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活力之源

2021-07-25牛先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8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牛先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解放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08.001

解放思想,就是要走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路径依赖,打破僵化思维的束缚,突破条条框框的羁绊,积极开动脑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观察形势、思考问题、寻找办法,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历程,铸造百年辉煌,始终能够保持健康旺盛的生命活力,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党的思想永不僵化、永不停滞,通过思想的持续解放,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活力的持续释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党的先驱们跳出旧的思维窠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接受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结果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一步一步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主权丧失,民不聊生。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找复兴的出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求索,然而,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维新改良”“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可都没有扭转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命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首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惊喜地发现“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1]。于是,他们积极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刊物、发表文章、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在青年中、在知識界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20世纪初各种“主义”纷乱杂陈的旧中国舞台上,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清新的风。经受“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和洗礼之后,马克思主义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影响渐盛。1921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各地党小组的派出代表聚集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又从中国当时国内的阶级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在解放思想中初步认识到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为以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如果党的先驱们没有解放思想,勇于接受和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没有主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思想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又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教条,而是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在中国革命的初期,我们党就认识到中国社会没有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人阶级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队伍并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也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同时,中国社会也不同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旧中国,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从外部给封建社会注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刺激了工业的发育,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逐步削弱,封建统治地位开始变得脆弱起来,国家领土、国家主权也被分割。此时,中国社会既受外国资本(包括本国资本)的干预,又受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则与策略,从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比出发,在总结革命成功与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他认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2]在经历了城市武装起义的失败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中国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占人口多数,在城市工人阶级数量有限,以及敌强我弱的态势下,广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因此,中国革命肯定不能与资本主义国家走一样的道路,中国革命战争的中心只有放在农村,通过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发展出星火燎原之势,“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生动体现。

再者,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阶级斗争学说,正确分析了当时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成分,弄清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年召开的党的二大上,党在宣言中就阐述了对中国革命的看法,认识到现阶段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革命的对象;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任务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统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思想解放更为自觉。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系统总结经验、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详细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中无产阶级掌握着革命的领导权,而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领导农民问题,这个阶段的革命已经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这两个阶段,既有区别,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又有联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4]。在科学指明革命进程之后,我们党还拟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反映了我们党勇于解放思想、勇于理论创新的优秀品格。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长此以往就会裹足不前、失去生机,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并善于解放思想,不断面向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是与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搞建设的。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开始我们主要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到1956年过渡时期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警觉地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要把思想从苏联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质疑道:“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5]除了提出要把思想从对苏联经验的盲目模仿中解放出来之外,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把思想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6]无论是党内的、学术界的、经济界的教条主义,都必须反对,“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用,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7]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围绕在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许多正确的观点,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制度基础,作出了理论准备,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文革”结束之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主题报告,如同一声惊雷,对全党解放思想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確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如果“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8]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解放思想的推动下召开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还反复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9]。正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大胆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才石破天惊地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中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 [10]。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胆探索,在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根本任务、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判断和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十分复杂的形势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考验,没有固步自封、畏首畏尾,而是冷静沉着地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党内党外情况,要求全党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的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毫不动摇地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在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11]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确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焕发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活力。在如何看待群众拥有的财产问题上,强调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实事求是地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12]在党如何吸收和发展新成员问题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13]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1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际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15]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也使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活力。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求全党同志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16],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在思想理论上,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科学发展而不断接受检验、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17]因此,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8]。在实践上,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胆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使党充满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党的面貌、国家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我国主要矛盾历史性的变化,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

首先,在解放思想中深化了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战略安排的认识。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我国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经历30年的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在实事求是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作出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新时代”基础上,又提出“新发展阶段”,2021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正确认识所处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战略步骤,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没有解放思想的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很难果断作出这样的科学判断的。

其次,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放思想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始终的一条主线,不间断的思想解放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改革進入了关键时期,好改的、容易改的都已经改了,好吃的肉已经吃光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要闯的都是险滩。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19]。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和国家发展各个领域提出改革的要求,吹响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些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再次,在解放思想中形成和完善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用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20]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就是以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的。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格局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展开的,随着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2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实施,为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最后,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未知、开拓未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它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23],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全局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出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化的重大判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形成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等;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勇于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等等。这一系列观点、论断、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富有时代性、科学性、原创性,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回望来时的路,解放思想是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思想中铸造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辉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辉煌,同时也使自身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眺望未来的路,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初心,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以青春之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解放思想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法宝。

注释

[1]《李大钊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75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51页。

[5][6]《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42页。

[7]《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43页。

[8][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1、142、143、312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页。

[11]《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5页。

[12][13][14]《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7、286、270页。

[15]《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16]《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21页。

[17]《胡锦涛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14页。

[18]《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7页。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87页。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97页。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81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6页。

[2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4日。

责 编/马冰莹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