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2021-07-23顾燕
顾燕
◆摘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是我们进行历史学习和分析的基本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史实,还要培养学生的时空的观念,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探究历史。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逻辑;对比;地图;内战爆发
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下发生,有其历史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我们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思维、视角去看待历史事件,否则我们永远无法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探索出他真实的面貌。我们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依托于真实的史料,运用唯物史观,才能对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一方面,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所有我们在教学中更应着重于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避免进行主观化的分析。另一方面,初中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有更大的想象能力,这对于引导他们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际上又有着很大的便利。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贯通逻辑,奠定时空观念的基础;依托图片(以地图,真实照片为主),架起时空观念的桥梁;巧用对比,构建时空观念的思想。下面我以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一课为例,对以上几方面进行一一论述,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贯通逻辑,奠定时空观念的基础
课本上的内容是比较碎片化的,但历史并不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认识历史,只能使学生生硬的记忆各历史知识点,无法真正感知历史、体悟历史,也就失去了历史学习的真正意趣,更谈不上读史使人明智了。我们要运用我们的逻辑思维将碎片化的历史整合,把“历史事实放在与其他諸多历史事实的关系中去,揭示新历史事实的本质,形成历史概念。”如何探寻历史事实之间的关联?一是“勾连事实”,即是要寻求不同事实之间的时间、空间和人事等方面的链接;一是“据理推断”,即是指根据历史观念、规律、常识或生活经验推测事实之间的关联。本课内容上接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本身的历史时空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对于本课内的三个子目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之间的关系需要引导理解。首先,从重庆谈判到发动内战,通过各种史料,让学生理解,重庆谈判到召开只是国民党为了将内战爆发的罪魁祸首抛给共产党,为了争取内战的时间。所以当一切准备妥当、又无法将内战的罪名推给共产党的时候,国民党正式发动内战。其次,从内战爆发到自卫反击的部分则很好理解,国名党由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共产党也随着其进攻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卫策略。
二、巧用对比,构建时空观念的思想
如果同一个历史事件中有不同的历史人物,而这双方又对此采取的是不同的对策,那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得学生有更直观的、清晰的认识,对比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在本课中,面对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广大人民想要和平安稳,共产党想要和平民主,国名党想要独裁专政,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得出以上史论后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看到此时两个党派的人心相背问题。紧接着先引导学生站在国民党的角度,他想要发动内战,但历史大趋势不允许,且此时军队都在西南地区,需要时间准备,所以他该怎么办?由此引出为争取时间,召开重庆谈判。蒋介石三封电报急催毛泽东赴渝谈判,想要将共产党拉入陷阱,选择权抛到共产党的手中。然后,引导学生站在共产党的角度去分析,去与不去各有什么利弊。由此将双方的选择都放到历史环境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各个决策作出的原因。另外,在内战中,将国共两党的实力进行对比,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胜利的来之不易,并以此与最后的结果对比,强大的国民党失败了,弱的共产党反而胜利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心向背、共产党战略战术的正确性,战争的性质等方面内容。
三、依托图片(特别是地图),架起时空观念的桥梁
要将历史时空体系真正建立起来,我们需要“了解同一场域,不同时域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连续性(纵向联系);以及在同一时域、不同场域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横向联系)。对于时间,我们可以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帮助学生理顺历史先后发生的事情,本课主要理清战争的先后事件。对于空间而言,我们无法带学生真正在现实的空间上走一遍,且无法通过语言真正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不同地点之间的联系,这时候地图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战争的课题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本课内容,通过展现全面进攻时的地图和重点进攻的地图,可以让学生自观的看到前后的对比。同时,便于讲清选择这两个地方的原因及战争过程,并且可以为下一课中刘邓大军挺进内容的讲解为什么选择大别山做好铺垫工作。
从实际教学来看,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对有效的历史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对于日后学生走出历史课堂,真正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起到重大的作用。