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创新 开拓未来

2021-07-25芦丽娜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商鞅郑板桥秦国

芦丽娜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创新即创造一种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创新之道就是打破一种固有的思维,注入更多的思索之后的重新梳理和整合,大到一个国家的治理、一个企业的兴盛、一种文化的传承,小到一个人生活的方式、一场演讲比赛的设计,甚至一张与众不同的手抄报……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言:“创新,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

那创新之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路径呢?

历史为镜

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而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他为此深感苦恼。据说,他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在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透在书法艺术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推动历史前步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而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解读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人尚且知道创新求发展、求成功,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新呢?

第一则材料中,郑板桥如果不听从妻子的劝告,一味地临摹他人的字体,就不会有“板桥体”的出现。而在第二则材料中,假如商鞅不进行两次变法,秦国也不会出现“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了。

使用范例

板桥有诗为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先生怀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胸襟,在从善如流、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不落窠臼、独辟蹊径,成就了一段令后者叹为观止的书法传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悠悠华夏史,上下五千年,创新的精魂理念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勃发奔涌,于星光璀璨的历史天空里大放异彩。

生活故事

老报纸的故事

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約三四毛钱。但上海吴江路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文汇报》等老报纸,20世纪6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要卖218元,就算是20世纪8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也要卖128元。那些按理说没有收藏价值的普通旧报纸,居然还卖得挺火。

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了一些历史韵味。顾客主要是二三十岁的上海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买来赠送给长辈,以引起长辈对青春的回忆。

报馆老板叫刘德保,素有收集老报纸的兴趣。他将老报纸的卖点定位于生日礼物上,可谓别出心裁,既雅致,又有韵味;既可以满足青年人对出生那个年代的好奇,又会唤起中老年人对逝去岁月的缅怀。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一二百元的高价,价钱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有极高的附加值了!

解读

1.传承与创新。缺少了传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或是天马行空地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去胡编乱造,而是基于前人的理论指导,才会彰显出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故而,基于传统、探索创新,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发展之道。

2.文化与创新。文化不分贵贱,但其存在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要保护原生态文化,又要给原生态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不能墨守成规。

3.写作与创新。写作文也是一样,要对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敏锐触角,学会在自己喜欢的语言面前踏步停留,进而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自如地创造应用。

自然视野

坚守“逻辑”的结局是死亡

如果你把4只蜜蜂和4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死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最终发现了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当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只有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人,才能成功地摆脱既定的命运。

(选自《受益一生的124个智慧》)

思维迁移

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一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

答案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若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了,是不是被局限在条条框框里了。

此外,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路上坚实的步伐。

成语小令

弃旧开新

【出处】[北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征创之,所以弃旧而开其新。”

【释义】弃:抛弃;开:开创新的。形容事物向前发展。

【近义】弃旧图新、洗心自新

标新创异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

【释义】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近义】标新立异

猜你喜欢

商鞅郑板桥秦国
五张羊皮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瞒天过海
郑板桥:挣脱“小人儒” 回归“君子儒”
郑板桥劝学
树敌太多商鞅
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