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振兴路” 提升获得感
2021-07-25邓全生熊满根
邓全生 熊满根
来到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村道路宽敞平坦、产业发展丰富多样、就医条件显著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芦笋铺出致富路
在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芦笋种植基地,鲜嫩翠绿的芦笋一株株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忙碌着将手指般粗细的芦笋掰下,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不要小看了这些芦笋,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用工、产业分红加起来,少则一年可以增收1.3万余元,多则一年可以赚到2.8万元。”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西岗村第一书记周勇华说。西岗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让村民持续增收。
过去,西岗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结构单一,大多数人进城务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为了把村里闲置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帮助村民实现产业致富,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西岗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上门邀请江西农业大学陈光宇博士来村实地考察、问症把脉,决定充分发挥旱地多、集中连片的优势,引入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芦笋进行规模化种植。
2016年10月,驻村工作队员经过联系协调,邀请一直在海南工作生活的80后青年谈承标回来创业,成立南昌禄祺实业有限公司。早些年,谈承标跟随亲戚到海南,学习了种植芦笋、辣椒、茄子、香蕉和木瓜等蔬菜水果的技术,积攒了人生“第一桶金”。2017年,他流转土地1630亩,兴建以芦笋种植、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到大棚里的芦笋长得好,我心里很踏实。”正在地里施有机肥的村民陈贤武说道。陈贤武的子女都在城里务工,将家里13亩土地进行了流转,还在产业园找了一份工作,一天有100元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一年下来收入不赖。同样,在产业园工作的村民陈寿生,也感受到了创办农业示范园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曾经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现在一年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随着收入的稳步增加,陈寿生搬出了居住几十年的老土坯房,住进了新房子。“以前的老房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现在好了,在政府的帮助下,我申请了危房补助,自己再出一点,新房子就盖起来了。”说起现在越过越好的日子,陈寿生无比开心。
“园区每天需要80多个工人,用工高峰期达到230多人,一年发给工人的工资有400万元左右。”谈承标说。产业园种植的芦笋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南昌市场上近半数的芦笋也出自这里,西岗村的脱贫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致使已经与国外、境外签订的销售合同无法履行,公司面临流动性资金吃紧的问题。第一书记周勇华得知情况后,及时与建行南昌新建支行取得了联系,希望银行运用相应的政策扶持企业。“我们了解情况后,立刻向上级汇报,在江西省分行、南昌市分行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新建支行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贷款审批,为该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新建支行副行长徐锋介绍道。在政府的扶持、建行“造血式”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下,西岗村产业园渡过难关。这些年,南昌禄祺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帮助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按照投入资金总额8%的比例给村集体进行了分红。
村民看病有“医靠”
周勇华和驻村工作队员以当好村民健康“守门人”为目标,想方设法加强西岗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保障村民健康生活的基层堡垒。驻村后,他们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认真细致的摸底,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状况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排查,对全村8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800多户,2600多人做到心中有数。
驻村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建设240多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内部功能划分更加清晰,门诊、药房、治疗室、档案室、卫生间等,每个空间独立区分。配齐常用诊疗、急救、消毒、预防保健、健康档案、药品存储、应急照明等设备与设施。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和配套措施,配好、配足医生,使村卫生室能够较好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工作,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服务。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公示值班电话,切实履行医生职责。
焕然一新的环境与规范管理取得村民的信任。“以前村卫生室条件不好,有些村民宁愿小病拖着,大病到外面去看。”周勇华告诉我们,现在药品齐全,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村民愿意主动到这里来看病了,不仅实现了“小病小痛”不出村,还减少了村民医疗费用支出。“原来感冒都得去镇里看,来回一趟至少花上两三个小时。”陈亨祥在村卫生室进行诊断后,很快便取到药,他说:“从家里到村卫生室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有了新的卫生室很方便。”
张元远是一名有高血压脑梗史的独居老人,腿脚不便,患有高血压,医务人员就定时送药到家,嘱咐她按时服药,防止错误用药或者私自停药。2020年12月15日凌晨2:40分,张元远分别给村卫生室医生和第一书记周勇华书记打去电话,反映自己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人很不舒服,周勇华接电话后当即组织医护人员前往张元远家里进行诊治。随后开车送老人前往新建区人民医院,挂了急诊,全程陪同检查、办理住院手续,直到早上7点多钟才返回村里。村民陈为胜因病治疗出院后,需要在家休养,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定期会对他进行身体检查,并指导开展康复训练。
为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周勇华和驻村工作队员加大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动村民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推进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畜禽粪便管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营造健康安全的卫生环境。指导村卫生室为村民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认真解答村民的疑问,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治疗建议。同时,持续推进医疗帮扶措施,严格落实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保障体系,减少就医、报销流程,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住院医疗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这两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区域内报销30人次,区域外报销15人次,报销比例均达到了90%以上,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积分换来好民风
“扶贫先扶智。”周勇华和驻村工作队员深知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是致富奔小康的根本要素。他们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在村委办公楼一层建设“尚德小屋”,通过建立“激励少数,模范带动”的脱贫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实际行动和良好表现换取积分,再以积分换取相应分值的物品,促进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与思想脱贫同步。
“尚德小屋”设有物品储存展示区、管理区和宣传区,将机关单位、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统一造册登记,或者根据村民需求,及时采购物品。制定西岗村“尚德小屋”积分手册,每个月上旬驻村工作队员与村“两委”干部、党员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结合上个月建檔立卡贫困户现实表现,进行评分,汇总后在村委办公楼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根据积分情况,随时在“尚德小屋”兑换生活物品。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则由驻村工作队员根据其需求送物上门。
这天一大早,建档立卡贫困户魏福华拿着自己的积分卡,来到村里的“尚德小屋”,用自己在环境卫生评比和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的积分换取生活物品。“我用100分兑换了一块插线板和一桶食用油。”自从村里有了“尚德小屋”,魏福华成了这里的常客。实行积分制以来,他不仅把自己家里打扫得井井有条,而且积极参加村里的公益劳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成各、陈小江家里以前环境卫生脏乱差,经过几次评比后,思想有了明显变化,他们在“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发言时,表示要坚决改变“等着政策送小康”的念头,用实际行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熊满根,南昌市新建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