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走拨云见日 小切口精准立意

2021-07-25李新地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偏题忆往昔母题

李新地

从命题半命题作文过渡到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堪称里程碑式的改革。就材料作文的形态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跨越:第一阶段是话题作文,给材料引出话题,“材料”不参与审题障碍;第二阶段是大家公认的新材料作文阶段,给材料不给话题,材料的审视成了难点;第三阶段为当下流行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成为任务载体,不再是陷阱的集中地。

毋庸置疑,与新课程标准和部编教材最贴近的作文考查形式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但是在新一轮改革没有全面铺开实施之前,新材料作文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新材料作文最大的亮点在于把真实的考查意图隐藏于材料中,而“材料”及其组合又极其宽泛灵活,这无疑加大了审题的难度。每年都有考生因作文偏题离题而名落孙山。因此很有必要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广泛深入研究,以规避审题障碍,拨云见日。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个模拟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细数一下,童年所留下的痕迹很少很少,可是还好有美好的记忆,让我可以回忆那些难忘的日子。童年真的很短暂,它就像是一颗糖果,让人怀念它那甜甜的味道。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童年是一个人生必经的驿站,短暂停留却终身难忘。然而人生却是一列永不停留的列车,呼啸而去,更美的风景总在远方。

讀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结合你对人生的认知谈谈你的阅历、感悟和思考,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套作宿构。

以下是某位同学的习作:

沉淀的童年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童年是很仓促的一本书。

青春是谁手中不经意间散落的葵花?长大了,却有份东西悠悠地沉淀了。

我的童年是在马宅镇度过的。爸妈是老师,打小我就跟着他们待在学校,自然地就和一群同住学校的小朋友成了好友,也是至今最难忘的朋友。

忆往昔,不大的校园是我们的一方天地。每天晚上,那林荫小道上,我们奔跑着,追逐着,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老鹰捉小鸡、警察捉小偷、丢手绢……这些在成人眼中幼稚无比的游戏,我们似乎永远也玩不腻。笑声一波又一波,枝头的绿叶也在微微颤着,似乎被我们的笑声所感染。月光在黑夜中朦胧,却在我们心中明亮。

忆往昔,放下沉甸甸的书包,约上几个小朋友直奔学校前的小山头。秃秃的山顶依稀有几棵小树,见证着我们童年的欢乐。到了最高处,我们稍喘一口气,就在附近拔一把草,垫在屁股下,等一人高喊“预备——滑”,我们就从最高点张开双手,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喊着从坡上滑下,笑声飘过山坡,我们一路感受着风拂过发丝的快乐。即使脏了甚至滑破衣裤,即使回家挨了父母的一顿骂,那唇边45度的微笑也从未曾改变。

忆往昔,那坐落在马宅村的小学,是放飞我梦想的摇篮。没有崭新的教学楼,没有软软的塑胶跑道,没有先进的电脑房……可那里留下我太多的回忆。忘不了,在胡老师的指导下,练读音,学动作,配表情,在六百多同学面前朗诵完自己精心准备的文章,赢得热烈掌声时的激动;忘不了,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版画在校宣传栏张贴的喜悦;忘不了,自己的纪念抗日战争征文在金华市获得一等奖的快乐;忘不了,为了一道题跟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忘不了……

忆往昔……我真的不想说再见,哪怕以后还会再见。和你们一起走过的时光,是我心中最美的沉淀。

那份纯真,那份快乐,那份情谊悠悠地沉淀下去,折射出异样的光彩。当我们明白一克拉的钻石比一颗玻璃弹珠要珍贵时,我们已走过了童年。

我们的童年沉淀了,想起时,流下酸酸的泪水,渐渐地,那份沉淀便会悄悄消失,那份思念便会静静升腾。快乐、激动、幸福充溢、包裹全身,嘴角那45度的微笑再次浮现。

抛开审题立意,这篇文章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细节描写也恰如其分,意境纯真美好,情感寄托浓郁,是一篇优秀的作文练习稿。但是不得不遗憾地说,如果从审题立意角度考查,这篇文章只能算是“符合题意”的等级,达不到切题的程度。

众所周知,材料作文的重点是审题立意。审题立意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离题、偏题、符合题意、切题。比如这次训练题目,通过审视不难发现,其核心意图是“童年再好不可驻留,未来可期”。因此,如果写出的文章与童年和成长毫无关联就应该是“离题”,谈童年但是基调忧伤属于“偏题”,谈欢乐的童年未涉及未来成长只能是“符合题意”。此文重在回忆童年的美好,几乎没有涉及未来成长,只能算作是“符合题意”。从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看,立意层次决定了文章的档次,像这种“符合题意”的立意层次是不能评为优秀等级的。可见,会写文章的同学更需要进行审题立意的强化与指导,否则考试结束后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却达不到预期目标,得不偿失。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应该走好三步,方可小切口精准立意:

第一步圈母题。所谓母题就是材料的基本导向,写作的基本母题不外乎四种,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自身发展。这次演练的材料应该属于人的自身发展。圈定了这个母题,结合材料就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主题定位。但是由于母题是空泛的,它只能帮助我们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储备,并不能直接作为写作的主题。如果就母题展开构思,势必会偏离主题,文章再好也不会收获好评。所以人们说高考写作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就是题目的命题限制。

第二步切话题。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就难在揣摩命题意图,确定要讨论和写作的话题。从母题到话题是逐步缩小视野的过程,也是思维逐步深入的过程。就本次演练题目而言,宽泛的话题一目了然——童年。第一则材料论述的是童年的美好;第二则材料说到人的一生;第三则材料则提出童年是驿站,更美的风景在远方,即未来很美好。因此细审之后可切分出“童年对未来成长的意义与价值”这个核心话题。一个母题可以切分许多话题,但只有一至两个话题是最切近题目要求和命题意图的。像这种多则材料组合式命题尤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联,求同存异,不可以偏概全。

第三步定文题。新材料作文的魅力在于话题的可供选择的多样性,但是这个优势是在审题过程中彰显的。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审出话题后便如获至宝,动笔去写,这样也会有较大的偏题概率,同时也不利于收缩切口,不利于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和储备。所以追加一步定文题很重要,要在核心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优势去写,扬长避短才会脱颖而出。因为800字的篇幅限制,高考作文只能是干货,切口越小,才越容易写得深刻切题。

猜你喜欢

偏题忆往昔母题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准确界定核心概念规避“偏题”“跑题”
就中更有痴儿女
立准原点 系统构思
跨年,爱的母题
时光隧道忆往昔
浅谈小学高年段作文如何避免偏题问题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