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盐碱地油用亚麻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
2021-07-25王红光李彩凤刘新宇王玉波夏尊民曹洪勋
张 贺,王红光,李彩凤,刘新宇,王玉波,夏尊民,曹洪勋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亚麻是世界上重要十大油料作物之一,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纤维用、油用和油纤兼用亚麻,其主产区位于印度、加拿大、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1]。我国油用亚麻(胡麻)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和西北地区[2],黑龙江省分布相对较少。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大,且盐碱地资源丰富[3],将油用亚麻种植在轻度盐碱地上,不仅可缓解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还可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有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利用盐碱地种植亚麻,可极大推动黑龙江亚麻产业发展[4]。黑龙江以种植纤维亚麻为主,是我国重要亚麻纺织原料产地[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健康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油用亚麻需求随之增大,黑龙江省发展油用亚麻也是今后必然趋势。亚麻籽是重要食用植物油原料,富含许多人类饮食必需不饱和脂肪酸,比如亚麻酸、亚油酸、α-亚麻酸等。此外,食用亚麻籽油也可预防某些癌症、冠心病和肿瘤发生,鉴于亚麻籽油保健功效良好,发展油用亚麻产业具有重要潜在经济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亚麻产量及品质与品种特性有关,亚麻高产栽培需在合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背景下,采取科学田间管理措施,营造亚麻最适生长营养环境,充分发挥遗传特性。亚麻产量及品质与种植密度联系密切[6],合理密植可提高油用亚麻土壤氮素吸收利用率[7-8]、水分及肥料利用率、气体交换能力、光能利用率等,协调源、库、流三者关系,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运转和分配[9],提高油用亚麻产量和品质。低密度种植虽可改良油用亚麻单株经济性状,但受限于群体密度小以及植株数量少等现实条件,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低同时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变低[10],进而导致产量下降。高密度种植造成油用亚麻茎叶相互叠加,光合效率降低[11],由于地区营养条件局限性,加大油用亚麻对光、温、水、肥竞争。与此同时,通风透光条件差导致茎秆变细,生长变弱,油用亚麻抗倒伏能力下降[12],不利于提高油用亚麻产量。
近年来,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影响研究已有报道[13-14],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良田,而非盐碱地条件。为探索大庆地区盐碱地情况下油用亚麻最适种植密度,本文选用3个油用亚麻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和含油率影响,协调单株与群体之间关系,合理利用其自身调节群体能力,进一步挖掘油用亚麻在黑龙江省生产潜力。为黑龙江盐碱地油用亚麻高产栽培群体确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大田试验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农场五连(125°9'E,46°34'N),0~20 cm土层基础土壤理化性质如下:土壤全氮0.15%,全磷0.07%,全钾1.75%,有机质2.06%,碱解氮112 mg·kg-1,有效磷8.6 mg·kg-1,速效钾242.6 mg·kg-1,总盐量0.268%,pH 8.48。年平均气温4.2℃,最冷月平均气温-18.5℃,极端最低气温-39.2℃,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9.8℃,年平均无霜期143 d,年均风速3.8 m·s-1,年>6级风日数为30 d。年降水量427.5 mm,年蒸发量1 635 mm。年日照时数2 726 h,年太阳总辐射量491.4 KJ·cm-2。
1.2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选用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自主培育双油麻1号、双油麻2号(品系yx16-151)、双油麻3号(品系ch17-2041)。品系yx16-151和ch17-2041已完成黑龙江省区域和生产试验,分别拟定名为双油麻2号和双油麻3号,已申请登记。
1.3 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于2020年4~8月在大庆市东风农场五连完成。品种分别为双油麻1号(A1)、双油麻2号(A2)、双油麻3号(A3);密度分别为350万株·hm-2(D1)、600万株·hm-2(D2)、850万株·hm-2(D3)、1 100万株·hm-2(D4)。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
本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大豆,秋翻整地,春季土壤化冻15 cm耙耢整地,然后使用15 cm行距施肥机械施入底肥,施肥量为复合肥180 kg·hm-2,复合肥有效成分为N-P2O5-K2O=12-18-15。施肥后镇压,于2020年4月28日人工播种,播种深度2~3 cm,播后统一镇压。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
1.4 试验设计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油用亚麻生长过程中调查并记录其物候期及全生育期。收获前,每个处理选择有代表性植株20株作为室内考种样品,人工拔麻收获;每个小区选取有代表性一行测定收获株数,晒干后全区测产。测定内容包括:株高、枝下长、分茎数、主茎分枝数、蒴果数、单果粒数、蒴果大小、千粒重、产量以及含油率,其中含油率使用核磁共振仪测定(HCY-20型,托普仪器有限公司,浙江,中国)。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使用Excel 2019处理数据、制作表格及图形,应用SPSS 17.0软件作单因素方差、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进程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不同密度下同一品种各物候期和全生育期结果一致。同一密度下,3个油用亚麻品种全生育期仅有2~3 d差异;不同品种间对比,A2出苗期持续时间最长,A3出苗期持续时间最短,开花期持续时间最长。
表1 不同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进程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inseed
2.2 不同密度对油用亚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密度处理下,同一亚麻品种株高、枝下长和分茎数差异不显著,而茎粗差异显著。随密度增加,3个油用亚麻品种茎粗均逐渐减小,A1品种茎粗在D1处理下显著高于D3和D4处理;A2品种茎粗在D1、D2和D3处理下显著高于D4处理;A3品种茎粗除在D2和D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两两之间差异均显著。
表2 不同密度对亚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linseed
2.3 油用亚麻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通过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可知,3个油用亚麻品种在株高与茎粗、株高与分茎数、分茎数与茎粗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即随株高增加,其茎粗和分茎数均升高,随分茎数增加,茎粗也逐渐升高;且A2品种株高与分茎数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A3品种茎粗与分茎数间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2(见表3)。此外,对A1和A2品种来说,株高与枝下长间表现为正相关,即随株高增加,枝下长也随之增加;然而,A3品种株高与枝下长间表现为负相关,即随株高增加,枝下长呈降低趋势(见表3)。A1和A3品种枝下长与茎粗间和分茎数间均呈负相关,即随枝下长增加,茎粗和分茎数随之下降;但对A2品种来说,其枝下长与茎粗间和分茎数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即随枝下长增加,茎粗和分茎数随之增加(见表3)。
表3 双油麻1号、2号和3号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Shuangyouma No.1,2 and 3
2.4 不同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各油用亚麻品种收获株数均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D4处理达到最大值。3个品种中,除双油麻2号在D3和D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各密度处理下,其收获株数均达到显著差异。
各油用亚麻品种单株蒴果数均随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均在D1处理达到最大值(见图1)。双油麻1号单株蒴果数除在D3和D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双油麻2号在D1、D2和D3处理单株蒴果数显著高于D4处理;双油麻3号单株蒴果数除在D2和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
各油用亚麻品种单果粒数随密度增加无明显规律(见图1)。双油麻1号单果粒数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且在D2处理达到最大值,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双油麻2号单果粒数随密度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且在D1处理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D4处理;双油麻3号单果粒数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D2处理单果粒数最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各油用亚麻品种千粒重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双油麻1号千粒重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双油麻2号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双油麻3号千粒重则呈先降后升趋势(见图1)。
图1 不同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yield components of linseed
如表4所示,随密度增加,各油用亚麻品种产量均呈升-降-升趋势,且均在D2处理达到最大值。双油麻1号D2处理比D1、D3和D4处理分别提高24.71%、13.31%和4.58%;双油麻2号D2处理比D1、D3和D4处理分别提高23.27%、13.40%和5.92%;双油麻3号D2处理比D1、D3和D4处理分别提高25.72%、14.76%和7.98%。同一密度处理下,3个油用亚麻品种产量依次为A2>A3>A1。
随密度增加,各油用亚麻品种含油率变化无明显规律(见表4)。双油麻1号和2号含油率随密度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不同的是双油麻1号含油率以D3处理最高为45.98%,双油麻2号含油率以D1处理最高为44.88%。双油麻3号含油率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D2处理最高为46.74%。此外,双油麻1号D3处理含油率显著高于D2和D4处理,D1处理含油率显著高于D4处理,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双油麻2号和3号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下含油率均无显著差异(见表4)。不同密度处理下,不同品种含油率为:A3>A1>A2。
表4 不同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oil content of linseed
2.5 油用亚麻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根据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相关性分析可知,各品种产量与株数均呈正相关,即随株数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见表5)。
表5 双油麻1号、2号、3号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yield component and yield of Shuangyouma No.1,2 and 3
由表5可知,产量与单株蒴果数、株数与单株蒴果数、单果粒数和千粒重间均呈负相关,即随产量增加,单株蒴果数随之降低;随株数增加,单株蒴果数降低;随单果粒数增加,千粒重降低,且A1和A3品种株数与单株蒴果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972。此外,对A1和A3品种来说,产量与单果粒数,株数与单果粒数间均呈正相关,产量与千粒重、株数与千粒重间均呈负相关关系,且A1品种株数与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4;但A2品种产量与单果粒数、株数与单果粒数均呈负相关,产量与千粒重、株数与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且A1和A3品种单株蒴果数与单果粒数均呈负相关,单株蒴果数与千粒重均呈正相关,且A1品种单株蒴果数与千粒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97;然而,A2品种单株蒴果数与单果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51,单株蒴果数与千粒重间呈负相关。
2.6 主成分分析
由表6可知,提取主成分有2个。第1主成分占52.004%,第2主成分占40.126%。株高、茎粗、分茎数、收获株数、单株蒴果数在第1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即第1主成分反映这5个成分信息;枝下长、单果粒数、千粒重在第2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即第2主成分反映这3个成分信息。所以提取2个主成分可反映全部成分信息,并决定用2个新变量代替原来8个变量。根据表7主成分得分值可知,A2D1和A2D2处理综合成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2个处理中得分排名前4处理均是A2不同密度处理,即A2较A1和A3具有品种优势;各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中D2处理综合得分较高。通过对不同处理下产量结果综合分析以及结合实际情况,A2D2为本试验最佳品种密度处理组合。
表6 主成分及载荷Table 6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load
表7 主成分得分Table 7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油用亚麻生育进程,综合分析后发现,产量与出苗到现蕾时间有一定联系。主要是因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相互作用体现在现蕾前营养生长期[15],该时期可有效保证物质积累及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正常过渡。低密度可促进花前主要耕层土壤水分有效吸收,促进干物质快速积累并向籽粒运转分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为油用亚麻高产提供物质保障。通过研究不同密度对油用亚麻的影响,得出密度对茎粗的影响大于其他农艺性状。另外,茎粗在亚麻抗倒伏能力上发挥关键作用[16-17],茎粗与分茎数以及株高正相关性明显,且作物倒伏程度随群体种植密度增加而加重,倒伏严重时引起折断部位及以上部位死亡,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最终导致亚麻田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试验分析油用亚麻各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发现,3个品种株高与茎粗、株高与分茎数、茎粗与分茎数相关性一致。这与Ajay等研究结果相同,即油用亚麻存在更多分枝和低杆垂直生长[18],利于油用亚麻增产。
不同密度处理下,各品种收获株数和单株蒴果数差异明显,单果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明显(见图1)。分析其产量,发现随密度增加,3个品种产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且均在密度600万株·hm-2下达最大值(见表4);此外,对3个品种来说,产量与株数呈正相关,产量与单株蒴果数呈负相关,产量与单果粒数和千粒重无相关性(见表5)。因随密度增加,最初作物群体单果粒数也随之增加,当密度达上限时,密度继续增加导致个体和群体之间生长发育不平衡,影响产量形成,且获得最大产量种植密度[19]比获得最大籽粒产量时密度大。
本试验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双油麻品种8个测量指标转化为2个主成分,可直观反映双油麻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简单、高效且具备科学性。双油麻品种第1、第2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129%,综合分析各处理产量,选择具有第1主成分较高,第2主成分较低处理,即株高、茎粗、分茎数、收获株数、单株蒴果数较多,枝下长、单果粒数、千粒重较少处理。因此,油用亚麻单株经济性状优良,其产量并非最高,仅群体与个体间达平衡状态,可满足油用亚麻高产高效需求。
4 结论
综上所述,种植密度对同一亚麻品种物候期、全生育期、株高、枝下长和分茎数无影响;种植密度对同一品种茎粗有影响,且差异显著;3个亚麻品种在株高与茎粗、株高与分茎数、分茎数与茎粗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各油用亚麻品种收获株数均在1 10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大值;各品种单株蒴果数均在350万株·hm-2密度达到最大值;各品种单果粒数随密度增加无明显规律;各品种千粒重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各品种产量均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大值;各品种含油率变化无明显规律;各品种产量与株数均呈正相关,而产量与单株蒴果数、株数与单株蒴果数、单果粒数和千粒重间均呈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双油麻2号品种较1号和3号具有品种优势,600万株·hm-2密度综合得分较高;综上,选用双油麻2号品种,在60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是大庆盐碱地区亚麻高产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