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1-07-25王波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外活动

王波

摘  要:教育作为国家发展,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在如今时代的社会形式下,创新必须实践到各个教育学科中去,初中语文自始至终都是体现一个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人是否能言善道,是否做好与人交际重要基础。本文就初中语文融入创新教育思维展开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思考;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129-02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Chines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WANG Bo  (Minyang junior middle school,Min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Education,as a national development,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In today's social form,innovation must be practiced in various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mbodying a persons culture from beginning to end. Reflect whether a person can speak well and whether h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into innovative educational think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Innovative education thinking;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語文是学生学好数学、英语等教学课程的首要条件,而初中语文较小学语文来说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成熟发展的基石。创新是科学发展观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手段,语文作为一门彰显交际能力的基础教学,是培育一个人基础的文学素养和基本素质工具,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逐渐向全面落实创新教育靠近,语文存在的重要性让创新成为促进语文教育的关键要求,思考如何将创新很好的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1.结合创新思维调整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扯着嗓子按照课本,少许的加上自身对课本的理解为学生授课,而这样很容易使得多数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沉沉,也许教师认为自己把课本上的知识已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讲的淋漓尽致,学生肯定会全部吸收到自己脑中,但对于学生来讲同念经一般,努力认真听完,却一节课下来,对于重要知识点的认知程度模棱两可,再加上到了重要的考试节点,只靠一张一张的试卷习题做了讲,讲了做,频繁刷题,频繁讲题,学生越做越疲惫,越听越麻木,最后既付出了自己大量的课外休息时间又在实际上也没有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教学回报。因此既往陈旧的教学套路是时候也得跟上社会创新的步伐,探索崭新的教学方法。

前面提到现代教育是以全面落实创新教育为发展目标,那么就应该从根本出发,改变既往老派教学思维,整合现有课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新固有的授课方式,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意识为主要目的,确保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本身都需清晰的认识语文的本质,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代诗词也均是作者生活阅历丰富,一时激发了创作灵感,才有了在课本上供学生学习的著名篇章,可以得出生活是语文素材形成的自然源泉,进而针对现有的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走向生活的改革方向,让语文与生活现象相辅相成。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多方位思考,以语文源于生活为启发点,适当设计出有趣生动的语文教学方案。语文本就着重学生们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经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影响学生们的品德思想教育,面对固有乏味的授课方式,面对学生们受当代趋势影响的先进思想,语文教育课应当如何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应该是教育行业头等探讨事宜,但由于往往真理是在实践中成立,更多的便得靠教学丰富的语文老师自己摸索,结合现下创新发展路线,通过选择授课地点亦或是根据自己授课经验发现怎样适合学生们学习,研究出新兴的授课方式,比如根据要授课的文章内容是大自然方面的,便申请组织一堂户外语文角,打破既往始终如一的学习场所局限性,扩宽教学条件,带着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天空下直观感受自然的照拂,让学生们自己观察自然动态,往往更有意境,最后让学生们总结表达自己观察的自然体会,再通过学生们自己领悟到的总结自然引进本堂课本要学的内容,纵使结束课程后,学生们也会对本次学习的内容印象深刻,大大提升了授课应有的效果,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们学习的创新能力。

2.教师积极营造课堂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有何表现都基于教师在整堂课上营造出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方式。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普遍来说都是枯燥、压抑的,教师对语文课本的讲解都是念一句释义一句,时不时还会抽点个别学生进行补充,沉闷又紧张的课堂节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毫无沟通,没有思想上的交流,学生更多的是害怕教师突如其来的点名选中自己,而教师也没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的传授方式是否能让学生充分认识掌握,这样的课堂可以说存在的毫无意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要突破口,促使学生的头脑在放松的状态下有足够的空间思考,能多元化地想出问题的解答方式,结合思考学习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益智游戏,让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下上课气氛,对于语文课本的释义,也可以增加趣味性的问答,如果答错教师可以做到不问责不说教,而是主动地缓解学生答错的尴尬心理,帮助他给出正确答案,并且邀请他作为课堂中益智游戏里的指挥人,这样在整堂过程中,学生会更愿主动地去学习去接受课本知识,会下意识的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熟记教师所传授的课堂内容。另外,教师的板书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实施教学的过程里,它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教师的教学思路,结合新时代发展,传统的书写板书已经不能再完全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氛围也需要有趣的板书来引导,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当今电子化产品布置板书,比如投影仪等多媒体电子科技来设计出较生动的板书,这样教师在课程讲解中,通过电子化板书的展示打破了既往传统板书授课的枯燥框架,带有色彩的板书,概括教学内容,再结合教师对于一些课本讲解补充,进一步加深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师所传授的新知识印象和认知,掌握关键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的初衷。

教师应多多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学生也是课堂的载体,没有学生,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课堂也只会化为乌有。没有学生的互动认可,没有把课程内容消化,那么教师上课的职业价值也就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师开展课堂讨论,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知识点提出疑问进行讨论,学生有了争论的问题,说明他有在认真上课认真思考课文中抛出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成人社会招聘环节容里,有那么一項是不再与面试官一对一的进行面谈,而是将所有面试者聚集在一处,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给一张没有文字的纸图,面试官的要求便是通过纸图上呈现的画面,描述出相应的信息,不难得出这一措施促使他们积极地展开了讨论,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够创新,思维较活跃,那此次面试也就不成问题了。反观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当适量增添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环节,这样在课堂上,也能被模拟当成是小型的社会工作地点,但不同的是在这里学生聚集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共同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大脑对问题的解决思维,虽说课本印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也像社会招聘环节那般将班级内的座位分成若干几人组,允许他们就问题看法给出自己每个人理解的合理结论,遇到争论时,教师可以协助分析他们各执的意见,还可说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综合思考,对他们这种争先恐后表达意见的表现予以鼓励,更对他们这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予以肯定,这种授课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萌发的创新思维意识,促进了学生想要探寻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学生极易养成自己对事物独特见解,会提出更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也就会跟着不断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更为重要

多数人会觉得教师的意义更多的倾向于教这个字,但事实上教师更主要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学,引导才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书是为了不需要才教,不教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自学的习惯 ”。所以正确教育学生学习的方案,是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应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用笔勾勒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以及记下课文中要求对知识点展开看法讨论,最后学生与教师相互提出,在让学生思考的同时老师也慢慢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渐渐地让学生养成首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教师也应提前多准备一些挑战难度相对较高的问题,让学生课上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进行思考解答,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课本知识点。

教师在语言上的运用也是发展创新教育,引导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口头声音的语言文字,可较为直观的表达出中心知识思想,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重点和知识关键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良好吸收。具有激情、风趣、条理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得枯燥单一的课本教材变得丰富多彩,让乏味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再加上多媒体类的板书设计,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一节课的时效仅为四十五分钟,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上课时间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采用较为优美的文字讲解吸引学生将注意力引至教师的身上,设计出一些运用于教学中的课堂语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引发学生建立独特的思考模式,求索知识的海洋;最后教师可融入自己体态语言,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当的肢体动作同样可以唤来学生的思想注意力,学生的认知阶段是处于较为直接的形象认识过程,教师的言行在很多时候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很容易被学生自行模仿,故此教师在其授课中将体验和声音两种语言模式搭配使用,调动课堂气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加以精准的体态行为语言增强教学生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激发学习能动性。

4.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推进创新教育的成熟发展

建立课内外互助的语文学习模式,能有效推进创新教育的成熟发展。学生学习的方式一是通过在学校教室内,教师的传授语文教学内容;二是利用语文基础去学习其它教育学科;三是掌握了语文语言技巧而面向的家庭社会。这里的语文学习更多的是指外向发展,培养学生语音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除了需要基本的课堂授课,积极参与语文学科涉及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针对语文的创新教育,应该多加注重课外活动,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放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更多的技巧。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教师要摒弃老派教学思想,利用自身的智慧头脑设计出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教学方案。大胆尝试创新措施,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能够为不断发展创新教育精神打下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初中语文在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目的。未来针对创新教育的发展也只会是教育行业不断改革整合发展的持续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青. 语文教学与研究 [J].考试周刊,2020(67):35-36.

[2]赵德玲.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J].中学教育,2019(11):4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课外活动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排队的奥秘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淘气包马小跳
也谈高中英语课外活动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