。通过对南京雨花台、广东黄花岗等革命纪念地参观,对参观团成员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构筑近代以来革命抗争精神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第五类,旅游城市的风景名胜,如苏州、杭州等,以此感受祖国的壮丽,不断培育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地方接待的规格由中央统一规定,参观团每到一地,其主要领导都出面迎接,举行欢迎宴会。每个参观团都要参访许多城市,每一站多则7天,少则5天,时间比较充裕。1955年,由拉鲁·次旺多吉率领的西藏参观团到各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观,历时达100多天,于1956年春返回北京[17]。参观期间,饮食和住宿方面的规格都很高,并且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体现民族平等,杜绝民族歧视的现象。为了保证接待顺利,各地都事先派人到前一站考察学习,借鉴前一站的经验,对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前做好预案,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三)参观团通过耳闻目睹消除疑虑,提升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经过实地参访,耳闻目睹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逐步消除了一些疑虑,提高了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民主改革的理解认识,这既是参访活动的特点又是通过参访活动增进彼此认同的目的。
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经过实地考察,目睹各地革命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做出新的判断,耳濡目染新环境和新思想,在思想和精神层面都形成了剧烈撞击,原有的立场和观念也开始松动和转向。1952年西藏参观团提出参观位于内蒙古腹地海拉尔附近的甘珠寺,当参观团成员到达时,嘎拉森大活佛亲率全寺僧侣鸣号、焚香,列队欢迎。代表们看到寺庙完好,香火兴旺非常高兴,普遍认为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应该值得相信的,宗教信仰能够得到保障,寺庙会受到保护,解放后的西藏是有发展前途的。随后,参观团又进入蒙古包普通牧民家中访问,看到牧民家中供奉神龛,深受触动,消除心中许多留存已久的疑虑。之后,参观团又陆续前往上海玉佛寺、西安八仙庵、西宁塔尔寺参观,对于各地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的事实,团长柳霞说道:“我到过许多寺院去烧香敬佛,我用自己的行动揭穿了‘共产党破坏宗教’的谣言。”[16]
到少数民族自治区增进对社会主义改造情况和民族区域自治情况的了解,也是西藏参观团的重要目的。在京时,毛泽东在接见参观团代表时都会反复重申,“西藏不要害怕民主改革,民主改革不是把你们这些官杀掉,目的是要把西藏人民的生活搞好。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你们这些上层人士、贵族、各寺庙的喇嘛,可以同群众一起商量,上下结合,实行改革”[18]。到地方后,参观团也亲眼见证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现状,深受启发,认为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1957年,以帕巴拉活佛为名誉团长的西藏参观团一行29人,在云南省副省长的陪同下对德宏进行为期4天的参访活动,德宏地委负责人向参观团介绍德宏实行“和改”和“直过”等情况。参观团重点考察“和改”中党的宗教、统战政策的贯彻落实,民族干部的培养成长等方面的内容。代表团还拜访州长刀京版、副州长多英培,参观了潞西县三台山文化站和景颇、德昂族的生产及社员家庭生活情况。他们认为,“党在德宏边疆实行的民主改革为党在其他民族地区进行改革做出了榜样,值得学习,并开始思考回藏后实行民主改革事宜。”[19]1957年回到拉萨的西藏参观团团长桑颇·才旺仁增面对西藏日报记者时表示,感受最深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解放后,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那里的边远地区已经有医生看病,学龄儿童进了学校,人民的生活正在逐年改善,这些生动的事例给建设新西藏增添了力量[20]。
参观前,许多西藏少数民族贵族代表对共产党持有恐惧和怀疑心理,认为共产党主张西藏民主改革会打击贵族的固有地位,降低生活质量。但是经过在祖国各地大量参访,许多贵族代表的疑虑逐步消除,相当一部分转变原有的观念和立场。1952年团长欧协·土登桑却携西藏参观团参观无锡市的申兴酒厂。该厂由过去的大资本家荣毅仁开办,历史久、规模大、设备好、产量高。参观团在参访中访厂长、问工人,对各方面都进行详细的了解。代表们看到厂区整洁,厂房高大,工人干劲大,生活安排好。特别是看到年老体弱的工人(有的已不能上班)住宅整齐卫生,生活过得舒适,很受感动,认为共产党对资本家的赎买政策好,并不是没收,解放了也有出路,生活质量不会下降。参访的情况让一些贵族打消顾虑,认为怀疑共产党的政策是毫无根据的。例如由拉鲁·次旺多吉在1956年带领的参观团参访上海13天后,充分领略了社会主义改造所带来的变化,他们到工人文化宫观看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和上海工业生产成绩的展览,并且到纺织、印染、橡胶、卷烟、金笔、食品等许多轻工业工厂参观,团长拉鲁·策旺多吉等人还访问了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荣毅仁谈到了他为什么拥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以及他的企业在公私合营后起的变化。参观团在上海还参观了坐落在曹杨新邨的工人住宅、登上海军某军舰及游览部分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3)参见新华社新闻稿,1956年1月19日。。通过在重点地区的参观访问,中国共产党有力地向西藏参观团代表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
此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接见西藏参观团时也耐心解释,消除西藏上层人士的抵触与疑虑情绪。1953年10月,毛泽东在和西藏国庆观礼团、参观团代表的谈话时再次明确表态:“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发展,主要靠西藏的领袖和人民自己商量去做,中央只是帮助。而且要做,还得一个时间,要根据你们的志愿逐步地做。可做就做,不可做就等一等;能做的,大多数人同意了的,不做也不好,可以做的慢一些,让大家都高兴,这样反而就快了。”[21]观礼团、参观团成员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后,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改革及西藏上层人士的态度,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及“十七条协议”。1954年6月25日至27日,观礼团团长朵噶·彭错饶杰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藏语向西藏僧俗官员、人民转述毛主席讲话,“祖国正在逐步走向工业化。各少数民族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有了保障。西藏人民自和平解放后,在祖国各民族统一的大家庭中,正在发展各项建设事业。”[22]这使更多西藏人士开始了解中央的西藏政策。
四、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访效果及影响
组织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访祖国各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制定的一项切实可行的统战政策。该政策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即引导西藏人民尤其是上层代表认识并支持西藏走向民主改革的道路。
(一)参访活动促进西藏统战工作更加活跃,上层代表思想认识开始转化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新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藏族人民自身解放的内在需求。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还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形态之下,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都极为落后,而它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更呈现出极其复杂、特殊的局面。当时西藏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极端顽固的保守性,决定其不可能马上进行改革。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中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23]107。1957年5月,在《中央对〈西藏工委关于今后西藏工作的决定〉的批示》里再次重申:“我们主张的民主改革,不管采取多么和平的方式,都不能不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如果没有上层领袖人物的真实的同意,没有基本群众必要的支持,而去进行民主改革”,就会“让自己在政治上限于被动的地位”[24]。这意味着,西藏的社会制度必须改革,但改革又必须在西藏各项条件都成熟时同西藏领导人员协商,采取和平方式进行。因此,按照中央指示,西藏工委始终坚持在维持现有西藏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现状的总原则框架下,围绕以上层为主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展开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群众的政治走向。
组织西藏少数民族上层代表参访祖国各地是对藏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参观过程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并接受民主改革,逐步巩固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即用此种看似迂回曲折的步骤影响西藏上层,争取统治集团的多数,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十七条协议”,以期达到在多年内逐步改革西藏政治、经济的目的。因此,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民主改革这一段时间里,西藏工委组织大批少数民族上层代表参访祖国各地,多方面考察正在进行或者部分完成民主改革的民族地区的情况。一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参观团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自向西藏上层代表诚恳而耐心地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政策,向代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解释党在西藏民主改革问题上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曾还以释迦牟尼为免除终生痛苦不当王子以及一些党内外的领导人虽然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却走上革命道路的事例,劝导西藏上层人士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自动进行改革[25]。另一方面,安排参观团到各地参观学习,直观感受各地建设成就,特别是在云南德宏、内蒙古等示范性民族自治地方的参观访问活动,深入了解新中国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到西藏只有民主改革才有前途。
(二)参访活动为西藏民主改革创造条件,对打开西藏工作新局面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通过参观团的形式对西藏少数民族上层代表所开展的一系列统战工作,为西藏民主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西藏一部分民族上层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前途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政治态度出现转变,甚至有部分人士消除顾虑,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像阿沛·阿旺晋美等人士便自觉主动要求改革。一些上层人士主动要求变革的态度和努力,可以被认为是释放积极改革的信号,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成效初显的具体体现。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筹委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在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中说到:“我代表堪布会议厅委员会的领导人及所属地区全体人民,完全拥护中央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和平协商的,从上而下的,逐步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我们愿意首先在所属地区试办,以便取得经验,然后推广西藏全区。”[23]107
西藏工委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的参访活动,为党和人民政府打开西藏工作新局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团结影响了西藏地方的上层人士。1953年1月31日,拉萨市爱国青年联谊会成立,会长为洛桑三旦,副会长为江金·索南杰布、桑颇·登增顿珠等人。该会广泛吸收大批西藏地方官员、贵族子女参加,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团结联系上层青年起到积极作用。1954年3月8日,拉萨市爱国妇女联谊会成立,主任委员为尧西·泽仁卓玛、阿沛·才旦卓嘎等。联谊会经常组织学习,举行讲座,安排舞会,形式生动,对于团结西藏上层妇女,影响贵族阶层起到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参访活动增进了藏汉民族关系的发展,密切了西藏地方同中央政府的联系,加深了民族人士对中央民族政策的了解。包括大量参访活动在内的统战政策实施之后,民族关系更加融洽,中央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对西藏情况的把握,对藏工作成效明显。同时,还培养出一批民族干部,为后来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去各地参观学习的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也成为西藏的“干部训练班”,许多爱国青年及积极分子,在参访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觉悟、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其表现获得党和民族宗教工作主管机构的充分肯定,逐渐成长为民主改革的重要力量,其中的优秀人士日后还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领导干部。
组织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各地参访,使他们走出西藏相对封闭的体系,在主动与被动互相交织中拥抱各地,扩宽原有价值理解,在参访的实际体认中消融部分成见与偏见,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强民主改革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进步人士群体的力量。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各地的一系列参访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深刻教育了参观团成员,在西藏部分上层人士和广大藏族群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充分体现出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价值,为密切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寻找到重要的突破口,展现出良好的开端。这一做法推动了中央对西藏工作的向前发展,也为西藏民主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藏特殊的政治状况,中共中央对西藏的民主改革采取“慎重稳进、耐心等待”的方针,在保留西藏原有的政治制度前提下,积极开展西藏各项统战工作,为民主改革作充分准备,以期实现和平改革的目的。参访活动的安排及实施过程都体现出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目标:对西藏少数民族上层进行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增加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使其了解祖国各地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状况,认识和接受西藏民主改革的前途。西藏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通过参访活动,直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打消原有的恐惧和疑虑,使许多西藏上层代表的政治立场发生转变。参访活动使西藏统战工作更加活跃,民族关系得以加强,西藏地方同中央与祖国各地的联系增多,还促进了民族干部的培养,为此后进行民主改革创造了一定条件。正如朱德在1953年接见西南各民族参观团时代表中央强调的那样,各民族的地区要真正得到发展,必不可免地要进行适当的社会改造[26]。西藏民主改革后,毛泽东在与十世班禅和阿沛·阿旺晋美的谈话中重申当年的原则,“只要同西藏人民合作,讲民主,一定有你们的政治地位,生活上不降低”,未来西藏要分两步走“这是第一步,走民主的道路,第二步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27]像新疆、内蒙古等民族地区一样逐步完成向社会主义的改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到祖国各地参观,是中国共产党对西藏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成规模的各地参访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民族关系上的分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出极大的统战作用,参观团后续积极反响逐步体现出来,推动了西藏民主改革的进程。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组织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在西藏生动实践的生动案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党和政府的西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