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2021-07-25江志鑫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段数学小学生活

江志鑫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当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的帮助其完成知识建构,同时也能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当中。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文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某种程度的参考借鉴,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高段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017-02

Life is Education,Education is life-the teaching Method of High-level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

JIANG Zhixin  (Huasha primary school in zhanga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life is education” proposed by Mr. Tao Xingzhi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daily life,so as to mobiliz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to better help them complete knowledge construction,and at the same time encourage them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o solve life problem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concep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level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hoping to provide a certain degree of 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ors,and better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Life;Education;Elementary school;Advanced mathematics;Teaching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情境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而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为小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及引导其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或者是促使其通过一些生活实践操作来发现、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完成其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可见,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对于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数学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调动其生活经验,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从而激发起小学生对高段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高段数学的学习当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较为快速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让自己的相关能力获得提升。其次,此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逻辑思维对于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助力,而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引导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达到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尽管此种教学方式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教学之时仍旧需要遵循某些原则,比如要依照高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来设置恰当的生活化教学计划,选择的生活情境应当是小学生熟知且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达到预期效果。

2.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之时,并未将生活化教学目标纳入其中,即使有相关目标也非常简单,大多都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之類的模糊语句,并没有“利用什么数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生活实际问题”这类的明确目标。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之时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生活,但是联系不够紧密,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缺乏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处理,因此也就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过程存在问题。教师经常会忽视小学生给出的一些错误答案,不能及时对其点拨追问,这就导致小学生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知道了正确答案,但是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就是无法总结自己的错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知,这样不利于小学生顺利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部分教师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小组合作讨论的题目基本上都是教材中的例题,并未设置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题目。最后,教学评价不能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对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关注不足。

3.小学高段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1)师生共同备课,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求数学教师做好教学素材的收集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观察和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日常积累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应用到备课、讲课当中,从而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当然,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角度来发掘生活化教学素材,这样的素材更加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真正起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同时还应当制定好生活化教学的明确目标,并且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中。

以《百分数》的教学为例,小学生对百分数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收集与“百分数”相关的生活化教学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拿给教师,教师负责对其进行整理,并将之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为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小学生会搜集到一些包含“百分数”的服装标签、食品外包装、饮料瓶标签等,教师通过向小学生介绍这些生活物品上的“百分数”的含义,让其认识到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并且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内涵等,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联系日常生活,突破学习难点

数学知识本身就有较强的抽象性,而且逻辑也非常严密,尽管如此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仍旧是极为广泛的,因此学习数学至关重要。但是,对于那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不好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那些抽象性、空间性特点较强的数学知识的时候,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就可以联系日常生活来将抽象知识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小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以《圆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圆柱概念教学方面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进行圆柱侧面展开形状分析时,部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单凭想象无法确定圆柱侧面展开之后会是什么形状。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物品来辅助教学,比如带一个矿泉水瓶到教师,切掉商标以外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小学生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圆柱体,然后教师将矿泉水瓶上的商标揭下来展开,小学生就会直观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形状,从而突破这一学习难点。

(3)引入实践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部分教师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之时,不注重凸显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之时也不注重与小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这就导致部分小学生对高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学习起来缺乏热情,学习成效自然会受到影响。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生活实践活动引入课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对高段数学学习的热情,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针对小学生的错误之处进行点拨,帮助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认知,更好的完成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以《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有的小学生很难理解明明用同样的小正方体搭建出来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但是从某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却相同。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带一些正方体积木到课堂上,然后一边让小学生“搭积木”,一边观察物体,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一课的学习活动。针对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教师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此来帮助其顺利完成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搭积木”活动来激发其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对其综合发展有益。

(4)实物带入课堂,开展直观教学

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而部分小学生的相关能力仍旧较弱,这就导致其在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时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实物带入课堂,借此开展直观教学,帮助小学生以形象化的方式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数学教学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实物并非绝对的真实物体,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这些生活实物的展示,借此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了让小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应当怎样计算,教师可以将一副七巧板带到课堂上,并且通过引导小学生观看七巧板的组合过程来帮助其认识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由各个模块的面积加起来计算而成的,因此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对图形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几个可以计算出面积的单独模块,再计算即可。

(5)生活事物数学化,培养应用能力

现实生活才是各种数学知识的最终来源,而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可以将其予以抽象,使之成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利用这种方式来激发高段小学生的求知探索欲。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和感知数学知识的存在。比如,小学生坐在教室当中,教师可引导其将自己与周围同学的位置转换为“坐标”,以此来帮助其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坐标”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某些数学模型来解答现实问题,比如,植树模型、工程模型、比例关系模型等,这就要求小学生应当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这对于其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教师还可以引导高段小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家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也能促进其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比如,商场搞活动,既有满减优惠又有打折优惠,小学生在跟随父母去商场购物之时,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父母计算一下怎样购物能够获得最大的优惠。这就是一种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况,能够很好的锻炼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巧设生活作业,锻炼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时代,小学生的能力發展情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重点,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为高段小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作业的方式来锻炼其应用能力。以《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为例,教完这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调查家中一个星期的经济支出情况,并且将相关的支出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制作成扇形图,看一下家长这一星期的主要支出是什么,并且判断一下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并将你的判断结果给父母看,与他们一起讨论你的判断结果是否合理。

总之,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备课、联系日常生活、引入实践活动、实物带入课堂、生活事物数学化、巧设生活作业等方式来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家梅.基于新课改的小学高段数学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02):43-44.

[2]陈萍鹤.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96.

[3]杨化芹.把握生活的钥匙——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06):53.

[4]林荣彬.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小学高年级的实施与对策分析[J].华夏教师,2018(07):56-57.

[5]沈红珠.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9):56-57.

猜你喜欢

高段数学小学生活
乘坐“方程思想”的船 到达“减负高质”的岸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教学小学高段数学
生活感悟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