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度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07-25吕叶林峰茅卫东
吕叶,林峰,茅卫东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江苏 江阴 214400)
0 引言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75%~80%,是临床高发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以中老年男性较为多见,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治疗棘手,预后较差[1]。与其他肺癌类型相比,NSCLC的癌细胞生长、分裂、扩散及转移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中晚期NSCLC中位生存期短,1年生存率低[2]。化疗是中晚期NSCLC首选治疗方法,但整体疗效有限,癌细胞仍不可避免发生转移扩散,整体疗效并不理想[3]。重组人内皮抑制素(恩度)是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阻断组织内皮细胞迁移,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恩度联合化疗对中晚期NSCLC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7~86岁,平均(64.3±10.5)岁,TNM分期,Ⅲb期32例、Ⅳ期28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5~85岁,平均(64.1±10.2)岁,TNM分期,Ⅲb期30例、Ⅳ期30例;所有患者均经CT、病理切片活检等确诊为中晚期NSCLC,TNM分期在Ⅲb~Ⅳ期,已无法进行手术根治,行综合药物治疗;排除严重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无法耐受化疗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TNM分期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单行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第1d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3 d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恩度:恩度15 mg qd,d1~14/q3w或者30 mg civ24h d1~7/q3w,共治疗4个周期。
1.3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RECIST实体瘤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实体肿瘤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灶,肿瘤标志物正常,维持超过4周;部分缓解(PR):实体肿瘤病灶的最大径之和减少≥30%,维持超过4周;稳定(SD):实体肿瘤病灶的最大径之和减少<30%或增大<20%;进展(PD):实体肿瘤病灶的最大径之和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5]。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检测肿瘤标志物,包括CA125、CEA,电化学法检测CA125、CEA;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及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临床控制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A125、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中晚期NSCLC具有转移及扩散迅速,病情进展快速,预后差等特点,此时已无法进行手术根治,综合药物治疗成为主要的选择。化疗是中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培美曲塞和顺铂是常用治疗方法,但整体疗效有限,患者获得的生存受益较少[6]。
近年来,临床研究转向肿瘤新生血管方向,认为肿瘤的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7]。因此,抗肿瘤新生血管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恩度为新型血管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干扰VEGF的传导通路,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还可干扰内皮细胞迁移,阻断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或迁移[8]。恩度联合化疗能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进一步控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提升整体疗效。同时,恩度的安全性高,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达到较高药物浓度,对抑制肿瘤原发及转移病灶均有良好效果[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恩度治疗可协同增效,提升抗肿瘤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综上所述,恩度联合化疗对中晚期NSCLC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增强对肿瘤标志物的抑制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