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吃粽子才能既不伤胃又不长肉

2021-07-24陈颖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豆沙粽叶油腻

□陈颖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将至,粽叶飘香。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有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的作用。所以,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但每年端午节前后,因胃肠道疾病而来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患者却会骤增。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怎么吃粽子不伤胃、不长肉,如何挑选粽子,健康开心迎端午。

一、健康吃“粽”不伤胃

1.无论是粽子还是包子、艾叶粑,都属于容易让人产生油腻饱胀感的食物,所以不要辅以大鱼大肉,最好配上清粥小菜或水果沙拉。

2.粽子要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因为加热后的粽子更易于消化。同时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3.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

4.有胆结石、胆囊炎或胰腺炎者,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

5.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多吃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6.一天可以吃几个粽子?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医学教材上也不会有如此这般指导,毕竟粽子“内容”五花八门、个头大小不一,人和人的体质也千差万别。但为了健康,一天最好别吃超过三个正常个头的粽子,尤其是肉粽或含猪油的粽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如果是老人和孩子,还得在此基础上再酌情减量。

7.不少人在吃完饭后把粽子当甜点吃,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请不要给它辅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难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别去碰米饭、面或馒头。

8.吃粽子不能配冷饮,否则容易让糯米凝固,不易消化。

9.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则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小枣粽子,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不宜配促进身体发热的牛羊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腻的鱼类最宜。

10.吃粽子不可空腹,也不可在临睡前把粽子当夜宵。

二、怎么吃粽子不发胖

1.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素材,调味少一点,或尽量以后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黄,加入红萝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纤维质,或将糯米混加“五谷米”,增加粽子的纤维质;另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低粽子的热量。

2.吃粽子搭配白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爽理气利湿的作用,吃粽子的时候搭配食用,可以促进消化。

3.吃粽子时可同时喝茶,有助消化。超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等,可配薄荷茶或绿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清热去腻;特别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可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

4.肉粽早已成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取代,就做到了少油、低热量。这样吃起来既健康又不用担心长胖,可谓是一举两得。

5.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低粽子的热量。裸粽热量较一般粽子少,每个热量约含210~250大卡;碱粽也因体积小,相对热量较小,热量在未沾糖前约为100~120卡,沾糖后则含120~150大卡;“豆沙粽”每个热量约含500~600卡,在粽子王国中,它的热量可以数一数二,因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豆沙粽多以猪油炒过,所以热量增加很多。

三、四类人不宜吃粽子

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颇受人们喜爱。然而,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不可贪食。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故以下人群最好不食或少食:

1.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2.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尽量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3.胃病、肠道病患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过于油腻的粽子,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加重。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四、四招快速识别“绿衣”粽

绿衣粽子很多使用的是“返青粽叶”,对人体健康有害。正常的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蒸煮,呈深绿偏灰黑色或是黄灰色,而不会呈现青绿色。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使粽子外观色泽鲜艳,使用工业化工原料将粽子回染制成鲜绿色,人体过量或长期摄入会引起中毒。

1.看:看外观。“返青粽叶”色泽青绿,而正常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蒸煮,颜色发暗发黄。

2.闻:闻味道。“返青粽叶”包的粽子煮后香味不浓,反而有淡淡的硫黄味。

3.煮:辨煮水。“返青粽叶”煮后水变绿,正常粽叶煮后水呈淡黄色。

4.擦:拿棉签或白色湿毛巾擦,如果擦完粽叶表面会掉色,一般是染过的,天然的绿色不会掉色。

五、买粽子做到五小心

一要看看粽子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别买变质粽子。

二要小心粽子的口味变化,如果尝到粽子馅有点酸、有点发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三要小心粽子的质量,一定要买商场、餐饮企业、超市的正规粽子。

四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装,买安全、卫生的粽子。

五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对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黄粽和太油腻的粽子。

六、粽子保质期藏玄机

粽子保质期主要与生产工艺及保存环境有关,与添加剂关联不大。没经过任何处理的粽子,在0~5℃的温度下,保质期能达3~5天;还有一种粽子,经高温杀菌后,再进行真空包装,常温下只要不经过太阳照射,保质期能达12个月;另一种是速冻粽子,在摄氏-18℃的冷温下,保质期可维持3~6个月。

粽子一般在特别的保存条件下,6个月内的保质期内能保鲜,12个月或18个月的保质期的,虽能保质,但不能保鲜了。

温馨提示:尽量不要购买保质期超过6个月的粽子。

猜你喜欢

豆沙粽叶油腻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摘粽叶·剪粽叶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油腻
爱情,真的可以战胜恐惧吗
粽叶林里的母亲
美月日式烘焙教室
油腻痘大清扫就是要拥有100%滑蛋肌
买粽子别挑粽叶太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