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和思维训练入手提高阅读效率

2021-07-25陈越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阅读效率训练语言

陈越华

摘  要:教学中不应割裂语言和思维的密切联系,要在词句理解与运用中、在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联系中、在教与学的联系中训练思维,在语言训练中激发思维火花,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语言;思维;训练;阅读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029-02

Improving Reading Efficiency by Training Language and Thinking

CHEN Yuehua  (Huangt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Huian County,Quanzhou City,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eaching,we should not separat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train thinking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words and sentences,in the connection of form and content of articles,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stimulate the spark of thinking in language training,and improve reading efficiency.

【Keywords】Language;Thinking;Training;Reading efficiency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应专注于“听说读写书”基本功的训练,这一观念深植于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与此同时,不少老师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甚至认为思维训练应该专属于数学学科。教学中不少老师单纯而片面地看待思维训练,生硬地割裂语言和思维的密切联系,笔者不苟同片面认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究,在语言训练中激发思维火花,提高阅读效率。

1.在词句理解与运用中训练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在小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词句训练是基础的一环。词是构成语言的材料,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用词来表示的,加强词句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词句的理解与运用要从整体考虑,引导学生在上下文的联系中掌握意思,在运用中加深认识,促进思维发展,提高阅读效率。反之,思维的发展又将促进词句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升。理解是词语教学的关键环节,怎样做到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效率呢?应该根据年级和教材的特点,在预习查字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上下文,在词与句的联系中激发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确切地理解词义,准确使用词语,将词义教学引向深入,切实提高阅读效率。就拿《詹天佑》一文中的“要挟”一词理解与运用谈谈:

(1)“要挟”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预习作回答。

(2)书上怎么说的?——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3)帝国主义抓住清政府什么弱点?要清政府答应什么要求?他们“要挟”的目的是什么?——深入挖掘,激活思维,渗透思想教育。

(4)你会运用“要挟”一词吗?举个例子或说一句话——实际运用,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在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中,学生开动脑筋,点燃思维火花,联系实际,词语及所代表的含义在学生头脑中渐渐形成联系,学生便能够真正地认识它,理解它,掌握它,并实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要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切不可忽视句子教学,句子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表现中心的关键句,词义含蓄的难句和结构复杂的长句,逐步掌握常用句式。教学中应通过对句子的品析、理解逐步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与水平。各个学段的每一篇文本中,都有值得学习都值得推敲的句子,如:起提纲挈领作用的中心句,总起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落中分项描写形成并列关系的句子;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关键句;环境描写的衬托句,形成对比的反衬句……教师要根据文句特点,设计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教学,提高阅读效率。要是能够抓准表情达意的关键句、中心句,贯穿全文的推进句、线索句进行品析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句子训练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促进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窃读记》中有这么一个关键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课文,能起到提领而顿。“小作者为什么窃读,她怎么窃读?你明白作者窃读的滋味了吗?作者因什么而快乐?又因什么而惧怕?”教学中教师紧扣课题和中心句,如剥笋般抛出相关值得孩子思考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在读文品味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与文中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以真切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学生初读感悟后,老师再抛一问“课文中作者又是怎么将自己窃读的滋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呢?”学生带着这一思考再次走进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再现窃读的每一个情景,还语言以画面,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疏導学生思维梗塞之处,充分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得到锻炼,教师也便从“教”和“讲”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目的。

2.在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联系中训练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文章是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在阅读时,人们的认识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认识阶段,先读懂语言文字,再掌握具体内容,进而领会思想感情;第二个认识阶段,是第一个认识阶段的逆运行。小学生在读文章时经历这两个阶段的认识过程,才能达到阅读训练的要求——既理解内容,受到熏陶感染,又学习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概括是思维训练的重要一环,人们借助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小学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通过分段,概括段意和总结中心思想来实现。划分段落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好能从探索作者的思路入手,把作者的思路弄清了,段落也就明晰了。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老师可扣题发问:“启示是什么意思?读读课题《钓鱼的启示》,你们猜猜这篇课文围绕什么事来写吗?作者为什么忘不了钓鱼给他的启示?”引导学生去探索作者思路,接着请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条理,学生自学,师生评议,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恰当的划分段落。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主要内容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文本的特点和学生能力发展为依据,设计适切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与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从理解内容到概括中心思想,有一个坡度,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写”。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理念中强调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于是,首先应引导学生循文求义,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或者联系各段大意,想想文章写了什么事,作者写这件事想告诉人们什么;或者利用课后作业题,想想读过课文后受到什么教育和启发;或者抓住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如《梦想的力量》一文记叙了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领悟“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的深层意义,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课文学习的感受,这样一步步训练,他们就能够概括出中心思想来。

以上的训练是阅读的第一个认识阶段,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我们在完成这一个步骤之后,要从中心思想出发,回到具体材料,从一般回到个别,追问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探究作者这样布局的原因,使学生的思维从顺向转为逆向,从而得到比较完整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能力提高了,阅读效率自然也提高了,作文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3.在教与学的联系中训练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固然要依靠教师去训练和培养,但更需要学生的自我锻炼和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同时要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组织思维活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自觉性。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段落,在品读中可以训练思维,提高阅读效率。“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雨果赞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的没毁之前是怎样的?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能将每段话读成一个词吗?”问题指向引导学生读懂课文2.3.4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圆明园中的建筑宏伟,文中列举了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课文又是怎样将众多建筑的描写连起来的?读读段落,你会有许多新发现的。”读课文,一推敲学生不难发现,段落中用了并列、对比的写法,巧妙串联不同风格与特点的建筑。教与学中,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解、概括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阅读效率也提高了。

教学中老师要针对文本体裁,针对性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记叙文,大都形象鲜明,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形象思维的主要途径是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可以进行拓展延伸的联想和想象。《圆明园的毁灭》中“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可以抓住关键句,追问什么是“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生活中你们见过吗?张开想象的翅膀,模仿第一句,说说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边读边想,浮现画面,推敲词语,提升能力。教学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脑子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事物性状和动人情景,形成一幅幅画面,一方面要动之以情,以教师自己的感情,诱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使之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当语言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情感为学生感受到的时候,课文内容也就真正理解了。

挖掘语意,欣赏精彩段落。课文中绘声绘色,形象鲜明的段落是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好材料,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去吟诵、去欣赏,同时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对于那些用得精炼的词语,生动的比喻,还要引导学生用比较、联想等方式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明确好在哪里,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创设情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媒体,创设语言教学情境,易于引人入胜,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助于能力的培养,无形中促进思维发展。

此外,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织学生对抽象的词语做形象具体的解说和表达,也都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训练效益,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孟令全.《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问题》[C].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1998

猜你喜欢

阅读效率训练语言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浅谈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效率
文图转换有效阅读策略的思考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