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减贫经验及“后脱贫时代”的发展路径

2021-07-25马流辉

关键词:减贫经验攻坚

马流辉

【专题导语】 贫困是人类的顽疾,世界各国不论发展程度如何,都受到贫困问题的严重困扰,减贫与发展已成为全球的重要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与贫困的斗争可以说从未停歇,只不过受限于特定的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减贫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异。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和系统方案的减贫计划,也就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此,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化扶贫正式启动。经过多年努力和实践,中国的减贫能力、减贫方式、减贫绩效都有了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审时度势,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新时代中国减贫事业指明了方向。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为更好地总结和提炼中国减贫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围绕“中国减贫经验及‘后脱贫时代的发展路径”这一主题,邀请国内外减贫与发展和社会政策研究领域的学者撰写了四篇论文,就中国的脱贫攻坚展开讨论。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李秉勤教授和方倩博士,从政策学习的视角,详尽呈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不断制定、调试社会政策来提高减贫绩效,这一过程体现了政府的超强学习能力。华中师范大学吕方教授认为,脱贫攻坚本质上是国家与乡村、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构,他用“新下乡时代”来刻画这一历史进程,着重分析了中国减贫的具体制度和机制,以及这些减贫经验对反贫困理论建构的知识贡献。如果说前两篇论文侧重于中国减贫成就的学理性总结,那么后两篇论文更多的是聚焦“后脱贫时代”发展路径的思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上海财经大学的曹东勃副教授、梁思思博士以乡村教育理念从“基本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转变为切入口,分析了在后脱贫时代乡村教育如何通过评价系统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等手段来实现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区域性贫困的重要路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许汉泽博士基于个案研究,指出了扶贫移民搬迁后面临着“双重脱嵌”的困局,并结合后脱贫时代的政策供给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虽然脱贫攻坚战已经结束,但对中国知识界来说,减贫经验的学术总結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建构依然任重道远。本期学报组织的专题讨论算是一个前奏,我们期待后续能与学界同仁就此议题开展更多的对话和讨论。

猜你喜欢

减贫经验攻坚
报告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攻坚脱贫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扶贫,我们在行动
中国的减贫成绩单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