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机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7-25宋晋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9期
关键词:病程溶栓神经功能

宋晋元

(泗阳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宿迁 223700)

0 引言

脑梗死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重要治疗手段,可在经静脉药物溶栓后重建阻塞脑血管血运,积极控制患者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损伤进展,对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时间窗为4.5 h,但在部分研究中则指出,发病4.5 h内实施溶栓治疗,虽具有确切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或可由脑梗发病广泛性及梗阻部位特异性因素影响,导致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不佳,故提出早期溶栓治疗意见,即在发病3 h内实施溶栓治疗,或具有显著应用效果[1-2]。结合上述背景,特就不同时机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开展治疗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泗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后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按发病时间分组后实施溶栓治疗,对照组(n=35)于发病3~4.5 h内实施治疗,观察组(n=35)于发病3 h内实施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7~82岁,平均(69.54±3.68)岁,病程(3.75±0.38)h。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6~82岁,平均(69.08±3.61)岁,病程(2.51±0.32)h。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5 h者),家属经确认研究内容后,同意患者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病程≥4.5 h者;自愿脱离研究者。

1.2 方法。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先取用药治疗剂量10%(治疗剂量=体重(kg)×0.9 mg),行静脉推注治疗,1 min内推注完毕。推注结束后,剩余剂量经100 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取静脉注射泵泵注60 min。期间患者均配合血脂调节及神经营养治疗,溶栓24 h后头颅CT排除出血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4-5]。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1)NIHSS评分:于患者溶栓前、溶栓24 h及溶栓3月后复诊时实施测评,测评含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等,总分为0~42分,评分与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2)mRS评分测评时间同上,依据患者神经功能客观恢复状态分级,共分为0~6级,七个级别,级别越高则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3)生活质量取SF-36量表测评,依据疾病症状表现特异性选取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维度测评,测评后取各维度结果汇总后取均分为最终测评结果,得分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性,测评时间同NIHSS评分。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含大小便、进食、如厕、穿衣等共10项,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受测者生活自理能力水平越高,测评时间同NIHS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mRS评分对比。患者溶栓前NIHSS、mRS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4 h、3月时,观察组NIHSS、mR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NIHSS、mRS评分对比()

表1 NIHSS、mRS评分对比()

2.2 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评分对比。患者溶栓前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4 h、3月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SF-36、ADL评分对比()

表2 SF-36、ADL评分对比()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溶栓前NIHSS、m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4 h及3个月,观察组NIHSS、mR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早期溶栓治疗(发病<3 h)的实施,相较于常规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其效果差异性主要由患者不同病程时间内脑组织、脑神经损伤进展所引发。在临床病理研究中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 h内,其脑神经细胞受脑梗后血氧供给阻断后损伤较小,故仍存在高活性表达水平,可在经溶栓治疗重建受阻血管血运后,在脑神经细胞高活性表达影响下,实现对损伤神经组织的有效重建,恢复神经功能[6-7]。可将该时间段设为治疗最佳时间窗,而在发病3 h后,随患者病程时间延长,脑神经细胞表达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导致溶栓治疗后脑神经自主修复效果较差,且可存在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坏死进展,导致治疗效果局限性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存在广泛性脑梗死及主要功能区脑梗死患者而言,病程时间及治疗时间窗选择对患者预后影响更为明显,因此需在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后,及时借助诊断手段评估病程后,快速对症开展溶栓治疗,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8-9]。

综上所述,发病3 h内溶栓治疗较发病3~4.5 h溶栓治疗更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病程溶栓神经功能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