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见大 抒发真情

2021-07-25曹明雄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叶先生待人琐事

曹明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用自然平实的语言抒发了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课文导入】

例1.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例2.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別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例3.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例4.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例5.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例6.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例7.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技法导入】

巴尔扎克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从“小”处着笔,往往能“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一点讲,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或撷取一个片段,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反映深刻的主题。

以小见大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生活琐事见大。本文就是着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从小角度挖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前半部分选取了修改文章、送客、回信等琐事,表现了叶圣陶宽厚待人的美德。

作者所写的虽然都是琐事,却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了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与我有关”突出了真实。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多催生虚情假意,让写作变成一种粗制滥造。只有真实的事例,才会催发真实的情感,有可信度。“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则强调新颖,要做到选别人之未选,写别人之未写。

2.于细微处见大。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的“大”也就越深。如例5中写叶圣陶先生送客时“一定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到后来他不能起床,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形象也因这些细节变得丰厚起来。

3.叙议结合见大。例4和例6叙述的是作者亲身感受的事,例3写吕叔湘先生的转述,在平静的叙述中又有充满感情的评说,例2则先是通过读新文学作品及前辈对他立德为高的评论,联想到《论语》对君子的定义,作者道出“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的总论。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说随叙述自然生发,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凸显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格。

猜你喜欢

叶先生待人琐事
琐事
日子
日子
日子
日子
琐事
琐事
透明独木舟
赌一个未来
赌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