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企合作模式为视角探讨“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建设
2021-07-26江乐盛
文/江乐盛
一、社会医疗保险与校企合作模式
(一)社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政府酌情补贴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参保者及其家属因患病、受伤或生育而需要医治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社会医疗保险”课程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涵盖医保发展沿革、医保模式系统、基金运行以及补充医保、商业医保等。课程教学面临如何将医保理论融入职场情境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等现实问题。
(二)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可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两者的不同资源和教育环境,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既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体验,并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入融合,促进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与行业多方共赢的目的。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为案例库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校企合作因其独特优势,引起了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高校人才创新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官相结合模式”“以职业化为导向”等[1]。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于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可以为“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建设指明方向。
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医疗保险”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险市场对医疗保险人才质量的要求明显提升。当下,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步伐。“社会医疗保险”课程传统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理论教学与保险实务未深入融合。课程教学多采用理论灌输式的讲授法,这对医疗保险理论知识的传授起到一定作用,但难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热情,容易导致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相脱节,出现说起来滔滔不绝,做起来手足无措。要改变这种局面,从现实角度来看,需要加强高校社会医疗保险实训室建设,认真落实学生医疗保险的见习、实习。而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更应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保险理论融入实际案例,让学生有如亲临岗位现场的情境体验。
(二)“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课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运用精选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情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团队合作,以解决具体现实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因其具有参与的能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可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已成为国内外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方式。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而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鲜明代表。“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是医疗保险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效性、政策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纯粹的理论教学效果有限,亟需实行案例教学。因此,需要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案例库,为课程案例教学创造条件,有利于充分挖掘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将保险行业丰富的、生动的实战案例,经过加工、凝练,转化为优质教学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为保险行业输送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课程案例库建设的研究现状与构建思路
(一)案例库建设的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多篇关于案例库建设的研究报道,而保险专业相关的案例库建设文献尚少。郭丽军从保险专业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如案例数量少且随意性较大、案例采集渠道狭窄、案例篇幅冗长、案例编写与使用脱节等问题,并提出以使用促建设、吸引校外导师及人员的加入、加强师资培训与交流、完善评价标准、探索案例库共享机制等应对策略[2]。易艳阳认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案例库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并提升其科学研究能力。并提出案例库建设应以丰富案例数量、拓展案例来源、明确案例筛选标准与构建清晰的案例框架为基本思路[3]。熊先青详细阐述了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案例筛选、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案例推演与分析,呈现出比较成熟的案例库整理方法。
(二)“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的构建思路
首先,需要重视案例库建设的师资构成多元化。从某种意义上,师资构成对案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建设应紧紧围绕校企合作这条主线,师资构成应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的内涵。这些师资既能洞察医保发展前沿,又能知悉医保岗位技能;既有高校医保教育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又有社保、商保机构的医保实务能手专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案例来源的鲜活性、实践性、典型性,课程案例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
其次,确保案例来源的多渠道。多渠道来源的案例能够丰富案例内容,充实案例背景,提高案例价值。医疗保险发展实务中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案例,这些实战案例能够体现社会医保的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发展完善等演进过程,可以经过细心甄选、反复凝练,将这些鲜活的案例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案例。而且在案例编写中,应将医保行业历年典型案例作为课程案例的主要来源,其他案例如行业评比竞赛案例、互联网传媒案例及电子、纸质文献案例等也可作为案例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坚持案例编写的规范化。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提升医疗保险人才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的构成至少应包括案情简介、分析要点等构成要素。案例应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重难点。如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医保模式,应包括国家医保模式、社会医保模式、商业医保模式、储蓄医保模式及全民医保模式等。在案例编写时应据此展开,体现不同医保模式的差异性,通过案例剖析不同医保模式的主要优点和缺陷。此外,对医保的基金筹集、费用支付、基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不同方面,通过案例有效地将医保理论与实务深入融合。此外,对课程的每一小节可安排1个案例,案例总数可定为30至40个。案例编写应符合一定的格式要求和编写体例,并要求每个案例的大致字数,案例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也保持一致。
最后,课程案例应体现医疗保险的科学性、实效性、典型性和实践性。案例的科学性即案例编写应反映医保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律,并挖掘医保理论的科学精髓。案例的实效性即医保的政策性强,医保的发展伴随着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的更新、修正,案例编写应体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医保发展状况。案例的典型性即所选案例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案例的实践性即案例编写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医保的实际应用和岗位需求。此外,案例难易程度应适中,以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促进教学互动。
四、“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评价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这就涉及案例库建设的评价指标问题。通过上述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构建思路,如师资构成多元化、案例来源的多渠道、案例编写的规范化以及应体现医保的科学性、实效性、典型性和实践性。同时,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动员社会医疗保险实务中的优势师资与医保教学一线的资深教师,结合深入访谈医保实务专家学者,并参考案例库建设相关研究,对“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如下阐述(见表1)。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案例库进行评价与判断,比较客观地反映案例库建设的现实要求。
表1 “社会医疗保险”课程案例库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医保学界、业界的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案例库,可以为案例教学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将案例理论教学根植于医保的实践沃土,既能够注重医保知识的传授,更可以使学生养成医保技能,改变传统教学从概念到概念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教学热情,释放师生互动活力,开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型学习的崭新景象,并能够有力地提升应用型、复合型医保人才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