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的成本性态与经营安全分析
——以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为例

2021-07-24马元驹聂帆飞

关键词:净收入动因营业

马元驹,聂帆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 100070)

一、引言

随着“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确立和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动能均发生转换,企业经营业态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部分行业“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重,企业面临的经营安全风险增大[1]。本文以产业化快速推进的农、林、牧、渔业(以下简称“A行业”)企业为例,针对该行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管理问题,从成本性态角度对我国A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安全程度做出评价。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基础性概念,也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将混合成本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划分,也是众多管理会计实务方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后续成本性态分析和经营安全程度评价的重要依据。传统方法中,混合成本的划分以产量(或其他物理形态的业务量单元)为驱动因素(即自变量)来估计单位变动成本率和固定成本,分解的对象成本也仅限于生产成本或营业成本。但是,这样选取的对象成本和成本动因存在理论和实务中的双重困境。从现有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成本分解和成本动因选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成本和成本动因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机理揭示不充分。Luis等认为成本分析时应该考虑将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进一步划分,使之能更好地指示公司价值[2]。该文将成本结构和公司价值评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充分体现了成本习性对于企业保值增值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将企业支出按照传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划分可执行度较低,因此通过传统成本习性评估公司价值的可执行度也较低。

第二,成本及其成本动因确定与选择比较困难。付烨冰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的成本性态,发现固定成本有职工薪酬、部分固定资产折旧、租赁费等。变动成本包括绩效工资、借款的利息支出、新增贷款的呆坏账准备等。可见,商业银行成本动因并不唯一。[3]多数企业的成本动因并不唯一,如何找到企业的共性,找出适合各行业、各类企业的成本动因能够便于管理会计操作的效果比较,也利于管理会计实践的可执行性。

第三,估计出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准确性比较低。哈佛大学Kaplan教授认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主张用多元成本动因解释成本性态,在传统成本性态观的基础上对成本性态的划分更加精细[4]。吴万锋认为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不容易,在企业中某些固定成本是人为的,实际并不固定;变动成本并不同业务量保持严格的等比例关系[5]。

从实务中看,众多管理会计工具遭遇应用瓶颈就是由于最基础的成本性态无法合理划分造成的。在A行业中表征“业务量”的物理量并不明确,选做成本动因时也难以融合或细分,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也无法获取。例如,随着农产品加工不断精深化,农副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大,同样一个苹果,口味、品相不同价格相差甚远,单纯以产量、重量、种植面积等均无法胜任成本动因。2000年初南京大学课题组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企业成本性态管理及其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时我国企业对成本性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成本责任和成本数额方面,缺乏对成本行为因果性的研究[6]。

上述理论和实务中的问题,严重影响到A行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无法适应A行业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因此,亟待构建新的成本性态分析模型用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

二、经济新常态与A行业管理会计新需求

A行业企业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差距巨大,既存在高度产业化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也更多地存在小规模、粗放化管理的乡镇企业,甚至有主要以一次产业为主、仅进行农产品初加工的企业[7]。特别在基层小规模的农业企业中,其成本核算往往较为粗放,无法提供绝大部分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严重制约基层农业企业的产业化经营的效益,如何帮助农业企业“降成本”“补短板”摆在了管理会计的面前[8]。具体来说,经济新常态与传统成本分解方法存在如下冲突:

(一)换结构: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企业多元化的协同是指企业不同产业板块由孤立走向协同发展,统一管理,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过程。当前,A行业产业结构发生较大调整,资源配置方式也发生转换,由管理粗放的单一种植为主的经营业态过渡到强协同性的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产业链不断拉长,各个板块统筹在企业整体战略层面,不再单打独斗[9]。

传统成本性态划分工具孤立地关注单一业务板块、单一产品类型的做法,无法提供管理有效信息,而需要从企业整体层面提供保本点、安全边际等管理会计信息。本文以企业收入动因成本作为成本分解对象,将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产生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通盘考虑;以货币计量的营业净收入作为成本动因,避免了不同物理量指标无法融合的问题。

(二)强竞争: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剧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人心,大多数企业处在强竞争环境中。这种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市场成为企业生产决定因素。企业管理决策信息不能再聚焦于内部信息或虚拟信息,应当持续关注市场因素,特别是价格因素、销售因素。同时,企业还应当关注上下游企业内部信息,合理估计竞争对手企业成本信息,这都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提供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于A行业企业,一些生产环节贴近农户,会计核算并不健全,相关内部管理信息也无法及时获取。

传统成本性态划分工具仅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信息作为成本驱动因素的数据来源,无法体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无法通过公开财务数据获取数据,导致产品之间的成本性态差异主要在于产量而非市场价格因素。本文将调整后的营业收入作为成本驱动因素,可以使企业更加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减少对内部预估信息的使用,增强相关管理会计工具使用的可靠性。

(三)新动能:服务主导和创新驱动成为企业发展核心动力

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传统以简单“物理量”作为会计核算和管理基本驱动因素已经与实际脱节,企业成本背后的逻辑越来越多与企业无形的创新和服务相关。例如,在A行业中,农技指导、土壤改良、农机具租赁、品牌营销等服务,这些也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传统成本分解对象仅将生产相关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考虑在内,而不考虑日益增长的管理、销售等费用,显然无法得到合理的成本结构。因此,本文在进行成本性态结构分析时,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等也纳入成本分析范畴,拉长成本分析链条,充分体现企业全过程服务和价值创新的要求。这样计算出的相关管理会计指标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再部署:“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持续推进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特别是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要求与前文所述逻辑密切相关,即“去产能”要求企业不再唯产量至上,挖掘个体企业和整个行业的“降成本”空间,这在利润率整体不高的A行业更加紧迫。

传统成本分解方法会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一个误区,即保本点确定后,企业产量越高,企业安全经营程度越高,风险越低。这与经济环境现实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显然不符。通过本文分析方法的探索,可以了解企业的整体或各分部的成本性态,可以引导企业调整企业成本性态结构严重脱离行业或本企业整体情况的版块,有针对性剔除落后产能,由传统“以量驱动”成本和收入的观念转变到“以价驱动”上。还可以通过成本性态结构指标,辅之以敏感度分析等方法,引导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五)变导向:企业绩效评价由成果导向转向风险导向

传统绩效评价专注于成果导向,是贡献式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必然导致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围绕利润指标转,忽视企业经营存在的风险,不能及时对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进行识别、预警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温水煮青蛙”效应,使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安于现状。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管理日益复杂,简单的单一成果导向不利于企业长远决策和经营安全,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企业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绩效评价和经营全过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指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对于易受经济环境影响的A行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由于计算保本点的可行性较低,企业绩效评价中往往重视利润类、现金类或资本市场类指标,而忽视了保本点和安全边际等企业安全程度的评价。本文的研究得出的安全边际率为风险导向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有力且简单可行的评价指标。

上述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与本文研究设计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方案与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成本性态分析对象、动因与模型

(一)成本对象与动因变量的界定

成本性态分析的首要是明确所分解成本对象的界定。本文认为,营业成本项目没有涵盖为取得营业收入所发生的全部成本,与“收入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不相符,应当加入相关期间费用。从瓦戈使用的“服务主导逻辑”这一概念,将“实物”改变为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交换模式,增强企业客户的互动性和增值服务[10]。如上文所述,企业成本性态分析无法仅针对单一产品或生产线分析,企业生产多元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也客观上要求成本分析对象的扩展。基于上述理论,可将收入动因成本定义为,即:

收入动因成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收入动因成本的命名,是因为后续成本动因所选取的收入类指标。收入动因成本克服了传统营业成本难以全面反映企业成本状况的困境,顺应了A行业的管理特征。

本文选取了收入类指标来作为驱动上述成本对象的动因,并将其命名为“营业净收入”。将其表示为:

营业净收入=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

本文利用马元驹提出的利用财务报表数据按照收入和费用配比的会计逻辑,重新定义成本和成本动因,建立新的成本性态分解模型进行成本性态分析[11-12]。营业净收入与传统业务量(物理量)指标的实质分别是企业同一产出的“价”与“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发达商品流通形式G-W- G’同一循环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传统以W的驱动飞跃到以G’为驱动,更能体现出市场化的要求,G’是商品被市场认可了的价值,而报表中的价格数值正是这一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以量驱动的则是对简单商品流通形式W-G-W’的一种解释,显然不是很符合高度市场化实际资本流动形式。此外,不同物理形态量的指标不能简单相加或平均,而采用货币形态为驱动因素则可以确定较长一个生产阶段或不同生产部类中的一个较为平均的成本习性结构。营业净收入作为收入动因的提出,有利于应对企业成本驱动因素随着业态多元化而多元化,企业成本驱动因素随着业态多元化而多元化,有利于引导企业充分考虑市场价格因素,减少使用内部预估会计信息(约当产量)[13-14]。

将税金及附加项目从营业收入中剔除是因为,从税金及附加的税收特征来看,税金及附加可以对外转嫁。对于这些具有固定性和强制性的税种,企业在销售定价时,必然考虑了这部分税收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也就是说,企业虽然对“税金及附加”具有法律上的纳税义务,但已转嫁。由会计对收入核算的本质来看,税金及附加不符合收入定义。“税金及附加”绝大部分属价内税,企业实际发生纳税义务的时候,表面是新发生的一项费用,但实质是对前期(也可能是未来)收入中代收的税费的抵减。其本质与价外核算的增值税并无二致,理应在财务分析时也给予价外处理。

(二)构建成本性态分析模型

根据上文分析,为得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将营业净收入作为收入动因成本的成本动因,进行回归分析,以完成对A行业的成本描述与分析。分析基本模型与传统方法相似,即模型(1):

IDcostit=ai+bi*Noiit+ε

(1)

其中,IDcost是收入动因成本,Noi为营业净收入,a是收入动因固定成本,b是营业净收入变动成本比率,b*Noi是收入动因成本中属于收入动因变动成本的部分。为了和传统管理会计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加以区分,将分解出来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称为“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和“收入动因变动成本”。

(三)样本数据来源

使用A股A行业上市公司2014年3季度报告至2017年2季度报告财务信息(1)本文写作时,可获取的最新数据为2019年的年报数据,但后文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可靠性验证时需要使用2018和2019年度数据,故进行成本性态分解时,采用了2014至2017年的季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第一步处理。剔除标准包括:ST及已退市公司;收入动因成本、营业净收入、利润贡献为负值的公司等。最终使用28家公司219个观测数据。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并利用Stata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表2列示了样本的筛选过程。

表2 样本量情况

(四)成本性态划分结果

1.A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动因成本的分解

将28家A行业样本公司按照构建的成本性态分析模型分别回归,求出每家样本公司的截距项a、回归系数b、T值、P值和拟合度R2。回归结果的截距项a代表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它不随营业净收入变化;回归系数b代表变动成本比率,它是随营业净收入变化的收入动因成本的变动率。在28家样本公司中,将回归结果分为六组,具体的分组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分解情况

2.显著指在10%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第1组数据a、b显著,且a>0,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均合理,第2组数据仅“b”显著,且a>0,符合经济学含义,可视为a极端小。第3组和第4组的a<0及其他各组均不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且公司数量很少。为此,下文使用第一和第二组共20家公司(占A行业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71%)作为分析对象,基本能够反映出A行业的成本性态结构。

2.A行业收入动因成本的分解

进一步以A行业前两组20家上市公司的季度收入动因成本与营业净收入为基础,将每季度各公司的收入动因成本与营业净收入分别相加,构建A行业全行业收入动因成本分解模型。根据汇总每个季度的收入动因成本与营业净收入,分析行业的收入动因成本。回归结果显示,收入动因固定成本总额为2.57亿元,收入动因变动成本率为0.8143,即模型(2):

IDcostit=2.57+0.8143*Noiit

(2)

上述结果表明,A行业样本公司平均收入动因固定成本总额为2.57亿元;营业净收入变动成本比率为81.43%,可理解为在A行业样本公司中,每100元的营业净收入中,平均有81.43元的收入动因变动成本。

(五)成本性态分析可靠性验证

为检验上述成本动因和对象成本界定的可靠性,将样本公司2017年3、4季度及2018年、2019年各季度的表报营业净收入分别代入成本性态模型,分别得出相应季度的收入动因成本(模型计算值),再与各家上市公司对应季度的报表实际收入动因成本(报表计算值)进行比较[15]。计算公式为:

2017年3季度模型计算的IDcostit和报表计算的IDcostit之间的差额率平均为12.89%;其中差额(上式分子项)大于0的公司占75%,差额小于0的公司占25%。2017年4季度2017年3季度模型计算的IDcostit和报表计算的IDcostit之间的差额率平均为10.17%,较前一个季度的差额率下降了2.72个百分点,差额率在10%以下的公司总共10家,占50%。整体来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水平仍较为良好。2018年4个季度模型计算的和报表计算的之间的差额率平均为13.55%,2019年度4个季度模型计算的差额率平均为15.91%。

以上各季度数据预测差额率均值为13. 48%,整体上差额率在10%以下的上市公司占比平均为51.03%,说明上述分析方法可靠度较高。不过随着检验期的推后,至2019年3、4季度预测的差额率接近20%,准确度明显较临近样本数据期间有所下降,也提示企业在应用该成本模型进行预测时,最佳的预测期为样本数据推后2年内。

根据全行业收入动因成本的分解结果(收入动因固定成本总额为2.57亿元,收入动因变动成本率为0.8143)及其模型IDcostit=2.57+0.8143*Noiit对A行业滞后1-3期的季度收入动因成本总额进行预测与验证,验证方法同上。从结果来看,滞后3期的差额率均在8%以下,进一步验证了采用营业净收入作为收入动因成本的动因的合理性。

四、成本性态结构指标分析

成本性态结构指标计算是上述基于营业净收入动因的对象成本分解的应用之一。这些指标为企业合理进行成本调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后续风向导向下的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提供重要数据。

(一)A全行业成本性态结构

成本性态结构指标主要包括2组,表4中第5到第7个指标反映收入动因成本中的固定与变动成本之比;后3个指标反映了收入动因成本中各部分结构占营业净收入的比率。由上文式2可得,A行业收入动因固定成本为2.57亿元,收入动因变动成本为63.53亿元。据此即可计算出上述指标,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A行业成本性态结构分析 金额单位:亿元

从上述几个指标结果可以看出,A行业整体固定成本占总分析成本(收入动因成本)及营业净收入的比重均较小,每100元收入动因成本中,收入动因固定成本仅占3.89元,每100元营业净收入中,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占3.29元。这说明,收入动因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选定的成本动因(营业净收入)的驱动,成本中随成本动因变动的部分达到了96.11%。这提示A行业整体经营仍有成本空间投入一些基础性、通用性、长期性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避免只顾眼前利益。

(二)A行业各上市公司成本性态结构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整体上分析A行业的成本性态与成本性态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A行业20家样本公司个体的成本性态结构进行分析。从A行业各户上市公司的成本性态结构指标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A行业上市公司营业净收入平均值为575.52百万元,收入动因成本均值为493.70百万元。A行业的成本性态结构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A行业每家上市公司的成本性态结构描述性统计

2.各成本性态结构指标的分布状况

从20家样本公司各指标结果的分布情况来看,样本公司的成本性态比率值分布较为集中,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占收入动因成本比率10%以下的公司占到了50%,30%以下的公司占到了90%。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占营业净收入比率10%以下的公司占到了55%,30%以下的公司占到了85%。

从上述描述性统计和分布状况统计的结果来看,继续支持了A行业整体分析的结果。绝大部分公司应当在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研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此外,从个别公司看,个别成本性态结构指标与均值或众数发生偏离,也提示该公司对异常成本性态结构给予关注(不一定是负面事件)。例如,样本公司中福成股份、仙坛股份的收入动因固定成本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公司。此外,在公司内部分析时,可将上述工作细化到产品或分部上,对于明显偏离公司整体或设定成本性态结构的产品或分部予以关注,对公司有针对性的降成本、去产能、补短板有一定指向性帮助。

五、基于成本性态的经营安全程度评价

(一)A行业经营安全程度分析

分析期间内,A行业保本点(额)为13.84亿元,也就是说营业净收入需要超过13.84亿元才可保本;安全边际额为64.18亿元,说明营业净收入大于保本点(额);安全边际率为82.26%,大于40%,故处于“很安全”区间。A行业边际贡献占营业净收入比重是18.57%,也就是说每100元营业净收入减去81.43元的变动成本之后,边际贡献为18.57元。可以看到,A行业经营整体保守有余,在国内经济大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行业受益明显。A行业整体(20户上市公司)的经营安全程度指标如表6所示。

表6 A 行业经营安全程度指标分析 金额单位:亿元

(二)A行业内各上市公司经营安全程度指标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单个样本公司的经营安全程度指标的描述性统计来看(见下页表7),20户公司的保本点均值为257.08百万元,安全边际率均值为58.21%,处于“很安全”区间,经营风险较低。但公司之间安全边际率差距明显,个别公司已经逼近10%的危险临界值。安全边际率最小的(从高到低排第20位)公司是仙坛股份,为12.86%。但是,若以利润率类指标来看,仙坛股份的利润率指标在20户公司中由高到低排在第15名,并非末位。

表7 A行业每家上市公司经营安全程度指标描述性统计 单位:百万元

2.各户公司经营安全程度指标的分布状况

从20户公司经营安全程度指标中的安全边际率的分布来看(见表8),10%以下的“危险”范围没有公司,75%的公司处于“很安全”区间,说明A行业整体上经营风险较低。处于“要注意”区间的3户公司为:仙坛股份、圣农发展、东方海洋。从排名来看,仙坛股份、圣农发展、东方海洋安全经营程度分列第20名、19名、18名,但利润率指标却分列第15名、17名、13名。这一结果提示公司务必从经营中补短板、降成本,尽快改变这一劣势。同时也说明,单一成果导向的业绩评价不利于企业长远决策和经营安全,应当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绩效评价和经营全过程。

表8 A行业样本公司安全边际率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紧扣A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经营业态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繁重、经营安全风险增大等问题,以收入动因成本作为被分解的对象成本,以营业净收入作为成本动因,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计算了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收入动因固定成本、收入动因变动成本,以及成本性态结构指标及经营安全程度指标。

从A行业整体回归模型的结果来看,该行业的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占收入动因成本的比重较小,仅为3.89%。从A行业经营安全程度指标来看,该行业的经营安全程度较高,行业整体安全边际率为82.26%,整体上处于“很安全”的范围。从20户样本公司各自收入动因成本分解结果来看,收入动因固定成本占收入动因成本比率平均为15.75%。从经营安全程度分析结果看,样本公司的安全边际率均值为55.33%,属于“很安全”范畴,此外,25%的样本公司安全边际率小于30%,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我国A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经营安全程度整体较好,但仍有25%的企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这些企业应当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特征,加强风险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严控企业经营风险。(2)A行业企业收入动因固定成本比重较低,从侧面说明行业企业普遍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等固定成本方面投入较少,应当不断加强创新和研发的投入,这也契合了中央要求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3)企业可以采用本文提供的成本分解方法,将多元化产品和全产业链成本纳入成本分解对象,将市场价格作为成本驱动因素,这样可以使管理会计工具有落地。

猜你喜欢

净收入动因营业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T公司分拆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168家鲁股一季度赚109亿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