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分析

2021-07-25郭红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郭红丽

摘  要:基于我国教育迈上良性发展轨道,“智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有效支持日益增长的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呈现的心理特征是极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班主任需结合班级情况着手探究影响学生心理的各方面因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并能将其落实在班主任工作中。对此,文章将着眼初中班主任工作,简要分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005-02

An Analysis of the Infilt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Work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GUO Hongli  (Huancheng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Huanxian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education,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oriented"has been unable to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growing actual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are that they are easily interfered and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as a class teacher,you need to explor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psycholog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class,and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Pay attention to and implement it in the work of the class teacher.In this regard,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work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 teacher,and briefly analyze the relevant paths to penetr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Class teacher work;Junior high school;Mental health education

进入初中,学生也进入了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使得学生心理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一项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内容。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优秀的班集体,不只是好纪律、好成绩、好卫生,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学习氛围,而达成该目标离不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乐观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其中敞开心扉、磨练意志、团结合作,感受成功。

1.简析初中生显性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不仅进入青春期同时也迎来了叛逆期。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十分渴望独立,可也较为情绪化与自制力较弱,基于受周围环境干扰。初中学生主要表现为:当心情好时具有高涨学习兴趣与较高学习效率,而如果情绪不稳定则大幅降低积极性,不愿意和他人进行沟通。伴随学生身体发育,部分学生会呈现一定的青春期综合征:极易情绪化,时常感到忧虑与孤独;部分学生会突然丧失学习兴致,形成自卑想法,一些学生还会陷入幻想与抑郁中,此外因为身体发育而逐渐关注异性,从而发生早恋。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高。当今学生之所有存在心理不健康问题,主要源于家庭与学校。立足家庭层面分析,由于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百般迁就孩子的物质享受,而在学习上则表现为百般苛求。由于前者存在导致其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但是后者会导致其面临较大压力。该管理模式的存在让学生经常处在心理不平衡状态。立足学校层面分析,虽然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仍不能改变部分学校对于考分和升学率的偏执。通过分数量化学生“能力”,在激烈的分数竞争中是学生难以充分认识自我价值,严重缺乏自信,经常存在着担忧、焦虑、挫折心态。至于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懂得应如同“经营家庭”一样,细心体察学生产生的心理变化,基于“心育”原则与手段培养学生;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正确指导学生的交际、消费、交际乃至于择业等方面,一方面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缓解学校压力。学生如果可以感受来自班集体的温暖,自然会自愿为之付出,为之投入。

第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这是由于只有个体心理只是健康正常的才会更好顺应现实社会,能和整体大方向相一致,而且自觉接受来自社会提出的个体要求,例如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以及行为规范等。从相反角度分析,如果个体的心理状态是不平衡的,更倾向接受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念,放任不良规范则会形成不良道德品质。在初中班主任开展道德教育时,要是未能考虑到受教育个体真实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没

有有效疏导其不平衡心理,无法让其乐于且主动顺应主流社会规范。当学生出现如自卑、焦虑、沉默等各种消极情绪时,及时针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这样才会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

3.初中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第一,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實现自我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性格类型,是实现因材施教,教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如果班主任真正想协助学生实现人格的完善,前提是了解学生性格,将班级所有学生作为对象,进入学生内心世界。如果管教浮在表面、说教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最终只能引起学生抵触。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需要辅导者能得到辅导者的熟悉与信任。一方面需了解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了解心理真实需要与发展走向。和学生朝夕相伴的班主任,相比其他任课教师拥有更多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由学生言谈到举止,从学生学习状态到学生个性心理等,班主任应做到观察详尽与了解全面,这样才会进行更具针对性地辅导。班主任若想走进学生内心,则应做到灵活机动,不能浮躁找准时机,细心观察,绝对不能不得要领匆匆上阵。班主任要善于观察,通过学生的一个表情与眼神就足以洞察其心灵。班主任要足够了解学生,则能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充分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情况,知道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果让更有效地解决。针对初中学生而言,大部分日间时间主要是在学校和班主任共同度过的生活。班主任在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学生的心理情况。例如班主任能了解到学生日常生活情况、学习心态与身体状况,还能知道学生的需求、爱好,兴趣与性格等,此外要清楚学生以往的经历、人际交往与家庭情况等。班主任依据所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综合应用谈话、观察、家访与调查等多元路径,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避免抓不到问题要害。班主任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必要立足学生视角,基于学生心理层面,关注教育方法并做到耐心细致,防止学生出现新的心理问题。

第二,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出于更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班主任应积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开展心理教育的形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无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能清楚心理健康在自身发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完善价值观念。对此,班主任应以现实教学条件为基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敬老意识的威力,强化有关“孝”的教育,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组织以“身边的孝顺事”班会,引导学生在班会期间踊跃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叙述有关真实事例等,学生在面对面的故事交流中,会进一步强化对于“孝”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孝顺意识。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日敬老院义工的活动,通过学生付出的实际行动,明白孝顺、敬老、意识需切实落到行动,由此提升其道德品质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更好地完成。

第三,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应为学生打造优秀班风,在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就可轻松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黑板或是墙面上标注有关暗示积极心理的标语,在无形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出于学生树立自信、挖掘学生潜能,班主任还应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充实班级评价形式,对学生自主评价能力有效培养,激发其自我管理意识,可以在墙面张贴表扬板,用于展示学习生活中具有优异表现的学生及其成果,浓厚成绩进步的学生、优秀试卷、参加活动得到奖励等,让学生能够在表扬和鼓励中收获自信,进而对自身行为习惯加以规范,逐渐健全人格。

第四,增进同家长间的联系,建立学生、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当前部分初中学生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所谓心理压力,主要指的是由于变化的外界环境与内部机体状态导致人的情绪波动与生理变化。长期存在过度的心理压力极易负面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与心理疾病。据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神经衰弱及忧郁症等均和心理压力存在联系。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离不开学校因素,另一方面则来自家庭影响。作为学生第一成长环境的家庭,可以在学生身上折射家长与家庭的影子。每天班主任需要面对数十学生,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心理、家庭背景与面孔,怎样可以切合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文章认为,最不能忽视的表示和家长沟通。应清楚教育属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双边活动,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正如“知子莫若父”所体现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情况的了解,初中班主任与家长维持经常联系,互通有无可以得到相对理想的学生教育效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和家长一起探讨学生心理实际动向,还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基本的教学工作程序,汲取学生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宝贵意见。关于召开家长会,可放弃传统全班性家长会的模式,采用分组分层的形式,依据学生个人存在的实际问题,把存在相同问题类型的几个学生家长集中到一起,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具体总结而且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采取该做法,一方面具有较强针对性,另一方面班主任与家长可通过近距离交流,清晰发现且讲明学生问题,找到相应的问题处理办法。除此之外,可通过网络建立班级博客或是微信群。基于该平台中,班主任能及时将学生的学校把表现上传至家长。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也能及时反馈学生家中的真实表现,让班主任与家长均可以及时且全面地掌握学生状况。诚然,这种方式会付出更多的经历与时间,可是伴随家长与老师的密切配合,会更全面细心地呵护学生身心成长,也获得一定实际效果,得到广大家长们的肯定与欢迎。

出于确保初中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应重视并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生实际身心需求相结合,而且要清楚学生客观心理活动规律明确教育内容与方式与,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庆辉.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26.

[2]胡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54.

[3]贾顺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143.

[4]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03):93-94.

[5]王力伟.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2):71.

[6]王登建.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8):14+16.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